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困擾寶媽們的十大問題,你一定經歷過

從懷寶寶開始, 准寶媽們不斷的學習孕育相關知識。 可是寶寶呱呱墜地之後, 寶媽們立馬就會覺得之前學的知識不夠用了, 有些問題就算看過, 真遇上了, 還是會忍不住求證再三……

今天, 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了寶寶出生之後困擾寶媽們的十大問題, 快來看看你當時都經歷了哪些。 還沒經歷的寶媽們趕緊收著, 這篇超級乾貨, 你一定用得上!

寶寶的第一口奶

新生兒的第一口奶必須是母乳!越來越多的寶寶第一口喝的並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 甚至還有給寶寶喝什麼黃連水、葡萄糖水的, 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

Advertisiment
大量事實證明, 越早給孩子添加配方奶, 孩子今後患濕疹、鼻炎、哮喘的機會明顯增多。

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第一口喝奶粉影響孩子一生。

母乳蛋白的成分主要是乳清蛋白, 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免疫球蛋白, 可以有效增強寶寶日後的身體免疫能力, 寶寶腹瀉、過敏的幾率大大降低, 寶寶以後不容易患代謝綜合征、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產後儘早哺乳可以有效刺激乳☆禁☆房分泌乳汁,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如果能在嬰兒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餵奶, 將大大提高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可能有些媽媽們會問了, 剛生完孩子的時候根本就沒奶, 怎麼喂呢?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母乳是越吸越多的,

Advertisiment
也許你覺得寶寶吸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沒吸出來, 實際上這個吸吮的過程就會刺激母乳的分泌, 而且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很小, 出生第一天, 寶寶的胃只有玻璃球大小, 可裝3-5ml, 所以哪怕是寶寶只吸到幾滴奶也是夠了的。 而且有研究顯示, 新生兒在最初的72小時即使不進食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剖腹產的媽媽可能會擔心自己打了麻醉藥, 然後再餵奶的話會影響到寶寶, 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剖宮產後半小時內就可以讓寶寶吸吮乳☆禁☆房, 手術中的麻醉藥劑的劑量不會對奶水造成影響。 姿勢正確的話, 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傷口恢復。

最後這個比較重要, 如果寶寶6個月之前你因為一些現實原因不得不添加配方奶的話,

Advertisiment
建議媽媽們優先選擇部分水解奶粉(半水解奶粉), 這是一種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 它相比較普通奶粉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 而且還可以降低寶寶日後成為過敏體質的風險。 只是呢, 因為這種奶粉味道稍微有點怪, 所以如果寶寶之前已經喝了普通奶粉了, 再改為喝這種奶粉的話, 很有可能不會接受。 但是如果從第一次喝奶粉起就選擇了喝水解奶粉, 應該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打嗝、打噴嚏、喉嚨“有痰”

當還未滿月的小寶寶總是打噴嚏, 作為新手媽媽的你是不是會很擔心呢?難道是寶寶感冒了嗎?可是看起來並不像生病了呀?其實, 寶寶並沒有感冒, 而是他的呼吸系統可能有些羊水和過多黏液, 為了清理這些東西,

Advertisiment
他們天生就具有一種防禦反射:打噴嚏。

寶寶不僅出生後會打嗝, 有些甚至出生前就開始打嗝了。 這是因為寶寶狼吞虎嚥喝奶時空氣進入到胃中, 所以導致打嗝。 媽媽們總是擔心寶寶打嗝會不舒服, 其實真是多慮了, 寶寶可並不會覺得這是困擾。 一般並不需要處理, 如果您真的擔心, 那就讓寶寶喝幾口奶吧, 這樣就不會打嗝了。

經常會有新手媽媽們問我:俏媽, 怎麼總感覺寶寶喉嚨裡有口痰啊, 是著涼了嗎?

細問後, 會發現這些寶寶大部分都是6個月內的小嬰兒, 症狀也都很類似, 表現為睡覺和吃奶的時候喉嚨發出“呼哧呼哧”類似有痰的聲音, 有時還有輕微的鼾聲。 除此外, 寶寶並沒有別的異常。

其實,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喉軟骨相對比較軟,

Advertisiment
呼吸和吞咽的時候喉部擺動後就會發出類似有痰的聲音。 一般隨著寶寶長大, 6個月後就會明顯減輕, 直至慢慢消失。

長馬牙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 牙齦上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 特別像剛冒出的牙齒, 這就是“馬牙”。 但是不少家長們並不知道這一奇特的生理現象, 很多老人還固執地認為這是孩子上火了, 甚至用針把白點挑破, 或者用紗布直接擦掉。 這種做法非常危險, 如果造成感染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造成敗血症死亡的例子也經常有聽說。

其實這是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代謝細胞的堆積而增生的結締組織, 既不是牙更不是上火了。 馬牙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 不會影響以後出牙也不疼,一般幾個月後就會逐漸脫落了,所以媽媽們千萬別多此一舉幹這些傻事了。

腸絞痛

很多寶寶滿月後開始“性情大變”,月子裡時喝奶睡覺都好好的,可等到2-4周大時,開始越發愛哭鬧起來。甚至有些寶寶每天一到某個時間點就莫名煩躁大哭起來,而這個時間點大部分時候是晚上6點後到午夜之間。

如果你的寶寶小於6個月(常見於4個月以下嬰兒),出現下面大多數症狀,就需要考慮腸絞痛的可能:經常不明原因無端大聲啼哭,哭鬧常在傍晚時分加重,怎麼哄也哄不好;啼哭時雙腿向腹部收縮,小手亂動;屁多,腹部有明顯脹氣症狀;放屁或排便前小臉憋的通紅;哭泣時聲音淒厲,甚至出現喘不上氣的現象;大便偏稀卻排便費勁兒;抱著能睡,躺下就醒;平常喝奶正常,身體無其他異常等。

腸絞痛並不是一種病,具體原因醫學界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明確定論。主要還是考慮與嬰幼兒的胃腸不成熟有關係。不過媽媽們不用擔心,這種現象一般在寶寶4-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基本消失了。

下面這些方法,可以讓腸絞痛的寶寶暫時獲得安撫、減輕哭鬧。

緊裹繈褓,寶寶也許會睡得舒適一些;寶寶清醒時適當讓他多趴著;摟抱或者輕輕搖晃寶寶;喝奶並拍嗝,經常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在寶寶耳邊吹口哨或吹“噓噓”聲;讓寶寶感受有規律的聲音或震動,比如在不遠處打開吹風機、洗衣機、吸塵器等電器;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播放輕柔的音樂,比如胎教時寶寶聽過的音樂;讓寶寶平躺,彎曲其雙腿,將寶寶的雙膝用力頂壓他的腹部,可以幫助排氣;嚴重頻繁哭鬧,排除疾病,可口服西甲矽油。

另外,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以考慮改喝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抱著能睡,躺下就醒

這個問題無數次被媽媽們問起,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媽媽被它所困擾,甚至折磨到都快崩潰了。出現這種問題的寶寶一般都是月齡小於4-6個月的小嬰兒,表現為大人抱著的時候睡得很香,可是一放到床上躺下就立刻醒了,大人如果不重新抱起來的話就會哭鬧不安、一直不睡。

老人們總是說不能慣著孩子這“臭毛病”,以後形成習慣的話就改不了了。實際呢?出現這種問題的寶寶一般還會伴隨有無端哭鬧、屁多、排便費力但大便並不乾燥、愛使勁兒、睡覺愛折騰、蹬腿等現象,這些都是腸絞痛的典型症狀。

有人會問了,那這與孩子“抱著能睡,躺下就醒”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關係,因為腸絞痛的寶寶在大人抱著的時候會對他的腹部造成一定的壓迫,寶寶會感覺舒服一些,自然睡得香了。所以, 小於4-6個月的寶寶如果在你嘗試了各種方法之後仍舊是躺下就醒的話,為了孩子能睡個好覺,媽媽們能抱就抱一會兒吧。

攢肚子

“俏媽,我女兒最近總是好幾天才大便一次,大便也不硬啊,一直喝母乳,怎麼會便秘呢?”

如果細問寶寶的月齡,一般都是2-6個月大的小嬰兒。其實,這個階段的母乳寶寶出現幾天甚至十來天不排大便的情況很正常,這並不是便秘,而是攢肚子。

攢肚子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能對母乳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表現為孩子幾天甚至於15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

只要寶寶喝奶正常、體重增長也正常的話,出現攢肚子就不必多擔心,相反還說明寶寶對母乳吸收得很徹底呢!

出現枕禿(鈣圈)

不少寶寶一兩個月大之後,逐漸長出了“鈣圈”,頭髮明顯少於其它部位,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枕禿”。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把這種現象歸咎於是因為孩子缺鈣導致的。

其實,嬰幼兒是最不容易缺鈣的人群,可生活中卻恰恰相反,但凡寶寶有些異常的表現,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就是缺鈣。比如剛才提到的枕禿,其實這是因為寶寶滿月後頭部的活動越來越多,後腦勺與床面的摩擦增加後導致的。另外有時媽媽們總給寶寶蓋得太多,使得睡覺時頭部特別容易出汗,枕禿也就越發嚴重了。

所以千萬別出現枕禿就盲目給孩子補鈣,這種現象一般等到寶寶2-3歲大的時候就逐漸消失了。

睡覺搖頭

不少媽媽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總有那麼一陣時間特別愛搖頭,有時候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甚至還會用手揪耳朵、扣耳朵,偶爾還會用手猛拍自己的頭。很多寶寶即使是在睡著的狀態下,也會時不時左右搖頭,這些現象都會讓媽媽們聯想到孩子是不是缺鈣了。

其實這和缺鈣還真沒什麼關係,而是由於嬰兒的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使得耳朵產生了異物感,就好比飛機降落時耳朵受壓的感覺。媽媽們可以多幫助寶寶按摩按摩耳部,等寶寶大一些的時候還可以抱著他蕩秋千或者玩轉椅,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的兩側內耳發育平衡。

鸛吻紋

很多寶寶後頸、眉間、眼皮會有粉紅色斑或紅血絲,這種紅斑很有可能是鸛吻紋。是因為寶寶皮膚表層過多的毛細血管堆積造成的,在他們哭鬧、發熱、洗澡後,血管就會充盈,斑塊就會變得更紅、更明顯。這種斑塊不會給寶寶造成任何不良影響,不需任何治療,一般都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而逐漸變淡、消失,大部分鸛吻紋在孩子2-3歲內會自行消退,個別長在頸背的鸛吻紋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也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但這是比較少見的。

出牙遲、不長頭髮

“寶寶8個月了還沒長牙,是不是缺鈣啊”,類似這樣的疑問很多媽媽都有過。其實,出牙晚並不是缺鈣造成的,更加不用擔心是孩子的發育出現了異常。

孩子長牙的時間因人而異,差異很大,大部分寶寶6個月後開始長牙,即使是寶寶到1歲左右了仍舊沒有長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長牙的時間可能由遺傳基因決定。

還有媽媽有這個的擔憂,“我女兒都快1歲了,可頭髮還是和出生時那樣,就稀稀拉拉幾根黃絨毛,這是缺什麼嗎?還是天生髮質不好呢?”

其實寶寶的頭髮就和出牙一樣,都是因人而異有早有晚的。一般來說,發色淺的寶寶中,頭髮生長慢是非常普遍的,並非預示未來會發量稀少。因為這個原因而反復給孩子剃光頭個人是不太建議的。

不會影響以後出牙也不疼,一般幾個月後就會逐漸脫落了,所以媽媽們千萬別多此一舉幹這些傻事了。

腸絞痛

很多寶寶滿月後開始“性情大變”,月子裡時喝奶睡覺都好好的,可等到2-4周大時,開始越發愛哭鬧起來。甚至有些寶寶每天一到某個時間點就莫名煩躁大哭起來,而這個時間點大部分時候是晚上6點後到午夜之間。

如果你的寶寶小於6個月(常見於4個月以下嬰兒),出現下面大多數症狀,就需要考慮腸絞痛的可能:經常不明原因無端大聲啼哭,哭鬧常在傍晚時分加重,怎麼哄也哄不好;啼哭時雙腿向腹部收縮,小手亂動;屁多,腹部有明顯脹氣症狀;放屁或排便前小臉憋的通紅;哭泣時聲音淒厲,甚至出現喘不上氣的現象;大便偏稀卻排便費勁兒;抱著能睡,躺下就醒;平常喝奶正常,身體無其他異常等。

腸絞痛並不是一種病,具體原因醫學界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明確定論。主要還是考慮與嬰幼兒的胃腸不成熟有關係。不過媽媽們不用擔心,這種現象一般在寶寶4-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基本消失了。

下面這些方法,可以讓腸絞痛的寶寶暫時獲得安撫、減輕哭鬧。

緊裹繈褓,寶寶也許會睡得舒適一些;寶寶清醒時適當讓他多趴著;摟抱或者輕輕搖晃寶寶;喝奶並拍嗝,經常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在寶寶耳邊吹口哨或吹“噓噓”聲;讓寶寶感受有規律的聲音或震動,比如在不遠處打開吹風機、洗衣機、吸塵器等電器;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播放輕柔的音樂,比如胎教時寶寶聽過的音樂;讓寶寶平躺,彎曲其雙腿,將寶寶的雙膝用力頂壓他的腹部,可以幫助排氣;嚴重頻繁哭鬧,排除疾病,可口服西甲矽油。

另外,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以考慮改喝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抱著能睡,躺下就醒

這個問題無數次被媽媽們問起,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媽媽被它所困擾,甚至折磨到都快崩潰了。出現這種問題的寶寶一般都是月齡小於4-6個月的小嬰兒,表現為大人抱著的時候睡得很香,可是一放到床上躺下就立刻醒了,大人如果不重新抱起來的話就會哭鬧不安、一直不睡。

老人們總是說不能慣著孩子這“臭毛病”,以後形成習慣的話就改不了了。實際呢?出現這種問題的寶寶一般還會伴隨有無端哭鬧、屁多、排便費力但大便並不乾燥、愛使勁兒、睡覺愛折騰、蹬腿等現象,這些都是腸絞痛的典型症狀。

有人會問了,那這與孩子“抱著能睡,躺下就醒”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關係,因為腸絞痛的寶寶在大人抱著的時候會對他的腹部造成一定的壓迫,寶寶會感覺舒服一些,自然睡得香了。所以, 小於4-6個月的寶寶如果在你嘗試了各種方法之後仍舊是躺下就醒的話,為了孩子能睡個好覺,媽媽們能抱就抱一會兒吧。

攢肚子

“俏媽,我女兒最近總是好幾天才大便一次,大便也不硬啊,一直喝母乳,怎麼會便秘呢?”

如果細問寶寶的月齡,一般都是2-6個月大的小嬰兒。其實,這個階段的母乳寶寶出現幾天甚至十來天不排大便的情況很正常,這並不是便秘,而是攢肚子。

攢肚子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能對母乳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表現為孩子幾天甚至於15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

只要寶寶喝奶正常、體重增長也正常的話,出現攢肚子就不必多擔心,相反還說明寶寶對母乳吸收得很徹底呢!

出現枕禿(鈣圈)

不少寶寶一兩個月大之後,逐漸長出了“鈣圈”,頭髮明顯少於其它部位,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枕禿”。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把這種現象歸咎於是因為孩子缺鈣導致的。

其實,嬰幼兒是最不容易缺鈣的人群,可生活中卻恰恰相反,但凡寶寶有些異常的表現,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就是缺鈣。比如剛才提到的枕禿,其實這是因為寶寶滿月後頭部的活動越來越多,後腦勺與床面的摩擦增加後導致的。另外有時媽媽們總給寶寶蓋得太多,使得睡覺時頭部特別容易出汗,枕禿也就越發嚴重了。

所以千萬別出現枕禿就盲目給孩子補鈣,這種現象一般等到寶寶2-3歲大的時候就逐漸消失了。

睡覺搖頭

不少媽媽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總有那麼一陣時間特別愛搖頭,有時候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甚至還會用手揪耳朵、扣耳朵,偶爾還會用手猛拍自己的頭。很多寶寶即使是在睡著的狀態下,也會時不時左右搖頭,這些現象都會讓媽媽們聯想到孩子是不是缺鈣了。

其實這和缺鈣還真沒什麼關係,而是由於嬰兒的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使得耳朵產生了異物感,就好比飛機降落時耳朵受壓的感覺。媽媽們可以多幫助寶寶按摩按摩耳部,等寶寶大一些的時候還可以抱著他蕩秋千或者玩轉椅,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的兩側內耳發育平衡。

鸛吻紋

很多寶寶後頸、眉間、眼皮會有粉紅色斑或紅血絲,這種紅斑很有可能是鸛吻紋。是因為寶寶皮膚表層過多的毛細血管堆積造成的,在他們哭鬧、發熱、洗澡後,血管就會充盈,斑塊就會變得更紅、更明顯。這種斑塊不會給寶寶造成任何不良影響,不需任何治療,一般都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而逐漸變淡、消失,大部分鸛吻紋在孩子2-3歲內會自行消退,個別長在頸背的鸛吻紋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也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但這是比較少見的。

出牙遲、不長頭髮

“寶寶8個月了還沒長牙,是不是缺鈣啊”,類似這樣的疑問很多媽媽都有過。其實,出牙晚並不是缺鈣造成的,更加不用擔心是孩子的發育出現了異常。

孩子長牙的時間因人而異,差異很大,大部分寶寶6個月後開始長牙,即使是寶寶到1歲左右了仍舊沒有長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長牙的時間可能由遺傳基因決定。

還有媽媽有這個的擔憂,“我女兒都快1歲了,可頭髮還是和出生時那樣,就稀稀拉拉幾根黃絨毛,這是缺什麼嗎?還是天生髮質不好呢?”

其實寶寶的頭髮就和出牙一樣,都是因人而異有早有晚的。一般來說,發色淺的寶寶中,頭髮生長慢是非常普遍的,並非預示未來會發量稀少。因為這個原因而反復給孩子剃光頭個人是不太建議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