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你還是母親的孩子, 今天的你已經是孩子的母親, 初為人母的你, 總是有太多事情在挑戰你的極限, 當遇到:
孩子不停地哭哭啼啼或嘮嘮叨叨時;
孩子拒絕上床睡覺時;
孩子弄得滿屋子髒亂時;
怎麼“賄賂”孩子也不肯用餐時;
在玩具商店吵著不肯走時;
……
這些情境總會引發為人父母們的憤怒情緒, 於是吼叫般的控訴、指責、威脅、說教開始了, 甚至有一些火山爆發得更猛烈些的父母, 可能直接動手打孩子。 每每對孩子發完一通脾氣之後, 你又會很後悔當初的行為, 覺得愧對孩子, 怕孩子因此心靈受傷,
Advertisiment
你有沒有分析過, 為什麼會對孩子生氣、憤怒?一般來講, 原因有以下幾種:
習得的憤怒。 當你對孩子生氣的時候, 也許這種生氣是從你的父母那裡學來的, 因為當年他們也曾這麼對你, 於是你無意識中就採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你自己的孩子。 比如很生氣地對孩子說:“不許亂動!”作為母親, 有相當一部分的憤怒是來自兒時習得, 平時多留意觀察自己憤怒的根源,
Advertisiment
高期待帶來的高失望。 女人是愛幻想的動物, 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 就開始幻想未來自己的孩子有多麼可愛多麼好玩, 而自己是一個多麼慈祥多麼有愛心的媽媽。 而等孩子出生後, 發現現實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孩子愛哭愛鬧不聽話, 這對你來說簡直是人間地獄。 你覺得無法忍受這樣的現實, 這樣的現實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於是你的心理開始失衡了, 變得容易生氣了。 所以作為母親, 一定要在一開始就要對接下來可能碰到各種糟糕情境做好思想準備, 這樣就不會因失望而帶來憤怒, 而會以平常心面對。
孩子只是替罪羊。 也許你這一天, 一早上班被老闆批,
Advertisiment
憤怒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情緒, 也是一種基本的能力, 它和快樂、害怕、悲傷一樣, 都是人最基本的情緒。 而情緒本身是有一定功能的, 情緒是推動你去做什麼事或不做什麼事情的動力, 比如當你感到開心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這件事情觸碰到你的底線了。
比如小孩哭鬧10分鐘, 你覺得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他哭鬧半小時, 你會覺得要抓狂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知道你的底線是半小時。 以後你可以在底線到來之前做出更好的選擇。
是該休息的時候了。
當你這段時間突然變得情緒不穩定, 容易發脾氣的時候, 你要警惕了, 它是在提醒你, 你很累了, 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這時候你可以出去散散步、逛逛街, 總之, 一定要讓自己得到休息和放鬆。 不然不僅僅是生氣的問題了, 可能不久有感冒、生病等身體症狀出來。
遇到一些該成長的“結”了。
有些時候,
Advertisiment
所以, 憤怒並不是萬惡的, 我們很多時候只知道“怒”傷肝, “怒”對孩子不好對人際關係不好, 卻也忽略憤怒所帶來的很多提示, 你可以從憤怒中更好地瞭解你自己, 更好地調整你自己, 讓自己成長得更好。
如何表達你的憤怒?很多時候, 問題不是出在憤怒本身,而是表達憤怒的方式,我們可以擬一個清單,討論哪些表達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規定在這個家庭裡面什麼是被允許、什麼是不被允許的,這樣也讓自己知道憤怒可以有哪些出口。
比如,可以接受的有:
扮鬼臉、用外國語罵髒話、爬上健身器材瘋狂地踩踏板、去洗碗,用力擦,用力洗、打電話給朋友尋求支持、用“我”取代“你”,如大聲說“我快氣死了”,而不是“你真煩死了”。、捶打枕頭、離開房間、去散步或跑步、深呼吸、搜刮冰箱、寫下生氣日記等。
不可以接受的有:
咆哮、罵人、打人、踢人、破壞財物、在臥室尖叫、摔門、吐口水等。
當列下憤怒的清單後,熟悉這些清單,這樣每次生氣的時候,慢慢習慣用可接受的出口,這樣讓憤怒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小。
問題不是出在憤怒本身,而是表達憤怒的方式,我們可以擬一個清單,討論哪些表達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規定在這個家庭裡面什麼是被允許、什麼是不被允許的,這樣也讓自己知道憤怒可以有哪些出口。比如,可以接受的有:
扮鬼臉、用外國語罵髒話、爬上健身器材瘋狂地踩踏板、去洗碗,用力擦,用力洗、打電話給朋友尋求支持、用“我”取代“你”,如大聲說“我快氣死了”,而不是“你真煩死了”。、捶打枕頭、離開房間、去散步或跑步、深呼吸、搜刮冰箱、寫下生氣日記等。
不可以接受的有:
咆哮、罵人、打人、踢人、破壞財物、在臥室尖叫、摔門、吐口水等。
當列下憤怒的清單後,熟悉這些清單,這樣每次生氣的時候,慢慢習慣用可接受的出口,這樣讓憤怒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