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難養是如今爸媽的普遍心聲, 寶寶的吃喝拉撒、奶粉尿布……不管哪一樣都要爸媽操心把關, 本來就已經忙到團團轉了。 沒想到, 這邊廂不請自來個感冒賴著不走, 那邊廂又潛入個腹瀉反復騷擾, 醫院藥店家裡來回折騰, 爸媽辛苦, 寶寶更難受。
其實,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點小病小痛, 除了吃藥打針, 平日的正確護理外, 推拿按摩也是一種不錯的保健治療手段。 爸媽常在家中給寶寶推拿按摩, 對於小兒常見的感冒、食積、驚風等這些小病, 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或治療作用。
爸媽給寶寶進行推拿按摩,
Advertisiment
健腦益智——頭部按摩
面部按摩可以舒緩寶寶面部肌肉、明目、清醒頭腦, 説明大腦發育及視覺系統成熟。 爸媽開始按摩時要輕輕撫觸, 逐漸增加壓力, 好讓寶寶慢慢適應起來。
按揉太陽穴
太陽穴在眉後凹陷處。 操作時, 兩拇指橈側自前向後直推, 稱推太陽。 用指端揉該穴, 稱揉太陽或運太陽。
Advertisiment
按風池
風池位置:耳後胸鎖乳突與斜方肌之間, 顱底凹陷當中。 操作:用拇指指端與食、中二指指端, 或用拇指指端與其餘四指指端相對用力提掐風池5~10次。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 可在寶寶感冒、頭痛、發熱、目眩、頸項強痛時使用。 本法對發汗效果顯著, 往往立見汗出。
推坎宮
位置:在兩眉上直對瞳孔, 自內眉梢至外眉梢呈一條直線。 操作:兩拇指自眉頭向眉梢做直線分推, 稱推坎宮, 一般推20~50次。 具有疏散解表, 醒神開竅的作用,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頭痛。 可在寶寶感冒發熱, 頭痛, 眼睛紅痛、眼屎過多, 驚風以及情緒不暢、飲食食積等病時使用。
Advertisiment
揉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 鼻唇溝中。 用食、中二指揉, 稱揉迎香。 寶寶鼻塞流涕時, 按之可以通利鼻竅。
揉耳後高骨
位置:耳後入髮際, 乳突後緣下陷中。 操作:兩拇指或中指端揉, 稱揉耳後高骨。 有疏風解表的作用, 主治頭痛, 驚風, 煩躁不安。
強身健體——上肢按摩
給寶寶上肢做按摩, 可以疏通神經、運動關節、促進血液迴圈, 對發育如運動、語言適應能力以及呼吸、消化等系統的發育起到促進作用。
補脾經
脾經在拇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旋推(以拇指指面在穴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或將寶寶拇指屈曲, 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脾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脾經。
補、清脾經統稱為推脾經。 補脾經能健脾,
Advertisiment
補心經
心經位於中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的時候, 旋推為補, 稱補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心經。 補心經和清心經統稱為推心經。 具有清心火, 利小便, 補心血的作用。 一般可用於心血不足、小便赤澀、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等症。
平肝經
肝經位於食指掌面, 食指螺紋面。 操作時旋推為補, 即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 稱補肝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即用拇指橈側或指面, 或示中二指指面, 或以掌根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稱清肝經。 兩者統稱推肝經。 一般操作次數為100次。 可治療煩躁不安、驚風、目赤等。
清肺經
肺經位於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Advertisiment
清腎經
腎經, 位於小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時,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補, 稱補腎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腎經。 補腎經和清腎經統稱為推腎經。 補腎經能滋腎壯陽, 強健筋骨;清腎經能清利下焦濕熱。 一般用於治療小便赤澀, 不易排淨, 尿多, 尿頻, 尿急(指憋不住尿)等。
補胃經
胃經位於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節。 操作時, 旋推為補, 稱補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稱清胃經。 補胃經和清胃經統稱為推胃經。 具有清脾胃之濕熱, 和胃降逆的作用。 寶寶吐奶、嘔吐的時候,或者老是打嗝的時候,可以推推胃經。
補大腸經
大腸經在食指橈側,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時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稱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補大腸能治療腹瀉、痢疾、脫肛;清大腸能通便,除濕熱,導積滯,並能清肝膽之火,及調理腸道。當寶寶拉肚子、大便有些硬時,可以給寶寶推大腸。
補腎益氣——腰背軀幹按摩
推天柱
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有降逆止嘔,祛風散寒的功效,主治項強,發熱,驚風,咽痛等症。
拿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操作:用拇指與示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井,稱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稱按肩井,一般按兩分鐘。有發汗解表,補益氣血的功效,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動不利等症。
按揉天樞
位置: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個。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輕輕地按揉,揉50~100次。能疏導大腸,理氣消滯,臨床上常用治療消化系統疾患,主治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亂。
推捏脊
位置: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主治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寶寶吐奶、嘔吐的時候,或者老是打嗝的時候,可以推推胃經。
補大腸經
大腸經在食指橈側,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時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稱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補大腸能治療腹瀉、痢疾、脫肛;清大腸能通便,除濕熱,導積滯,並能清肝膽之火,及調理腸道。當寶寶拉肚子、大便有些硬時,可以給寶寶推大腸。
補腎益氣——腰背軀幹按摩
推天柱
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有降逆止嘔,祛風散寒的功效,主治項強,發熱,驚風,咽痛等症。
拿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操作:用拇指與示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井,稱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稱按肩井,一般按兩分鐘。有發汗解表,補益氣血的功效,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動不利等症。
按揉天樞
位置: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個。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輕輕地按揉,揉50~100次。能疏導大腸,理氣消滯,臨床上常用治療消化系統疾患,主治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亂。
推捏脊
位置: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主治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