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孩子面前,你和老公誰唱紅臉?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經常會唱“對臺戲”, 一個唱白臉, 一個唱紅臉, 配合得天衣無縫。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 自己只喜歡“紅臉”家長, 不喜歡“白臉”家長, 因為“紅臉”教育他們總是很有耐心, 不會責駡。 那麼, 在孩子面前, 你和老公誰來唱紅臉?看看蜜友媽媽們怎麼唱。

·對臺戲:你唱白來我唱紅

lnnha:教師 兒子:5歲3個月

我是紅臉媽媽, 因為對於孩子的教育, 我一直遵從:媽媽給孩子愛和友善, 爸爸給孩子責任和規則。 我家是男寶, 有時候很調皮, 平時他犯錯誤、發脾氣, 基本都是先我來講道理, 和他談, 告訴他該做什麼,

Advertisiment
不該做什麼。 一般生活中的小事, 寶貝都喜歡和我說, 有問題願意說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寶爸一般都是喜歡給孩子立規矩, 犯了錯誤要接受懲罰, 說到做到。 我覺得爸爸和媽媽就是要一個紅臉一個白臉, 這樣才能讓孩子既有安全感, 又能懂得做事的規則。

梓睿媽:全職媽媽 寶寶:1歲8個月

因為一直在家裡帶寶寶, 和女兒接觸的時間最多,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是那個白臉的嚴厲老媽。 老公整天上班, 只有下班才能陪女兒, 每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有求必應, 他就是那個紅臉的仁慈老爸。

我覺得不論誰唱紅臉誰唱白臉都無所謂, 但是不能都唱紅臉或者白臉。 都唱紅臉, 孩子會被寵壞, 性格比較容易嬌縱;都唱白臉, 孩子長大後會性格懦弱,

Advertisiment
沒有主見。 只有一白一紅配合好了, 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獨角戲:唱完白臉唱紅臉

桐桐媽:全職媽媽 女兒:5歲半

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 所以紅臉白臉都是我一個人來充當。 我認為教育子女時, 不管是白臉還是紅臉, 基本立場一定要盡力保持一致, 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如果父母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態度和評判, 會嚴重影響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 媽媽這樣說, 爸爸那樣做, 搞得孩子無所適從, 不知道誰是對的, 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樣一來, 世界觀、價值觀就不能很好地塑造了。

總的一句話, 父母和子女是相對獨立的個體,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 父母需要統一認知態度和行為, 這樣育兒之路才能越來越有效。

Advertisiment

嘟嘟麻麻:個體 兒子:4歲

我和寶爸一開始就協商好了, 因為他是老師, 孩子的教育他來, 孩子的生活起居我來, 分工很明確。 我平時做生意比較忙, 儘量抽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 教育方面花的時間少之又少, 所以在這方面, 紅臉白臉都是寶爸來唱。 他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一套, 我相當認可, 兒子也被教育得很好。

·默契戲:紅臉白臉都統一

鬧鬧媽:幼教 女兒:3歲

在家裡, 我和老公不會一個唱紅臉, 另一個唱白臉。 孩子的事情, 我們都會事先定好規則, 並且統一意見。 做錯了該批評的, 就絕不心軟, 進行批評教育;做對了的, 也毫不吝嗇我們的讚美。 我覺得這樣很和諧, 對孩子也很受用。

·父母雙方保持一致,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孩子不好好吃飯,

Advertisiment
媽媽說:“快吃, 不吃的話就要收起來了。 ”爸爸趕緊說:“慢慢吃, 爸爸陪你。 ”然後轉身對媽媽說:“吃飯而已, 慢點就慢點, 讓孩子吃飽要緊。 ”

孩子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 爸爸說:“自己的事自己做, 趕緊把玩具收拾好, 要不然就不可以吃飯!”媽媽卻說:“來來來, 大家一起來幫忙, 寶寶還小, 下次一定會自己收拾的, 對吧?”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兩人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的現象似乎非常普遍。 一個狠心腸, 另外一個就必然軟心腸, 似乎不這樣, 大家在家庭教育中就會下不來台。

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呢?

其實, 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時保持一致性, 是家庭教育中一條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原則。 家裡定下的規矩,

Advertisiment
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 吃飯的時候不到處亂跑, 玩具要自己收拾, 不可以打人、罵人, 不可以亂發脾氣等。 一定要全家一起督促孩子遵守規則, 不能爸爸堅持原則, 媽媽暗中放縱;也不能今天嚴一點, 明天松一點;更不能媽媽說不可以, 爸爸卻說沒關係。 這些不一致的做法會讓孩子界限模糊無所適從, 久而久之養成不遵守規則、不服從的壞習慣, 培養出一個無法無天、不懂得自我約束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工作、生活、事業也會受影響。

遇到孩子違反規則做錯事了, 要怎樣處理、怎樣和孩子談, 夫妻雙方最好先討論一下, 統一意見, 然後一起面對孩子, 孩子自然就明白這是爸爸媽媽統一的意見, 他也就不會心存僥倖,想博得其中一方的同情從而躲避懲罰。父母雙方常常保持一致,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爸爸媽媽的教育,有明確的是非觀,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並自覺遵守規則,不討價還價。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是遵守規則、有自製力、自我約束、行為得當的人。而且,夫妻雙方互相支持的這種默契,也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長大以後建立了家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支持自己的配偶,傳承夫妻相互支持的好傳統。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人嚴厲,有人慈祥,有人嚴肅,有人幽默。父母兩人的性格也可能差別很大,處事風格完全不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兩人性格的自然流露,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也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做錯了事,挨了批,情緒極度低落,溫情的媽媽過來安慰幾句:“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改過來就很好。來,幫媽媽一起做頓好吃的,把不開心的事情忘掉,好不好?”這樣沒什麼不好。

剛剛接受了懲罰,獨自在房間裡面壁思過,幽默的爸爸可以來打打氣:“懂得自我批評的孩子果然不一樣,看,滿屋的小汽車都在鳴笛歡迎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呢!”這樣的家庭氣氛也很有趣。

家庭中既有嚴肅的講道理,又有緩和緊張氣氛的幽默搞笑;既有說一不二的規則,又有安慰人心的心靈雞湯,孩子很正常地體會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體會父母性格不一樣的魅力,他能成長得更健康。

他也就不會心存僥倖,想博得其中一方的同情從而躲避懲罰。父母雙方常常保持一致,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爸爸媽媽的教育,有明確的是非觀,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並自覺遵守規則,不討價還價。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是遵守規則、有自製力、自我約束、行為得當的人。而且,夫妻雙方互相支持的這種默契,也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長大以後建立了家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支持自己的配偶,傳承夫妻相互支持的好傳統。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人嚴厲,有人慈祥,有人嚴肅,有人幽默。父母兩人的性格也可能差別很大,處事風格完全不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兩人性格的自然流露,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也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做錯了事,挨了批,情緒極度低落,溫情的媽媽過來安慰幾句:“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改過來就很好。來,幫媽媽一起做頓好吃的,把不開心的事情忘掉,好不好?”這樣沒什麼不好。

剛剛接受了懲罰,獨自在房間裡面壁思過,幽默的爸爸可以來打打氣:“懂得自我批評的孩子果然不一樣,看,滿屋的小汽車都在鳴笛歡迎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呢!”這樣的家庭氣氛也很有趣。

家庭中既有嚴肅的講道理,又有緩和緊張氣氛的幽默搞笑;既有說一不二的規則,又有安慰人心的心靈雞湯,孩子很正常地體會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體會父母性格不一樣的魅力,他能成長得更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