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小兒餵養康復師指導下改善[厭奶]的經歷分享

在最初幾個月的時間裡, 餵奶也是主要養育者建立與寶寶之間緊密聯繫的寶貴時刻。 這種原本該是親密的互動卻因為寶寶的厭奶變得壓力重重氣氛緊張, 逐漸演變成了敵我拉鋸戰。

在餵養康復師指導下如何用2~3周時間改善我家小妞行為性厭奶/餵養困難的方案。

此次分享主要是針對瓶喂的媽媽, 但厭奶造成的行為問題對於親喂的媽媽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參考價值。

因為個人經驗的局限性, 加之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 所以此次分享並不能代替醫生診斷以及專業的醫療建議。
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根據自家的情況以取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來權衡利弊,
Advertisiment
不用生搬硬套。
一、明確養育者和寶寶之間的權責關係
要解決厭奶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正養育者和寶寶之間的關係。 養育者的責任, 是在寶寶表現出饑餓信號時, 根據月齡相當的合適餵養間隔, 給寶寶提供充分的食物和營養的來源。 寶寶的權利, 在於他可以自主決定是否要吃這頓奶, 以及想要吃多少。
一個神經系統發育健全的寶寶, 在沒有其他外在影響的前提下, 是完全有能力自我調節食量並以此來滿足自身成長發育和消耗的需求。
吃多少奶, 多久吃奶, 都是根據寶寶大腦發出的原始的饑飽信號來決定。
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框架來看,
Advertisiment
進食是最底層的人類最強的本能和生理需求之一。 養育者要充分信任寶寶, 能夠根據饑飽對進食自我調節。

當家長的預期, 和寶寶的本能饑餓調節系統產生了錯位;也就是說餵養者“覺得”寶寶在這個月齡根據某個公式“應該”吃多少奶, 沒吃夠量, 就擔憂寶寶的奶量下降會影響發育。

這樣焦慮的後果, 往往造成家長開始嘗試控制寶寶每餐的進食量, 進而演變成強迫餵食, 忽視了他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饑飽的本能。
持續性的對抗, 會讓寶寶對吃奶這件本應自然而然的事產生壓力和抗拒的情緒。 對於一些天生性情敏感的寶寶, 即使是輕微的一點壓力, 比如奶瓶的最後10ml, 都可能由此產生情緒性的厭奶,
Advertisiment
進而發展到一被放到吃奶的姿勢就打挺, 一看到奶瓶或者媽媽掀衣服就哭鬧, 每次只吃少量的奶就拒絕繼續進食。
二、家長的消極對應
家長往往會想盡各種方法想要讓寶寶吃多一點, 選擇頻繁餵奶, 或者在寶寶困倦熟睡之後喂“迷糊奶”。
頻繁餵奶會繼續加重本來的厭奶情緒。 喂“迷糊奶”雖然能夠讓寶寶吃奶, 但是迷糊狀態中進食, 寶寶容易養成奶睡的睡眠聯想, 同時也很難在清醒的情況下正常吃奶。 而且隨著月齡增長小睡越來越少, 清醒時外出放電時間越來越多, 這也並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法。
一些家長認為很理所當然的餵養行為, 反而會起反效果, 應當避免 。
例如, 阻止寶寶吐出奶嘴, 不准他用手推走奶瓶;搖晃寶寶或奶瓶讓其喝奶;寶寶左右搖擺腦袋或者打挺的時候家長依然把奶嘴往其嘴裡塞;寶寶拒絕喝奶時用手撓寶寶的下巴或臉;短時間內多次的拿出奶瓶嘗試想要餵奶等等。
Advertisiment

所有這些善意的“鼓勵”行為, 到了寶寶這裡反而會成為壓力, 讓其煩躁, 潛在的繼續強化其厭奶的行為。

還有的時候, 家長會嘗試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分散他的注意力, 讓寶寶看電視, 或者用玩具或做怪相等逗寶寶分心吃奶。 其實這也不是長遠的方案。 可能一次兩次有用, 久了隨著寶寶自主意識的進一步加強, 所有這些方法都會開始失效。

三、引起厭奶可能的生理和病理原因
往往家長會容易忽視的, 即吮吸反射的消失,
Advertisiment
以及基因對體重增長的影響。
新生兒吮吸反射大概在三個月左右消失, 之前受吮吸反射的影響, 只要接觸到小寶寶的嘴或者附近的區域, 他都會下意識的開始尋找源頭並且吮吸。
這種原始反射會隨著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逐漸成熟而消失, 加上自我意識的發展, 於是寶寶開始會在不想喝奶的時候, 碰到奶嘴就會用哭和拒絕來抗議。
這種改變並不是“突然”出現的, 只是之前被吮吸反射所覆蓋, 家長對於寶寶餵養信號不夠敏感造成的。

往往家長對於寶寶厭奶的另外一個權衡就是體重增長與否。

然而3到4個月的嬰兒體重可能會出現減緩的趨勢。 剛出生時寶寶的體重很大方面是受母親在孕後期營養攝入的影響, 而非完全由基因決定。例如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生下的寶寶體重一般會比平均偏高。

而寶寶在新生兒期吮吸反射過後,會逐漸對體重進行自我調節,即所謂的“基因覺醒”。父母的基因在此時可能更加明顯的體現出來,
例如父母瘦小的寶寶可能也會體重開始“縮水”;一些早產兒出生體重輕,但父母有高大的基因,那麼很可能會開始後天追趕,體重身高都加速增長等等。
厭奶期,需要的還是父母對寶寶發育有合理預期才能更好度過。
四、建立自然饑飽感
改善行為性厭奶的最大宗旨就是要建立寶寶自然的饑飽感。饑餓是人類進食最原始動力。所以原理也相對簡單明瞭:家長到點餵奶,寶寶決定是要喝還是拒絕,第一次拒絕之後等待10分鐘再次嘗試。如果再次拒絕,那麼終止餵奶等到下一頓。
要改善厭奶,需要的是走心。讓寶寶改善對喝奶的負面心理,讓餵奶和喝奶成為雙方都享受的輕鬆愉悅的過程。
五、二周改善行為厭奶的具體方案

現在來介紹一下我家的情況,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借鑒我的經驗,少走彎路。

我家小妞從出生開始就有胃食道逆流以及脹氣的腸胃問題。這也是造成3個月左右厭奶的生理/病理原因。3個月開始她吃奶越來越具有“反抗”精神,經常吃100ml就會扭頭,繼續強喂就會出現打挺以及哭鬧。

我當時也跟第一次當媽的家長一樣,每天都糾結寶寶的奶量,因為是配方奶瓶喂,差100ml就覺得整天都不好了。這種焦慮,讓我忽視了寶寶自身的訴求,即她因為胃食道逆流和脹氣,容易打嗝返流的不適,是需要少吃多餐的。

長期的套用公式計算她這個月齡該有的奶量,以及忽視她早就傳達清楚的行為信號,我也在強喂的路上越走越遠。

終於在四個月的某一天睡前奶吃吐了後,小妞在“抗議”無效的前提下,開始全方位的“罷奶”了。

第二天開始,隨便我怎麼喂她都是看到奶瓶就開哭,閉著嘴巴打挺。這樣的日子到開始改變持續大概兩個月。
期間我帶她去看腸胃專科,吃抑制胃酸的藥,奶粉換成了低敏水解奶。種種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況下,甚至到後期連喂“迷糊奶”她都會警覺的大哭,整整兩個月體重沒有增長。生長曲線從出生2個星期的70%降到了23%。我知道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做好了萬不得已給她插鼻管餵奶的準備。
我的兒科醫生最終建議我去看小兒餵養康復師(feeding specialist)。在餵養康復師的建議下我學習了關於餵養的很多知識,讓我對於自家妞的發育的預期進行了合理調整。
關於她給我家制定的兩周改善厭奶的方案,其實核心非常簡單。具體如下:
1
每次餵奶前把小妞帶到一個安靜的單調的房間,保證沒有環境干擾
2
餵奶之前先讓小妞看到奶瓶,把奶嘴放到離她10釐米遠的地方,同時觀察她的反應。
3
如果她看到奶嘴出現打挺或者哭鬧,馬上把奶瓶拿開,同時抱到另外的房間安撫,玩耍等轉移注意力。10分鐘過後重新回到餵奶房間重複以上,給寶寶第二次機會吃奶,如果再次拒絕就終止這頓奶。
4
如果寶寶一開始接受了奶瓶,但喝奶過程中出現了扭頭,推開奶瓶,打挺等行為,也馬上拿開奶瓶,等待10分鐘再試。
5
兩次嘗試之後都不成功,立即終止這頓奶,下一頓奶就間隔2-3小時再喂,如果拒絕,繼續推遲。
這種類似於“饑餓療法”的方案,需要餵養者做好全家人工作,同時心裡要有準備,頭三天一般是最壞的,有的寶寶白天甚至需要5-7個小時或更久才會開口進食。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寶寶脫水,頭幾天要確保每天奶量至少300ml, 如果白天總量不足300,可以通過夜間迷糊奶補充。
在變好之前會先變壞。如果堅持方法,第2,3天厭奶會達到極致,即在沒有大人強喂的情況下,娃自主決定進食量,拒絕多於接受。但在3天之後會開始出現積極好轉,娃自主進食的欲望會提高,進食量會開始逐漸上升。
同時,如果在這二周之內,家長如果某一次沒有克制住強喂了,很可能寶寶剛剛建立起的信任感就會再次崩潰,一切回到起點。而要改善又可能需要花兩周的時間。
我家小妞在改善厭奶期間的每天進食總量如下:
第一天(五個月零3天)300 ml第二天450 ml第三天500 ml第四天535 ml第五天600 ml第六天570 ml第七天630 ml
大家可以看到,從第二天開始,奶量就逐漸上升,之後的一周基本都穩定在600 - 650 ml上下。雖然與同月齡寶寶相比,奶量還是偏少的,而且她的生長曲線之後幾個月也基本固定在20-30%這個區間。但結合我和我老公的身型,我們都沒有高大的基因,這可能也就是小妞目前的“合理”身高體重。

需要注意的是,改善厭奶的行為康復治療實在解決我家寶寶實際的生理問題基礎之上。

之前說到吃藥對她的改善很微小。之後通過我們和小兒腸胃專科醫生的排查,發現加重她胃食道逆流的其實是脹氣和便秘。日常的便秘管理加上行為療法,調整作息,才讓她比較徹底的告別厭奶。

六、關於細節
1. 等待寶寶的饑餓信號
寶寶清晨睡醒起床後如果沒有表現出饑餓,就不要馬上餵奶,先稍作一些活動,有助於胃口的打開。
在30分鐘內還是沒有出現饑餓信號,那麼家長可以嘗試性的餵奶。如果之前那道夜奶到晨奶的時間少於3小時,那麼將等待的間隔拉長更多之後再餵奶。
2.餵奶環境
這個月齡的寶寶很容易在餵奶過程中分心。特別是在解決厭奶的早期階段,寶寶很容易對周遭壞境事物產生防備心理而異常警覺。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安靜的房間餵奶,遠離環境和人為的干擾,讓寶寶面對簡單空白的牆,有助於幫助緩解吃奶過程中的焦慮。
3. 餵奶過程中最好避免逗玩性質的互動
比如用誇張的聲音或者電視等來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忘記自己在喝奶這件事。家長可以對寶寶微笑或者輕柔的說話,但是如果起了反作用激怒了寶寶,那麼就需要停止。
4. 讓寶寶有充分活動四肢的自由

餵奶過程中,寶寶會用身體語言來表達他的心理狀態。家長注意不要用任何形式來限制寶寶雙手的活動,讓他的手能夠自由的抱著奶瓶,並且允許他用手推走奶瓶拒絕喝奶。這是寶寶很重要的一種溝通方式。

5.餵奶姿勢
如果瓶喂可以將寶寶懷抱手臂中呈45度角,這樣不容易嗆到,在改善厭奶過程中,如果寶寶嗆到了會繼續強化這種負面行為,很可能又要從頭來過,花上更多的時間。
6.每一頓奶只嘗試兩次
第一次寶寶拒絕了,可以等待10分鐘再嘗試一次。如果寶寶再次拒絕,就不要繼續的“鼓勵”他喝奶了,更多的“鼓勵”也只會加重厭奶情緒。
7. 餵奶之前先讓寶寶看到奶瓶,同時觀察他的反應
如果他反應出對吃奶感興趣,例如一直盯著奶瓶並張嘴,那麼就可以開始餵奶。
如果他表現出抗拒,例如情緒變得緊張或煩躁,看到奶瓶就哭,緊閉著嘴,把腦袋擺到一邊,身體打挺,或者揮動手來打掉奶瓶。這種情況就應該馬上把奶瓶拿走。
如果寶寶安靜的在家長手臂裡,既不表現出感興趣,也沒有明顯的拒絕,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輕輕的讓奶嘴接觸到寶寶的嘴唇,看看他會不會接受。
如果拒絕,就不要繼續嘗試讓他接受奶瓶。等待10分鐘之後再試第二次,如果是同樣的情況就終止這頓奶。
8. 餵奶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的行為舉止
如果寶寶表現出任何拒絕進食的跡象,那麼家長應該立即回應,拿走奶瓶,並停止餵奶。具體的厭奶的行為表現見下面的表格。等待10分鐘後家長可以再嘗試一次,如果寶寶還是拒絕,就終止餵奶,等到下一次餵奶的時間(2-3小時之後)。

9. 允許寶寶在喝奶過程中停下來玩耍奶瓶等的行為
但是如果2-3分鐘後他還是繼續玩耍不喝奶,就拿走奶瓶,10分鐘後再試,或者就次終止餵奶。
如果他在喝奶的過程中分心了,開始到處張望,只需要把奶瓶留在原位,等待寶寶自己重新回來選擇是繼續喝奶還是拒絕。
如果他不小心把奶嘴吐了出來,家長還是可以繼續嘗試餵奶。
10. 少干預

除非寶寶表現出來需要家長干預,否則不要在餵奶過程中停下來打嗝,擦臉或者換姿勢等。

七、厭奶和作息
A. 白天避免喂“迷糊奶”
寶寶如果喝奶過程中困倦睡著了,家長最好把他叫醒,再重新餵奶。如果實在叫不醒,就不要繼續餵奶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夜間可以有一次“迷糊奶”。
B. 夜間“迷糊奶”在厭奶期間是可以保留的
特別如果寶寶白天總奶量低於300ml,晚上通過1-2次“迷糊奶”讓其達到最基本的營養/水分要求。如果寶寶夜間醒了表現出想要喝奶,家長也可以提供多達2-3次的夜奶。
當厭奶期結束後,白天奶量上去了,寶寶會自己逐漸調節夜奶的次數和量。
C. 厭奶改善期間的餵養作息可以不用那麼嚴格
我建議在觀察寶寶饑餓信號的基礎上拉長餵養間隔就行了。清醒時按照4-6個月年齡間隔3-4小時餵奶,如果再睡覺那麼大於4小時也是可以的。不需要為了嚴格執行作息就把睡覺的寶寶叫醒餵奶。
D. 關注饑餓信號
厭奶的寶寶通常會表現出饑餓信號,但是真正餵奶的時候又會很“糾結”的拒絕,所以一味的根據饑餓信號並不準確,重複多次的嘗試也只會拖長厭奶的時間。
如果在上一次拒絕喝奶短時間內寶寶又顯得焦躁不安,可以先嘗試一些延時的技巧,比如玩耍,出門逛逛,睡個小覺,洗個澡等等。這樣稍長的時間間隔能夠讓饑餓感比較明顯,下一次餵奶時也不容易拒絕。
但是如果延時的伎倆並不能夠安撫寶寶,那麼即使是短時間(1小時)之內也可以再餵奶。這個把握度需要家長自己掌握好。
最後以過來人的身份說一說。
很多時候想說家長不要焦慮,要相信自己寶寶,相信自己有能力養育出健康的娃。但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對於正在經歷寶寶厭奶的媽媽們,往往會有種看不到前景的悲觀感。
但只要能夠堅持不強喂,能夠過得了自己這一關,厭奶這座大山終究會被翻過的。
當媽無疑是一門學問,一場修行。育兒路漫漫,共勉之。

而非完全由基因決定。例如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生下的寶寶體重一般會比平均偏高。

而寶寶在新生兒期吮吸反射過後,會逐漸對體重進行自我調節,即所謂的“基因覺醒”。父母的基因在此時可能更加明顯的體現出來,
例如父母瘦小的寶寶可能也會體重開始“縮水”;一些早產兒出生體重輕,但父母有高大的基因,那麼很可能會開始後天追趕,體重身高都加速增長等等。
厭奶期,需要的還是父母對寶寶發育有合理預期才能更好度過。
四、建立自然饑飽感
改善行為性厭奶的最大宗旨就是要建立寶寶自然的饑飽感。饑餓是人類進食最原始動力。所以原理也相對簡單明瞭:家長到點餵奶,寶寶決定是要喝還是拒絕,第一次拒絕之後等待10分鐘再次嘗試。如果再次拒絕,那麼終止餵奶等到下一頓。
要改善厭奶,需要的是走心。讓寶寶改善對喝奶的負面心理,讓餵奶和喝奶成為雙方都享受的輕鬆愉悅的過程。
五、二周改善行為厭奶的具體方案

現在來介紹一下我家的情況,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借鑒我的經驗,少走彎路。

我家小妞從出生開始就有胃食道逆流以及脹氣的腸胃問題。這也是造成3個月左右厭奶的生理/病理原因。3個月開始她吃奶越來越具有“反抗”精神,經常吃100ml就會扭頭,繼續強喂就會出現打挺以及哭鬧。

我當時也跟第一次當媽的家長一樣,每天都糾結寶寶的奶量,因為是配方奶瓶喂,差100ml就覺得整天都不好了。這種焦慮,讓我忽視了寶寶自身的訴求,即她因為胃食道逆流和脹氣,容易打嗝返流的不適,是需要少吃多餐的。

長期的套用公式計算她這個月齡該有的奶量,以及忽視她早就傳達清楚的行為信號,我也在強喂的路上越走越遠。

終於在四個月的某一天睡前奶吃吐了後,小妞在“抗議”無效的前提下,開始全方位的“罷奶”了。

第二天開始,隨便我怎麼喂她都是看到奶瓶就開哭,閉著嘴巴打挺。這樣的日子到開始改變持續大概兩個月。
期間我帶她去看腸胃專科,吃抑制胃酸的藥,奶粉換成了低敏水解奶。種種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況下,甚至到後期連喂“迷糊奶”她都會警覺的大哭,整整兩個月體重沒有增長。生長曲線從出生2個星期的70%降到了23%。我知道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做好了萬不得已給她插鼻管餵奶的準備。
我的兒科醫生最終建議我去看小兒餵養康復師(feeding specialist)。在餵養康復師的建議下我學習了關於餵養的很多知識,讓我對於自家妞的發育的預期進行了合理調整。
關於她給我家制定的兩周改善厭奶的方案,其實核心非常簡單。具體如下:
1
每次餵奶前把小妞帶到一個安靜的單調的房間,保證沒有環境干擾
2
餵奶之前先讓小妞看到奶瓶,把奶嘴放到離她10釐米遠的地方,同時觀察她的反應。
3
如果她看到奶嘴出現打挺或者哭鬧,馬上把奶瓶拿開,同時抱到另外的房間安撫,玩耍等轉移注意力。10分鐘過後重新回到餵奶房間重複以上,給寶寶第二次機會吃奶,如果再次拒絕就終止這頓奶。
4
如果寶寶一開始接受了奶瓶,但喝奶過程中出現了扭頭,推開奶瓶,打挺等行為,也馬上拿開奶瓶,等待10分鐘再試。
5
兩次嘗試之後都不成功,立即終止這頓奶,下一頓奶就間隔2-3小時再喂,如果拒絕,繼續推遲。
這種類似於“饑餓療法”的方案,需要餵養者做好全家人工作,同時心裡要有準備,頭三天一般是最壞的,有的寶寶白天甚至需要5-7個小時或更久才會開口進食。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寶寶脫水,頭幾天要確保每天奶量至少300ml, 如果白天總量不足300,可以通過夜間迷糊奶補充。
在變好之前會先變壞。如果堅持方法,第2,3天厭奶會達到極致,即在沒有大人強喂的情況下,娃自主決定進食量,拒絕多於接受。但在3天之後會開始出現積極好轉,娃自主進食的欲望會提高,進食量會開始逐漸上升。
同時,如果在這二周之內,家長如果某一次沒有克制住強喂了,很可能寶寶剛剛建立起的信任感就會再次崩潰,一切回到起點。而要改善又可能需要花兩周的時間。
我家小妞在改善厭奶期間的每天進食總量如下:
第一天(五個月零3天)300 ml第二天450 ml第三天500 ml第四天535 ml第五天600 ml第六天570 ml第七天630 ml
大家可以看到,從第二天開始,奶量就逐漸上升,之後的一周基本都穩定在600 - 650 ml上下。雖然與同月齡寶寶相比,奶量還是偏少的,而且她的生長曲線之後幾個月也基本固定在20-30%這個區間。但結合我和我老公的身型,我們都沒有高大的基因,這可能也就是小妞目前的“合理”身高體重。

需要注意的是,改善厭奶的行為康復治療實在解決我家寶寶實際的生理問題基礎之上。

之前說到吃藥對她的改善很微小。之後通過我們和小兒腸胃專科醫生的排查,發現加重她胃食道逆流的其實是脹氣和便秘。日常的便秘管理加上行為療法,調整作息,才讓她比較徹底的告別厭奶。

六、關於細節
1. 等待寶寶的饑餓信號
寶寶清晨睡醒起床後如果沒有表現出饑餓,就不要馬上餵奶,先稍作一些活動,有助於胃口的打開。
在30分鐘內還是沒有出現饑餓信號,那麼家長可以嘗試性的餵奶。如果之前那道夜奶到晨奶的時間少於3小時,那麼將等待的間隔拉長更多之後再餵奶。
2.餵奶環境
這個月齡的寶寶很容易在餵奶過程中分心。特別是在解決厭奶的早期階段,寶寶很容易對周遭壞境事物產生防備心理而異常警覺。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安靜的房間餵奶,遠離環境和人為的干擾,讓寶寶面對簡單空白的牆,有助於幫助緩解吃奶過程中的焦慮。
3. 餵奶過程中最好避免逗玩性質的互動
比如用誇張的聲音或者電視等來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忘記自己在喝奶這件事。家長可以對寶寶微笑或者輕柔的說話,但是如果起了反作用激怒了寶寶,那麼就需要停止。
4. 讓寶寶有充分活動四肢的自由

餵奶過程中,寶寶會用身體語言來表達他的心理狀態。家長注意不要用任何形式來限制寶寶雙手的活動,讓他的手能夠自由的抱著奶瓶,並且允許他用手推走奶瓶拒絕喝奶。這是寶寶很重要的一種溝通方式。

5.餵奶姿勢
如果瓶喂可以將寶寶懷抱手臂中呈45度角,這樣不容易嗆到,在改善厭奶過程中,如果寶寶嗆到了會繼續強化這種負面行為,很可能又要從頭來過,花上更多的時間。
6.每一頓奶只嘗試兩次
第一次寶寶拒絕了,可以等待10分鐘再嘗試一次。如果寶寶再次拒絕,就不要繼續的“鼓勵”他喝奶了,更多的“鼓勵”也只會加重厭奶情緒。
7. 餵奶之前先讓寶寶看到奶瓶,同時觀察他的反應
如果他反應出對吃奶感興趣,例如一直盯著奶瓶並張嘴,那麼就可以開始餵奶。
如果他表現出抗拒,例如情緒變得緊張或煩躁,看到奶瓶就哭,緊閉著嘴,把腦袋擺到一邊,身體打挺,或者揮動手來打掉奶瓶。這種情況就應該馬上把奶瓶拿走。
如果寶寶安靜的在家長手臂裡,既不表現出感興趣,也沒有明顯的拒絕,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輕輕的讓奶嘴接觸到寶寶的嘴唇,看看他會不會接受。
如果拒絕,就不要繼續嘗試讓他接受奶瓶。等待10分鐘之後再試第二次,如果是同樣的情況就終止這頓奶。
8. 餵奶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的行為舉止
如果寶寶表現出任何拒絕進食的跡象,那麼家長應該立即回應,拿走奶瓶,並停止餵奶。具體的厭奶的行為表現見下面的表格。等待10分鐘後家長可以再嘗試一次,如果寶寶還是拒絕,就終止餵奶,等到下一次餵奶的時間(2-3小時之後)。

9. 允許寶寶在喝奶過程中停下來玩耍奶瓶等的行為
但是如果2-3分鐘後他還是繼續玩耍不喝奶,就拿走奶瓶,10分鐘後再試,或者就次終止餵奶。
如果他在喝奶的過程中分心了,開始到處張望,只需要把奶瓶留在原位,等待寶寶自己重新回來選擇是繼續喝奶還是拒絕。
如果他不小心把奶嘴吐了出來,家長還是可以繼續嘗試餵奶。
10. 少干預

除非寶寶表現出來需要家長干預,否則不要在餵奶過程中停下來打嗝,擦臉或者換姿勢等。

七、厭奶和作息
A. 白天避免喂“迷糊奶”
寶寶如果喝奶過程中困倦睡著了,家長最好把他叫醒,再重新餵奶。如果實在叫不醒,就不要繼續餵奶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夜間可以有一次“迷糊奶”。
B. 夜間“迷糊奶”在厭奶期間是可以保留的
特別如果寶寶白天總奶量低於300ml,晚上通過1-2次“迷糊奶”讓其達到最基本的營養/水分要求。如果寶寶夜間醒了表現出想要喝奶,家長也可以提供多達2-3次的夜奶。
當厭奶期結束後,白天奶量上去了,寶寶會自己逐漸調節夜奶的次數和量。
C. 厭奶改善期間的餵養作息可以不用那麼嚴格
我建議在觀察寶寶饑餓信號的基礎上拉長餵養間隔就行了。清醒時按照4-6個月年齡間隔3-4小時餵奶,如果再睡覺那麼大於4小時也是可以的。不需要為了嚴格執行作息就把睡覺的寶寶叫醒餵奶。
D. 關注饑餓信號
厭奶的寶寶通常會表現出饑餓信號,但是真正餵奶的時候又會很“糾結”的拒絕,所以一味的根據饑餓信號並不準確,重複多次的嘗試也只會拖長厭奶的時間。
如果在上一次拒絕喝奶短時間內寶寶又顯得焦躁不安,可以先嘗試一些延時的技巧,比如玩耍,出門逛逛,睡個小覺,洗個澡等等。這樣稍長的時間間隔能夠讓饑餓感比較明顯,下一次餵奶時也不容易拒絕。
但是如果延時的伎倆並不能夠安撫寶寶,那麼即使是短時間(1小時)之內也可以再餵奶。這個把握度需要家長自己掌握好。
最後以過來人的身份說一說。
很多時候想說家長不要焦慮,要相信自己寶寶,相信自己有能力養育出健康的娃。但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對於正在經歷寶寶厭奶的媽媽們,往往會有種看不到前景的悲觀感。
但只要能夠堅持不強喂,能夠過得了自己這一關,厭奶這座大山終究會被翻過的。
當媽無疑是一門學問,一場修行。育兒路漫漫,共勉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