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懷孕中期最應該收到關注的異常情況有哪些

懷孕到了中期, 准媽媽們已經和肚子裡的寶寶生活了一段時間, 准媽媽們漸漸適應了帶著寶寶一起生活。 但寶寶沒出生前, 還是會有很多異常情況產生, 需要准媽媽們一再注意哦。

准媽媽們還要注意怎樣避免產生這樣的異常情況的發生, 因為寶寶在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發育比較全面, 之後是一個完善的過程。 要儘量保證寶寶在整個胎兒過程中安全的度過哦。

胎位不正

羊水中的胎兒, 由於頭比身體重, 所以胎兒呈頭下臀上的姿勢。 正常的胎位是胎頭俯曲, 枕骨在前, 叫枕前位;胎兒橫臥在宮腔,

Advertisiment
稱橫位;臀在下方, 坐在宮腔裡, 叫臀位。 橫位和臀位, 都是胎位不正。 即使胎頭向下, 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 也是胎位不正。

在孕7個月前胎位不正, 只要加強觀察便可。 因為宮內羊水較多, 胎兒有活動餘地, 會自行糾正胎位。 若孕7個月以後胎位仍不正, 便要糾正了。

糾正方法:孕婦可用胸膝臥式。 要領是排盡小便, 放鬆褲帶, 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 雙手前臂伸直, 胸部儘量與床貼緊, 臀部上翹, 大腿與小腿成直角。 如此每日兩次, 開始時每次3~5分鐘, 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鐘。

小腿抽搐

孕婦有時會發生手足抽搐現象, 尤以小腿抽搐較為常見, 常在夜間發生, 有的在睡夢中還因抽筋而痛醒。 這種情況在懷孕5個月以上孕婦中為多見。

Advertisiment
多數孕婦為缺鈣引起, 孕婦在整個妊娠期中需貯存約50克鈣, 而其中有25~30克為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 當孕婦膳食中鈣攝入量不足時, 胎兒將從母親的骨骼和牙齒中奪取所需的鈣, 以滿足自身的需要, 故極易引起孕婦缺鈣。 嚴重時還會導致孕婦骨質疏鬆和骨質軟化症。 要防止孕婦缺鈣, 應從孕中期開始, 多吃富含鈣質的食品, 如牛奶、小蝦皮、海帶、大豆及豆製品, 也可以吃些炒瓜子, 同時還應補充維生素D, 以促進鈣的吸收。

皮膚瘙癢

孕期出現皮膚瘙癢的原因極多, 如妊娠紋出現、皮膚過敏、孕期代謝旺盛、分泌物增加以及孕期膽汁淤積症等。 其中以膽汁淤積症對胎兒的影響為大, 不容忽視。

膽汁淤積症常以瘙癢為首發症狀,

Advertisiment
發生無皮膚損傷的瘙癢, 一般孕婦在孕30周後開始出現, 個別甚至更早。 瘙癢程度不一, 常呈持續性, 白晝輕, 夜間較劇。 瘙癢一般最先從手掌和腳掌開始, 然後逐漸向近端延伸甚至可發到面部、頸部和耳朵, 瘙癢於分娩後數小時或數日內消失。 如孕婦在孕中晚期出現皮膚瘙癢應引起注意, 及時上醫院就診, 以排除膽汁淤積症的可能, 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平安。

頭暈

頭暈是孕期常見的症狀。 輕微者頭重腳輕, 走路不穩;嚴重者眼前發黑, 突然暈厥。 孕期頭暈常由多種疾病引起。

血壓偏低、大腦缺血。 這類孕婦一般在突然站立或乘坐電梯時可能會暈倒。 妊娠的早中期, 由於胎盤的形成, 血壓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流至大腦的血流量就會減少,

Advertisiment
造成腦血供應不足, 使大腦缺血缺氧, 從而引起頭暈。 這種情況一般至孕7個月時即可正常。 這類孕婦需注意自我保護, 不要騎自行車, 以免跌傷;一旦頭暈發作, 應立即坐下, 或平臥, 以阻止頭暈加劇;避免久站, 以防發作。

進食過少、血糖偏低。 這類孕婦有發作性頭暈, 伴有心悸、乏力、冷汗, 一般多在饑餓的情況下發生。 懷孕期間由於妊娠反應, 噁心嘔吐, 進食少, 使血糖偏低, 導致乏力、頭暈、冷汗、心悸等不適。 這類孕婦早餐要吃得多些, 品質也要好些。 同時應隨身帶些奶糖, 一旦頭暈發作時, 馬上吃糖, 可使頭暈得以緩解, 也起到治療作用。

體位不妥、壓迫血管。 這類孕婦一般在仰臥或躺坐於沙發中看電視時發作,

Advertisiment
而在側臥或站立時不會發作。 該類孕婦的頭暈屬於仰臥綜合征。 妊娠的晚期由於子宮增大, 仰臥或躺臥坐時, 沉重的子宮壓在其後面的下腔靜脈上, 使下半身的血液不能返回心臟;回心血量銳減, 心搏出量減少, 導致了心腦血供減少, 引起頭暈、胸悶等不適。 只要避免仰臥或半躺坐位, 即可防止頭暈發生。 如一旦發生, 應馬上側臥。

貧血也是引起孕婦頭暈的常見原因。 平時孕婦應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 如動物血、豬肝、瘦肉等。 一旦發生貧血, 應及時補鐵。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若伴頭暈、頭痛, 且逐漸加劇, 出現抽搐、昏迷, 會危及孕婦和胎兒生命。 這是孕期最嚴重的併發症, 應及早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