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孩子“越學越笨”的背後

習得性愚蠢:美國幼稚教育家凱茨認為, 有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 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 並因此而喪失自信心。 在他人的眼裡, 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 這種現象被稱為“習得性愚蠢”。

鄰居小趙的女兒玲玲聰明伶俐, 3歲多一些就會數數、加減法, 5歲不到就會背好多唐詩, 還會說簡單的英語, 小嘴巴能言善辯, 小提琴拉得有板有眼。 可玲玲不久前上了幼稚園大班後, 小趙突然焦急起來, 說“以前聰明的玲玲變笨了, 非常簡單的東西如描紅、跳集體舞都學得很慢”。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孩子上了大班,

Advertisiment
要遵循不一樣的學習模式, 還會受老師和小夥伴的影響, 其實, 父母眼裡孩子的“笨”, 有相當一部分是“學”來的, 所以叫做“習得性愚蠢”。 孩子是怎麼變“笨”的呢?

過早的知識傳授。 一些熱衷於“智力開發”的父母, 積極地對小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那些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孩子雖然能靠鸚鵡學舌般死記硬背下來, 往往並未促進智力發展, 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 挫傷了自信。

過高的學習目標。 父母或老師給孩子的學習目標過高, 孩子盡力了卻總也達不到;或學習的部分內容偏難, 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 那麼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 不用別人說, 自己會覺得自己很笨。

過多的負面暗示。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

Advertisiment
老師說“笨”, 回家父母又說“真笨”。 孩子接受了如此多的“笨”的資訊, 受到負面暗示, 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笨呢?

防止孩子“習得性愚蠢”, 要教孩子正視失敗。 當孩子為“失敗”難過時,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 勇敢、聰明的人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繼續努力。 要降低期望值, 減小孩子的壓力。 儘量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 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