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德國--兒子體驗混齡班

送兒子進當地的幼稚園時我發現, 這裡的幼稚園與國內不同, 孩子們上的是混齡班, 3歲的兒子需要和4歲、5歲甚至6歲的孩子一起生活, 而陪他們玩遊戲、照顧他們的, 竟然只有兩個老師。 我心裡不禁畫了幾個問號:如果兒子受欺負怎麼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特點都不相同, 老師能照顧得過來嗎?……

然而, 兒子的表現卻讓我大跌眼鏡。 與在國內時視幼稚園為“洪水猛獸”相反, 每天進出幼稚園時, 他都是興高采烈, 一臉興奮。

“兒子, 幼稚園裡有什麼好玩的?”我對他的幼稚園生活產生了好奇心。 “你不知道我們組長有多棒。

Advertisiment
他可以把積木搭成教堂, 能自己修理小椅子, 還會做風箏……”兒子滔滔不絕地講開了, “我們小組是最棒的—小組長說的!他還說了, 以後, 他上了小學, 就建議老師讓我做組長。 ”兒子對當小組長充滿了嚮往。

從兒子的講述中, 我瞭解到了幼稚園的一些管理形式。 孩子們都嚮往長大, 混齡班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那些年紀大的孩子為年齡小的孩子起到了榜樣的作用;而且, 為了不限制孩子們的愛好, 幼稚園還特意將大的活動場所, 分成了數個小的活動區, 每個活動區可以供一組孩子進行活動, 而活動的類型老師是不作限制的, 充分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

我對這種混齡班的管理方式有些放心了。

在柏林工作一年後,

Advertisiment
兒子4歲了, 竟然真的當上了小組長。

可是, 不久兒子就遇到了問題。

那天他帶領小組的人在一起玩遊戲。 一個小朋友不聽指揮, 非要去畫畫。 兒子不高興了, 把他的畫筆扔到地上:“不和我們一起玩, 就到其他小組去吧!”小朋友生氣地拾起畫筆, 向另一個活動區走去。 其他組員都指責兒子做得過火, 誰知兒子竟然惱羞成怒, 甩開大家一個人爬到了小閣樓上, 任誰勸也不下來。

老師沒辦法, 只好給我打電話。 我趕去後, 苦口婆心地勸兒子, 有什麼問題下來再講, 但兒子就是不為所動。 沒辦法, 老師只好出動法寶—找到了已經上小學的兒子原先的組長來勸他。 “老領導”一到, 兒子雖不情願最終還是爬了下來。

“這是不對的。 ”兒子的“老”組長悄悄地對兒子說,

Advertisiment
“要聽大家的, 要照顧年紀小的……”兒子連連點頭, 一副心領神會的表情。

解決了這場飛來的紛爭, 我和幼稚園的園長邊散步邊聊了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 德國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 而獨生子女都有個缺點:社會適應不良。 幼稚園的混齡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一現狀—孩子通過與不同年齡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與活動, 可以學到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與技能, 克服自我中心, 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方式。 而且, 一個兒童在混齡班中的角色是動態的, 不斷變化發展:從最初的被照顧, 發展到照顧別人;從一個“弱者”, 到努力地學習“強者”, 再到成為“強者”……

“當然, 混齡班也有缺陷。 ”園長笑著說:“大一些的孩子, 可能會爭強好勝,

Advertisiment
使年齡小的孩子的自信心發展受到影響。 而老師往往會關注小一點的孩子, 稍稍放鬆對大孩子的教育,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孩子的發展—不過, 我們正在努力改進。 ”

出了幼稚園的大門, 兒子坐在車裡哼起了歌, 完全忘記了在幼稚園裡剛剛發生的那一幕。 我在驚訝于他的心理健康之餘, 心裡卻不由得沉甸甸的:我們國內何時也能像德國一樣, 如此詳盡、周到地為獨生子女們考慮一下社會化的問題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