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1~2歲之間, 各項器官都在逐漸發育, 各種能力也在慢慢培養中。 在這段期間, 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育寶寶, 讓寶寶更加瞭解這個世界。 但是, 媽媽在培養寶寶能力的同時也會遇到很多煩惱, 媽媽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幫助寶寶完成這些能力的學習呢?
煩惱一:不讓把尿
寶貝不願意讓把尿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就是當時寶貝並沒有想尿的感覺, 所以就馬上挺直, 用肢體語言告訴你:“我不尿”, 可如果你接收不到資訊, 還堅持幾見, 寶貝就會哭鬧了。
寶貝從隨意小便, 到能表達和控制自己, 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Advertisiment
煩惱二:不愛交往
1歲多的寶寶還處於自我意識萌芽期, 他對我們成人心目中的交往還沒有概念, 他更關注的是自己感興趣的點。 這個階段他感興趣的點更多的會是物體, 有時也會是人, 但他還不會為了友好而去與別人產生互動, 所以父母不必為此而煩惱, 也不必強求寶貝。 如果希望他日後成為一個愛與人交往的寶貝的話, 那也不難, 只要多帶他和小朋友們在一起, 再以身作則做出好榜樣就行了。
煩惱三:亂扔東西
Advertisiment
扔東西這一行為, 最初被嬰兒用來探索自身行為與後果的關係, 只是一種認知探索行為, 原本並沒有正誤之分。 但是, 由於有時成人可能過度反應, 或者由於其他原因, 扔東西不再僅僅是認知探索行為, 而形成一種行為習慣, 即使成人不允許, 也仍然要扔, 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糾正了。
糾正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冷處理: 當寶貝扔東西時, 家裡人立刻制止, 如果不生效, 立即將寶貝帶到安全、安靜的地方, 撤除所有注意;二是自拾殘局:當寶貝不聽勸阻, 要求寶貝把扔掉的東西自己揀起來, 如果寶貝拒絕, 則立即溫和堅定地抓住寶貝的手去撿拾東西, 不說多餘話, 也不看寶貝, 保持中性表情;三是自然後果法:收走寶貝手邊可以拿起的所有東西以及扔掉的東西,
Advertisiment
煩惱四:愛開櫃門
14個月的寶貝剛學會走路, 進入了新的探索期, 此時他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更加敏感, 喜歡去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一切探索, 也喜歡能在成人的協助下做更多的探索。
在這過程中, 如果有阻礙他探索的行為, 他通常會以哭鬧告終。 如果媽咪太累不想給他開, 就告訴他, 媽咪抱不動, 讓他找爸爸或爺爺抱, 他會慢慢明白。 但如果硬是不給他開, 他就會越有興趣開, 反而不是好辦法。 此時, 媽咪可以利用寶貝的興趣來和他做遊戲, 把一些有趣的玩具放在下面的櫃門裡,
Advertisiment
煩惱五:不讓洗澡
很可能是以前在洗澡的過程中, 他感覺到水流到眼睛裡或被弄疼了, 很不舒服, 這種印象讓他不喜歡或拒絕洗澡。 如果你強迫進行, 寶貝自然會反抗。
試試在不洗澡的時候用澡盆放些水和玩具, 讓他去玩, 當他愛上水的時候就不會那麼排斥洗澡了。 給寶貝洗澡時, 動作要輕柔, 而且要邊洗邊告訴他, 下一步要洗那裡, 要他怎樣配合, 這樣寶貝才會有充足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