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在幼稚園被打

第五節 在幼稚園被打

經歷了幾年全職媽媽的生活, 溫娜覺得自己完全脫離了社會, 也失去了自我。

小西適應了幼稚園, 有了自己的群體和生活, 老公也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有自己的朋友圈子, 溫娜覺得也應該再找回自己的愛好。 她想像著自己應該有一塊美麗的、可供自己永久耕耘的精神田園, 慢慢品味享受。

溫娜想先休息一下, 也不急著去工作, 於是先報了一個瑜伽班, 學了自己從小就想學的古琴。 日子被她安排得滿當當的, 週一收拾屋子大掃除、週二購物、週三瑜伽、週四學琴、週五為女兒和老公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

Advertisiment
其餘的時間就去鑽研各種教育理論, 讀很多心靈成長的書, 準備過一段時間再去參加一個心靈工作坊。 她很嚮往心理諮詢師之類的工作, 不想再做以前那種硬邦邦的像機器一樣的公司管理工作。 回想起生孩子之前讓她得意的那份工作, 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種像一隻螞蟻一樣不停地勞作, 她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幹了那麼多年, 而且幹得那麼起勁, 如果現在再回到以前的單位她肯定受不了。

有了這份生活的計畫, 每天看著外面的陽光, 她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 陽光照耀著大地, 路邊繁花似錦, 不愁吃, 不愁穿, 女兒也沒有問題了, 這就是幸福吧。

但沒多久, 小西在幼稚園又遇到麻煩了,

Advertisiment
又讓溫娜陷入煩惱之中。

這天, 溫娜高高興興地像平常一樣去接小西, 老師陪著小西一起出來, 很抱歉地給溫娜說:“對不起, 今天小西的臉被另外一個寶寶抓了。 ”

她趕快蹲下去捧起小西的臉, 臉的右邊被挖了大約有兩釐米的一塊, 掉了皮, 還有些血痕。 溫娜很心疼, 將來會不會留下疤痕, 一個女孩子一張白白淨淨的小臉留下一塊疤, 那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老師非常肯定地告訴她:“半年後就看不出來了。 ”疤痕已經有了, 溫娜不想難為老師, 雖然心裡生氣, 但是覺得老師工作一天那麼累, 有個小的閃失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第二天, 溫娜照常去接寶寶時, 發現寶寶的鼻子上又被抓了一道, 她心裡非常不舒服, 這時主班老師以及當時和孩子在一起的老師都出來給她道歉。

Advertisiment

她有點沒好氣, 說了聲:“不會再受傷了吧。 ”老師堅決地說:“不會了, 不會了。 ”晚上老公回來, 看到女兒鼻子上頂著那塊傷, 當時臉色就變了, 突

然對著孩子就大發雷霆:“怎麼搞的, 怎麼又弄成這樣?”小西嚇得看著爸爸不說話, 眼淚在眼圈中打轉。 老公一邊發著火, 一邊換鞋, 要去找幼稚園的老師說理, 溫娜拉住

了他, 說:“你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幹了壞事, 如果非要去, 也得等孩子都離園了再去。 ”老公不聽, 甩開她的手, 奪門而出。

溫娜沒辦法, 趕緊抱起孩子跟著老公後面, 看著老公沖進幼稚園, 溫娜帶著孩子在外面等著。 等他沖出來, 一起往回走, 老公一路發著火, 嘴裡說著幼稚園太不像話,

Advertisiment
太不負責任之類的話。

小西顯然被嚇壞了, 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顯得非常乖巧聽話, 不斷地抬眼看著爸爸媽媽。

之後的幾天, 小西身上不再有傷痕, 但是有一天早晨, 小西突然說不去幼稚園。 溫娜納悶, 這去得好好的, 怎麼突然不去了, 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她壓住火氣, 對女兒說:“不去就不去吧, 今天在家裡呆一天。 ”她給老師打電話說:“今天帶小西去奶奶家有事。 ”第二天, 小西還是不去幼稚園。 溫娜跟女兒商量, 再休一天, 第二

天一定要去, 小西答應了。 這天她們在公園裡跑, 在兒童遊樂場玩了整

整一天。 女兒似乎很久沒有這麼開心過了。 到了第二天要上幼稚園, 小西又變卦了, 還是不去幼稚園。 溫娜認為跟孩子應該說話算數, 她就跟小西說:“我們說好要去

Advertisiment

的, 必須得去。 ”小西開始大哭, 溫娜覺得需要堅持原則, 她把女兒拖上車, 向幼兒

園開去。 小西一路上一直哭著, 到了幼稚園大門口, 用小手緊緊抱著她的腿不放。 老師來了, 把手放在孩子胳膊底下說:“讓媽媽走, 我們進教室裡

去。 ”小西不看老師, 還是大哭。 這時溫娜抓著女兒的手說:“媽媽早點來接你, 但你必須上幼兒

園。 ”這時小楊老師把小西拉過去, 讓孩子趴在她肩上哭。 溫娜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小西經過四個月的時間, 反而倒退到剛

入園時的狀態, 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是不是老公給老師的壓力太大, 老師為了讓孩子不受傷, 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隔離了呢?如果那樣, 孩子一天肯定特別難過, 於是就不想再去幼稚園了。

想到這裡,溫娜突然心跳加速,立刻想沖到幼稚園去問個究竟。可是前幾天老公剛去發洩了一通,自己再去質問老師,會給老師留下什麼印象,自己的孩子還在那裡,跟老師搞不好關係,也不是什麼好事。

回到家裡,她約小楊老師中午聊聊,小楊老師答應讓她十一點半過去。到了十一點半,小楊老師出來,她們在社區找到一個長凳坐在那裡。

小楊老師給她說:“實在對不起,前段時間園裡轉來一個孩子,有抓人的毛病,因為喜歡小西,所以每天盯著小西抓,後來把他們分開了,那個孩子的問題也解決了,不再對其他孩子有威脅。”

這個說法證實了她的猜想,但她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在她的腦子裡,其他孩子在熱鬧地玩耍,而小西一個人孤零零地被隔離在一個屋子,否則不足以說明孩子為什麼在早晨上幼稚園的時候哭成那樣。

她壓著火,用儘量客氣平和的聲音問小楊老師:“你們在隔離孩子的時候,是不是把小西一個人單獨放在一個教室裡,不和其他孩子在一起?”

小楊老師笑了,說:“怎麼會那樣?”

溫娜問:“那你說的隔離是怎麼回事?”

小楊老師說:“就是把兩個容易打架的孩子隔開,吸引到不同的群體中工作。”

溫娜這時才發現自己真的誤會了。

這時她又來了問題:“那個打人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在一起不抓別的孩子嗎?只抓小西嗎?”

小楊老師笑著說:“抓了好幾個孩子,我們很抱歉,濛濛被抓了,祥祥被抓了,琪琪也被抓了,那兩天我們被搞得焦頭爛額。”

溫娜聽到這,氣又不打一處來:“你們這麼小的一個幼稚園,這種有暴力行為的孩子,明知道會給其他孩子帶來傷害,為什麼還要收他進來?”

小楊老師說:“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個家長多次請求,央求了很久,他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非要送到我們幼稚園來的。”

這時溫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生氣地說:“難道他們的孩子要解決問題,我們的孩子就要當成陪練物件嗎?我們是一個女孩,臉上被抓得一道道的,還有一道頂在鼻子上,領著出去都不好意思。人家都知道我們費了很大周折才把孩子送到這裡,一見我們的孩子這樣就會問,你的孩子怎麼了,我們都沒辦法說是在幼稚園被別的孩子抓的,只好說是自己不小心碰的。”

小楊老師賠著不是:“實在對不起,給你們帶來這麼大的困擾,我們以後會小心的。”

聽小楊老師這麼說,溫娜稍微平靜了一些,但是畢竟傷在自己孩子臉上,自己厲害一點也許將來老師們就不會把對其他孩子有危險的孩子收進班裡來了。

溫娜又問老師:“小西不想來幼稚園,是不是由於害怕那個孩子抓她?這種恐懼會不會給小西留下心理陰影?”

小楊老師說:“據我所知,她不願意上幼稚園,應該不是因為那個小孩抓了她,可能是因為小西想像力還沒有成長起來,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其他小朋友會利用想像去玩,比如一個孩子當媽媽,一個孩子當爸爸,他們要去買菜,要做飯,要照顧他們的小動物。小西好像沒辦法加入到這樣的遊戲中來,她不能被當作這些團體內的任何一個角色與其他孩子合作玩耍,她也不會通過想像使用那些玩具,比如有的孩子把老師織的毛線條當面條去煮,有的孩子綁在頭上當發帶,有的當項鍊,小西卻不會做,她在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就感覺比較無聊。所以我們想請你配合,在家裡多增加一些生活的內容,週末帶孩子到有豐富生活內容的地方去,比如到農家院去看動物,看看農民是怎樣生活的。”

溫娜為難了,這麼大的城市找到農民真不容易,抬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社區,人們生活都差不多,上班,下班,買菜,早晨有老太太跳健美舞,晚上遛狗。

這所小幼稚園提供給孩子玩耍的玩具,是從一個國外的教育中模仿來的。有一些布做的簡單的娃娃,放在筐子裡,蓋著小被子;有十幾個用木頭做的動物;還有一些木頭段。當初溫娜看著這些玩具,真的想不出可以怎樣玩。如果孩子在幾天之內拿著這些玩具擺來弄去,可能還有點意思。如果在幾年之內,將近上千天的時間裡,只擺弄這些玩具,肯定會感覺到無聊和厭煩。

溫娜看了兒童心理學說,兒童具有習慣化特徵,如果對一件事物太過於熟悉了,並且長期與一些事物在一起,就會對這些事物有習慣化反應,再也不注意它們了。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新的內容可供兒童探索,兒童就會感覺到無聊。發展心理學上講,習慣化正是人類發展的基質。正是由於習慣化的原因,才使兒童不斷地探索新事物新領域,促使兒童獲得發展。

溫娜給小楊老師提出質疑:“是不是由於玩具太少了,而幼稚園提供的玩具,跟孩子的生活經驗又不匹配,孩子無法使用它們?”

小楊老師笑了:“我們這種教育是很先進的一種教育,我們為孩子提供很少的玩具,促使孩子產生很多的想像。”

很少的玩具,很多的想像,聽上去蠻有道理的,但是玩具少真的能促使孩子產生想像嗎?據溫娜這段時間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她知道其實兒童的想像跟成人的想像不一樣,兒童的想像只是用來解釋自己尚未瞭解的世界的,並不是用來作為創造的基礎,也不是一種修煉成的思維形式。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對真實世界的探索和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可能更加重要。在有了經驗和個人知識之後,自然出現的想像,可能對人類更加有意義。如果為了想像甚至把想像放在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唯一的位置,恐怕是有問題的。

回去以後,溫娜做了大量的工作,查閱了大量的這個幼稚園所說的那種教育的資料。

在一本書裡她查到,很少的玩具,很多的想像來源於臺灣一個老師寫的一本書,說的是有一對夫妻因為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孩子,幾個孩子被放在家裡,每天自己想辦法玩耍。後來這對夫婦發現,他們的孩子拿著穀倉裡的一些簡單的物品在玩耍,他們的玩耍充滿了創造性和令成人羡慕的想像。比如他們用一個彎彎曲曲的木棍當小河,用另外一個彎曲的樹皮當橋樑,用一個小盒子蒙了一塊舊布當電話。從此這些孩子不再打架,每天沉醉於他們所創作的遊戲中,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一段時間之後,孩子變得非常溫順,他們在晚上吃飯的時候還在討論他們的遊戲。做小學老師的父親發現,他們的孩子實際上在創作一部文學作品。

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玩耍呢?為什麼老師說,自己的家庭生活與孩子幼稚園提供的玩具不匹配,需要自己豐富家庭生活?

溫娜非常迷茫,難道所有的教育都要促使受教育的家庭去改變家庭生活方式嗎?如果為了配合幼稚園的玩具,最好溫娜和老公選擇去當農民,住在鄉村,那樣他們孩子的生活中就有了真實的動物、真實的家畜、真實的農民生活、真實的小河橋樑,還需要在教育裡用那些假裝的東西代替嗎?

溫娜不知道到哪裡能夠解決自己的疑惑,書裡也找不到答案。找過幾次小楊老師,最終還是沒弄明白。

這時,幼稚園有一批孩子要離開幼稚園去上小學了,有些媽媽非常發愁,因為其他幼稚園的孩子三歲就開始學習寫字、認字,到上小學時拼音已經不成問題了,有的孩子上小學能認識上千個字了。老師在剛進入小學的時候進展是很快的,尤其是拼音,這裡的孩子怎麼能跟得上,所以這群家長非常焦慮,他們準備硬著頭皮再去選擇跟這所小幼稚園教育理念相近的小學,但這樣的小學非常難找。

上小學的問題溫娜還不是很著急,她的當務之急是想瞭解一下女兒為什麼不願意去幼稚園,她又開始上網流覽這方面的內容。

溫娜發現網上媽媽們的關注點還只是孩子的身體是否獲得很好的照顧,吃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他們大多數還沒有涉獵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成長的問題。而溫娜覺得,對於孩子來說,身心不受到傷害的環境,才是成人應該為孩子提供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成人不能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把他們降格到能夠活著這樣的檔次。溫娜需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為自己是人而自豪的人,而不僅僅是活著。

小西上的幼稚園,目前已經能使溫娜不再考慮孩子身體安全的問題,這不等於溫娜就此可以不再考慮孩子的發展問題。孩子將來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跟大多數人在一起,要為身邊的人服務,才能獲得生存機會。所以孩子將來必須成為一個在人群中能感受和瞭解他人的成人,那就得從現在起為孩子奠定一個良好的人格基礎,孩子就有能力在任何時候學會服務於社會的技術和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在獲得這一切之後,孩子應該自己感覺到活在這個世界上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溫娜不想使女兒一生為消除內心的痛苦而拼搏,她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只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層次,她開始想辦法與小西幼稚園的負責老師溝通。

有一天,她約小楊老師出來,還是坐在社區的公共活動區長凳上,她對小楊老師說:“我覺得咱們園的玩具有點少。”她想說的是,不但玩具的數量少,更重要的是玩具的類型、孩子接觸的自然領域太單一。

溫娜從這幾年的學習中認識到,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早已將很多人類生活所具備的能力作為基因資訊,一代一代遺傳下來,比方說對數學的能力,對數位的敏感,不斷思考的能力,早年要建立起來的豐富的心智模式等等,而且人類不使用的功能會被自身刪除。人的這些特質說明我們需要為孩子設置一個跟人類基本生活相匹配的豐富的事物環境。這樣,孩子在三年的時間裡,就能夠接觸到人類生活的基本領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兒童成長起來的心智模式才可能是豐富的。這樣的心智模式才有可能使孩子將來適應于他所遇到的複雜豐富的人生。

她不否認小西現在上的這所小幼稚園在人類心靈滋養、文學性、藝術性方面給孩子的發展機會。但是,這個班有二十多個孩子,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這使得這二十多個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取向,不同的天賦。二十多個孩子所擅長的領域肯定是不同的。幼稚園所給予的簡單領域不足以讓大多數具有不同特質的孩子獲得或提供給孩子發展的機會。但是,溫娜找不到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當她說覺得幼稚園的玩具有點少時,小楊老師就帶著寬厚的笑容,抓著溫娜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玩具多了並不好,如果玩具很多,孩子就會見異思遷,玩了這個還想玩那個,他們就不能深入地去開發一個玩具的可能性。”

小楊老師還搬出了一些溫娜聽不懂的理論,這場談話溫娜感覺很失敗,因為到最後,她也沒法講出自己的想法,只能點頭同意小楊老師的觀點。

她感覺到自己碰了一鼻子灰,但想想老師說得也不錯,自己要想改造幼稚園,是有點不切實際的,自己才是個初入門道的家長,沒有教學經歷,也不是學教育專業的,憑什麼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如果自己不欣賞小楊老師的幼稚園,作為一個顧客,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不必把人家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想到這裡,溫娜的不愉快稍稍緩解一點,決定再看看小西的狀態,或者找機會看看孩子在班裡的情形。

小楊老師臨走的時候還說:“如果你想瞭解孩子每天的生活狀態,你可以去檢查一下身體,到班裡來觀察一天。”

憑這一點,溫娜覺得幼稚園還是很有誠意的,她也樂得這樣,所以決定明天去做檢查,真的到班裡去呆一天看一看。想必小楊老師為了消除自己的疑惑,才提出這樣的要求。

於是就不想再去幼稚園了。

想到這裡,溫娜突然心跳加速,立刻想沖到幼稚園去問個究竟。可是前幾天老公剛去發洩了一通,自己再去質問老師,會給老師留下什麼印象,自己的孩子還在那裡,跟老師搞不好關係,也不是什麼好事。

回到家裡,她約小楊老師中午聊聊,小楊老師答應讓她十一點半過去。到了十一點半,小楊老師出來,她們在社區找到一個長凳坐在那裡。

小楊老師給她說:“實在對不起,前段時間園裡轉來一個孩子,有抓人的毛病,因為喜歡小西,所以每天盯著小西抓,後來把他們分開了,那個孩子的問題也解決了,不再對其他孩子有威脅。”

這個說法證實了她的猜想,但她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在她的腦子裡,其他孩子在熱鬧地玩耍,而小西一個人孤零零地被隔離在一個屋子,否則不足以說明孩子為什麼在早晨上幼稚園的時候哭成那樣。

她壓著火,用儘量客氣平和的聲音問小楊老師:“你們在隔離孩子的時候,是不是把小西一個人單獨放在一個教室裡,不和其他孩子在一起?”

小楊老師笑了,說:“怎麼會那樣?”

溫娜問:“那你說的隔離是怎麼回事?”

小楊老師說:“就是把兩個容易打架的孩子隔開,吸引到不同的群體中工作。”

溫娜這時才發現自己真的誤會了。

這時她又來了問題:“那個打人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在一起不抓別的孩子嗎?只抓小西嗎?”

小楊老師笑著說:“抓了好幾個孩子,我們很抱歉,濛濛被抓了,祥祥被抓了,琪琪也被抓了,那兩天我們被搞得焦頭爛額。”

溫娜聽到這,氣又不打一處來:“你們這麼小的一個幼稚園,這種有暴力行為的孩子,明知道會給其他孩子帶來傷害,為什麼還要收他進來?”

小楊老師說:“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個家長多次請求,央求了很久,他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非要送到我們幼稚園來的。”

這時溫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生氣地說:“難道他們的孩子要解決問題,我們的孩子就要當成陪練物件嗎?我們是一個女孩,臉上被抓得一道道的,還有一道頂在鼻子上,領著出去都不好意思。人家都知道我們費了很大周折才把孩子送到這裡,一見我們的孩子這樣就會問,你的孩子怎麼了,我們都沒辦法說是在幼稚園被別的孩子抓的,只好說是自己不小心碰的。”

小楊老師賠著不是:“實在對不起,給你們帶來這麼大的困擾,我們以後會小心的。”

聽小楊老師這麼說,溫娜稍微平靜了一些,但是畢竟傷在自己孩子臉上,自己厲害一點也許將來老師們就不會把對其他孩子有危險的孩子收進班裡來了。

溫娜又問老師:“小西不想來幼稚園,是不是由於害怕那個孩子抓她?這種恐懼會不會給小西留下心理陰影?”

小楊老師說:“據我所知,她不願意上幼稚園,應該不是因為那個小孩抓了她,可能是因為小西想像力還沒有成長起來,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其他小朋友會利用想像去玩,比如一個孩子當媽媽,一個孩子當爸爸,他們要去買菜,要做飯,要照顧他們的小動物。小西好像沒辦法加入到這樣的遊戲中來,她不能被當作這些團體內的任何一個角色與其他孩子合作玩耍,她也不會通過想像使用那些玩具,比如有的孩子把老師織的毛線條當面條去煮,有的孩子綁在頭上當發帶,有的當項鍊,小西卻不會做,她在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就感覺比較無聊。所以我們想請你配合,在家裡多增加一些生活的內容,週末帶孩子到有豐富生活內容的地方去,比如到農家院去看動物,看看農民是怎樣生活的。”

溫娜為難了,這麼大的城市找到農民真不容易,抬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社區,人們生活都差不多,上班,下班,買菜,早晨有老太太跳健美舞,晚上遛狗。

這所小幼稚園提供給孩子玩耍的玩具,是從一個國外的教育中模仿來的。有一些布做的簡單的娃娃,放在筐子裡,蓋著小被子;有十幾個用木頭做的動物;還有一些木頭段。當初溫娜看著這些玩具,真的想不出可以怎樣玩。如果孩子在幾天之內拿著這些玩具擺來弄去,可能還有點意思。如果在幾年之內,將近上千天的時間裡,只擺弄這些玩具,肯定會感覺到無聊和厭煩。

溫娜看了兒童心理學說,兒童具有習慣化特徵,如果對一件事物太過於熟悉了,並且長期與一些事物在一起,就會對這些事物有習慣化反應,再也不注意它們了。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新的內容可供兒童探索,兒童就會感覺到無聊。發展心理學上講,習慣化正是人類發展的基質。正是由於習慣化的原因,才使兒童不斷地探索新事物新領域,促使兒童獲得發展。

溫娜給小楊老師提出質疑:“是不是由於玩具太少了,而幼稚園提供的玩具,跟孩子的生活經驗又不匹配,孩子無法使用它們?”

小楊老師笑了:“我們這種教育是很先進的一種教育,我們為孩子提供很少的玩具,促使孩子產生很多的想像。”

很少的玩具,很多的想像,聽上去蠻有道理的,但是玩具少真的能促使孩子產生想像嗎?據溫娜這段時間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她知道其實兒童的想像跟成人的想像不一樣,兒童的想像只是用來解釋自己尚未瞭解的世界的,並不是用來作為創造的基礎,也不是一種修煉成的思維形式。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對真實世界的探索和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可能更加重要。在有了經驗和個人知識之後,自然出現的想像,可能對人類更加有意義。如果為了想像甚至把想像放在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唯一的位置,恐怕是有問題的。

回去以後,溫娜做了大量的工作,查閱了大量的這個幼稚園所說的那種教育的資料。

在一本書裡她查到,很少的玩具,很多的想像來源於臺灣一個老師寫的一本書,說的是有一對夫妻因為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孩子,幾個孩子被放在家裡,每天自己想辦法玩耍。後來這對夫婦發現,他們的孩子拿著穀倉裡的一些簡單的物品在玩耍,他們的玩耍充滿了創造性和令成人羡慕的想像。比如他們用一個彎彎曲曲的木棍當小河,用另外一個彎曲的樹皮當橋樑,用一個小盒子蒙了一塊舊布當電話。從此這些孩子不再打架,每天沉醉於他們所創作的遊戲中,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一段時間之後,孩子變得非常溫順,他們在晚上吃飯的時候還在討論他們的遊戲。做小學老師的父親發現,他們的孩子實際上在創作一部文學作品。

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玩耍呢?為什麼老師說,自己的家庭生活與孩子幼稚園提供的玩具不匹配,需要自己豐富家庭生活?

溫娜非常迷茫,難道所有的教育都要促使受教育的家庭去改變家庭生活方式嗎?如果為了配合幼稚園的玩具,最好溫娜和老公選擇去當農民,住在鄉村,那樣他們孩子的生活中就有了真實的動物、真實的家畜、真實的農民生活、真實的小河橋樑,還需要在教育裡用那些假裝的東西代替嗎?

溫娜不知道到哪裡能夠解決自己的疑惑,書裡也找不到答案。找過幾次小楊老師,最終還是沒弄明白。

這時,幼稚園有一批孩子要離開幼稚園去上小學了,有些媽媽非常發愁,因為其他幼稚園的孩子三歲就開始學習寫字、認字,到上小學時拼音已經不成問題了,有的孩子上小學能認識上千個字了。老師在剛進入小學的時候進展是很快的,尤其是拼音,這裡的孩子怎麼能跟得上,所以這群家長非常焦慮,他們準備硬著頭皮再去選擇跟這所小幼稚園教育理念相近的小學,但這樣的小學非常難找。

上小學的問題溫娜還不是很著急,她的當務之急是想瞭解一下女兒為什麼不願意去幼稚園,她又開始上網流覽這方面的內容。

溫娜發現網上媽媽們的關注點還只是孩子的身體是否獲得很好的照顧,吃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他們大多數還沒有涉獵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成長的問題。而溫娜覺得,對於孩子來說,身心不受到傷害的環境,才是成人應該為孩子提供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成人不能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把他們降格到能夠活著這樣的檔次。溫娜需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為自己是人而自豪的人,而不僅僅是活著。

小西上的幼稚園,目前已經能使溫娜不再考慮孩子身體安全的問題,這不等於溫娜就此可以不再考慮孩子的發展問題。孩子將來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跟大多數人在一起,要為身邊的人服務,才能獲得生存機會。所以孩子將來必須成為一個在人群中能感受和瞭解他人的成人,那就得從現在起為孩子奠定一個良好的人格基礎,孩子就有能力在任何時候學會服務於社會的技術和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在獲得這一切之後,孩子應該自己感覺到活在這個世界上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溫娜不想使女兒一生為消除內心的痛苦而拼搏,她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只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層次,她開始想辦法與小西幼稚園的負責老師溝通。

有一天,她約小楊老師出來,還是坐在社區的公共活動區長凳上,她對小楊老師說:“我覺得咱們園的玩具有點少。”她想說的是,不但玩具的數量少,更重要的是玩具的類型、孩子接觸的自然領域太單一。

溫娜從這幾年的學習中認識到,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早已將很多人類生活所具備的能力作為基因資訊,一代一代遺傳下來,比方說對數學的能力,對數位的敏感,不斷思考的能力,早年要建立起來的豐富的心智模式等等,而且人類不使用的功能會被自身刪除。人的這些特質說明我們需要為孩子設置一個跟人類基本生活相匹配的豐富的事物環境。這樣,孩子在三年的時間裡,就能夠接觸到人類生活的基本領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兒童成長起來的心智模式才可能是豐富的。這樣的心智模式才有可能使孩子將來適應于他所遇到的複雜豐富的人生。

她不否認小西現在上的這所小幼稚園在人類心靈滋養、文學性、藝術性方面給孩子的發展機會。但是,這個班有二十多個孩子,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這使得這二十多個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取向,不同的天賦。二十多個孩子所擅長的領域肯定是不同的。幼稚園所給予的簡單領域不足以讓大多數具有不同特質的孩子獲得或提供給孩子發展的機會。但是,溫娜找不到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當她說覺得幼稚園的玩具有點少時,小楊老師就帶著寬厚的笑容,抓著溫娜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玩具多了並不好,如果玩具很多,孩子就會見異思遷,玩了這個還想玩那個,他們就不能深入地去開發一個玩具的可能性。”

小楊老師還搬出了一些溫娜聽不懂的理論,這場談話溫娜感覺很失敗,因為到最後,她也沒法講出自己的想法,只能點頭同意小楊老師的觀點。

她感覺到自己碰了一鼻子灰,但想想老師說得也不錯,自己要想改造幼稚園,是有點不切實際的,自己才是個初入門道的家長,沒有教學經歷,也不是學教育專業的,憑什麼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如果自己不欣賞小楊老師的幼稚園,作為一個顧客,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不必把人家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想到這裡,溫娜的不愉快稍稍緩解一點,決定再看看小西的狀態,或者找機會看看孩子在班裡的情形。

小楊老師臨走的時候還說:“如果你想瞭解孩子每天的生活狀態,你可以去檢查一下身體,到班裡來觀察一天。”

憑這一點,溫娜覺得幼稚園還是很有誠意的,她也樂得這樣,所以決定明天去做檢查,真的到班裡去呆一天看一看。想必小楊老師為了消除自己的疑惑,才提出這樣的要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