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研究:聽話孩子多庸才,太聽話的三大弊端

聽話, 家長們讚揚孩子的標準之一。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 聽話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為此家長們總是設法讓自己的孩子言聽計從, 殊不知聽話並非一件全好的事情。

太聽話的三大弊端

自主意識的缺失 從18個月開始, 孩子的自主意識逐漸萌芽, 過多的命令式安排導致其失去自主行動的欲望。

創新能力的喪失 孩子是一個主動探索的個體, 過多的規矩限制會讓他形成固化的思維, 從而喪失了創新能力。

自信心較弱 聽話的孩子從來只遵照家長所說的去做, 沒有太多鍛煉的空間, 低估了自我價值,

Advertisiment
缺乏自我肯定的契機。

國外資訊 聽話孩子多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 有主見, 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 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 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 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 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 並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

允許孩子思維上的不聽話

孩子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 他們會想為什麼電視機不能是圓的, 為什麼火會燙手當家長試圖告訴他們一些真理的時候, 孩子們總是想要辯駁,

Advertisiment
於是又被貼上了不聽話的標籤。

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的不聽話其實是極好的事情。 在幼兒期, 孩子的思維尚未因為生活常識而固化, 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好玩。 有時候家長明明千叮萬囑孩子不能碰火, 但他偏偏還要去碰類似這樣不聽話的舉動層出不窮, 可這不正好彰顯出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嗎?要知道, 孩子的一顆好奇心可是千萬財富都換不來的, 許多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都擁有著這份難得的好奇心。

壓下你的怒火, 聽聽為什麼

媽媽回家後聽到保姆說女兒用剪刀的時候不小心把手指頭刮破了。 媽媽心想:自己明明已經一而再地提醒女兒不能玩剪刀, 為什麼她還是不聽話呢?於是不由得怒從中來打了她的小屁屁。

Advertisiment
後來女兒淚眼婆娑地拿了一張剪紙窗花給媽媽, 跟媽媽說:生日快樂!

孩子不聽話總是有原因的, 身為家長的你不妨先壓下自己的脾氣聽聽孩子說為什麼。 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之際, 家長往往只會針對其行為進行呵責, 為何不細尋孩子不聽話背後的根源呢?或者孩子只是好心做壞事。 不妨先聽聽孩子說, 再進行教育, 這樣既尊重孩子又能避免錯怪孩子, 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聽話倒不如協商

聽話:家長下達命令, 孩子就必須服從。

協商: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後再共同決定怎麼做。

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

雖然孩子年紀小、閱歷少, 但並不代表他不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家長不應該把孩子看做是控制的物件, 應該鼓勵孩子大膽做出選擇。

理解孩子在長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 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味要求孩子什麼都聽家長, 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允許孩子說不。

孩子越來越有主見並非意味著他在跟你作對, 不聽你話, 而是他的自我意識在逐步完善。 家長應該允許他的個性存在, 不要強求改變他。

警惕走進育兒誤區

也許不少家長明白聽話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於是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 然而卻造成了孩子的放縱, 這同樣是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的。

什麼情況下必須聽話

在涉及原則問題的時候, 家長不能讓孩子自己說了算,

Advertisiment
必須把底線清清楚楚地告訴孩子。 一旦孩子出現違反原則的行為, 家長要嚴厲批評, 並根據其嚴重程度來判斷是否需要懲罰孩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孩子沒有自由度可言, 孩子必須聽從家長的命令, 但同時家長要清楚告訴孩子這樣做或者不能這樣做的原因。 家長需要給孩子設立一個有邊界的世界, 只要孩子不越界, 就能夠在這個範圍裡面隨心所欲, 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有邊界的世界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