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遊戲中向孩子灌輸知識,好嗎

談起教育, 現代的父母基本上都反對那種填鴨式的灌輸。 一想起灌輸, 便會與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痛苦狀聯繫起來。 很多父母和老師都已經意識到灌輸的危害性, 並開始採取讓孩子在快樂和遊戲中學習的方式。 這當然是一種教育的進步。  
可是, 有一種灌輸會喬裝打扮, 它戴上“快樂”的面具, 披上“遊戲”的外衣, 讓人輕易不能察覺其灌輸的本質。  
前些天, 一個朋友帶孩子來家裡玩。 孩子不足2歲, 看到色彩鮮豔的套塔很有興趣, 便坐在地板上玩起來。 孩子媽媽坐在旁邊準備指導她,

Advertisiment
並告訴她:先套大的, 再套小的。 孩子剛剛套上兩個圈, 當然是沒有按照大小次序, 媽媽及時阻止:“這樣不對, 要先套大的”, 語氣當然也是溫和的, 並把套錯的圈拿下來。 然後拿起最大的那個圈給孩子:“你看, 這個藍色的最大, 我們先套這個。 ”孩子接著套下去, 只要孩子套得不對, 孩子媽媽就會立刻指出錯誤, 並説明孩子糾正, 而孩子套對的時候, 媽媽當然也絲毫不吝惜表揚和誇獎。 這樣, 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很快就套好了。 當孩子媽媽鼓掌並誇獎她能幹的時候, 孩子笑了, 但我卻覺得她的眼神裡好像少了點什麼。  
整個遊戲過程中, 孩子似乎沒有怎麼不快樂, 但是不是仍然是一種灌輸呢? 
讓我們來一步步揭開灌輸的面紗吧。
Advertisiment
 
孩子學會了嗎?孩子在媽媽的教導下也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套塔, 但孩子可能不過是記住了套塔的順序(孩子的記憶力的確是驚人的), 而並不是真的有了大小的感覺甚至概念。  
孩子快樂嗎?遊戲中, 媽媽好像沒有強迫孩子, 孩子也笑了, 看起來是快樂的。 但這種快樂是來自遊戲本身的快樂還是贏得掌聲後的快樂呢?實際上, 成人通過心理暗示和不恰當的鼓勵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了孩子, 採用的辦法是:套錯了就會被糾正, 而按大人的方法則能獲得誇獎。  
孩子感興趣嗎?媽媽只是從大人的效率觀出發, 想儘快把大小的概念和知識傳輸給孩子, 但卻沒有給孩子自己摸索和犯錯誤的機會。 孩子的興趣在這種狀況下能持久嗎?果然,
Advertisiment
孩子玩了兩分鐘, 就有點厭倦了。  
媽媽的這種方法與灌輸在本質上又有何不同呢? 
看到孩子已經興致索然, 我就說, “來, 阿姨陪你玩一會兒。 ”我先給她按照正確的順序套了一遍, 而其間我會有意地先拿錯一個, “唉呀, 套不下去了, 我們換一個試試。 ”示範過後, 我讓孩子自己套。 當孩子拿錯的時候, 我並不阻止她, 只是說, “好的, 試試看……嗯, 不錯, 套上了, 好像有點小。 ”無論她是否願意換, 我都讓她繼續下去。 等全部套完, 我就說, “不錯, 這是一種套法。 這裡還有兩個沒套上, 我們換一種方法來套, 怎麼樣?”此時, 孩子的興趣又上來了, 自己開始擺弄起來, 試試這個再試試那個。 見她開始專注和投入了, 我就不再說話了, 同時用眼神示意孩子的媽媽不要糾正她。
Advertisiment
而當孩子總是試錯的時候, 為了避免她出現煩躁情緒, 我也會拿起正確的那一個:“試試這個, 怎麼樣?”對於一個快2歲的孩子, 這個遊戲其實不難, 雖然以前沒玩過, 但孩子擺弄一會兒很快就找到了規律。 當孩子成功地套好後, 她興奮地看著我們, 那種眼神看起來真的很有光彩。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 “你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 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 ”對此, 我深有同感。 而且, 我也認為, 在不恰當的時候告訴給

孩子答案, 實質上就是強制性的灌輸, 即使是在快樂和遊戲中把答案告訴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