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坐月子婆婆來還是媽媽來

生完孩子坐月子——每個媳婦最犯憷的一關, 稍不小心就會落下終身的疾病。 再加上越來越高的產后抑郁癥發病率, 怎么坐好月子成了不少新媳婦的頭等大事。

怕婆婆做的菜不合口味, 怕婆婆挑剔自己生的是個女兒, 怕婆婆和自己生活習慣不一樣生閑氣……后怕多多的新媳婦們, 大都選擇回娘家或者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月子。 她們的理由也很充分:一輩子一次的事情, 怎么不能謹慎一點?

可是滿懷歡欣或是滿懷牢騷、準備來幫著媳婦坐月子的婆婆, 在看到被邀請來的親家母之后也能心平氣和嗎?

Advertisiment

婆婆來了, 媽媽也來了。

懷胎十月, 我在老公耳邊吹了整整十個月的枕頭風, 中心內容不外乎一個:別讓婆婆來幫我坐月子。

早在懷孕之前, 有經驗的同事和朋友就告訴我, 坐月子最好是讓自家媽媽來照顧, 不然就要請個月嫂。 “千萬不要讓婆婆幫你坐月子!”她們異口同聲的勸誡讓從沒和婆婆住在一起過的我很是恐慌。 就像她們說的, 坐月子的確是件大事。 抑郁、營養跟不上、吵鬧, 都會對產婦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時候還會影響到小寶寶。 短短一個月時間, 還要心平氣和地去和婆婆磨合生活習慣, 簡直就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我不能拿我自己和寶寶去冒這個險,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坐月子的時候遠離婆婆。 為此, 我在老公面前什么招數都使盡了,

Advertisiment
只差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了。 盡管老公一再強調在他們老家, 媳婦必須由婆婆來伺候坐月子, 不然婆家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可是他又不能反駁我列舉的事實:我媽離得近, 文化水平高, 以前還有過幫助我兩個姐姐坐月子的經驗。 一邊拗不過我的撒嬌, 一邊要維護公公婆婆在老家的面子, 老公頭一縮, 用起了拖字訣, 這頭哄著我, 那頭瞞著婆婆。 直到我快要臨盆, 婆婆當仁不讓地拎著大包小包從老家趕了過來, 一開門, 才發現親家母系著圍裙, 一副當家做主的樣子站在兒子家。

據我媽說, 婆婆的臉由紅轉白, 又透出些青森森的寒意, 最后黑著一張臉進了家門。

平衡不如偏好

現在回想起來, 此后的所有婆媳矛盾,

Advertisiment
都源于這次不成功的坐月子, 從婆婆進門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在去醫院生產之前, 婆婆和媽媽磕磕絆絆磨合了一個多月。 兩個老太太脾氣都夠犟, 偏偏在孕婦該怎么吃的問題上南轅北轍, 說不了幾句話就夾槍帶棒了。

沒辦法, 我只能采取平衡策略, 中午吃婆婆做的飯, 晚上吃媽媽做的飯。 大概是看在未出世的孫子份上, 婆婆似乎要比媽媽容易妥協一點。 說到底, 我畢竟是吃著媽媽燒的飯菜長大的, 難免要偏愛一些。 我心里時時刻刻要記著和婆婆搞好關系, 總是討好似地恭維婆婆做菜的手藝。 大概是我恭維人的水平太差, 嘴里說著喜歡, 臉上卻皺成一團, 最后只換來婆婆輕飄飄的幾句敷衍。 而這邊,

Advertisiment
媽媽看著我還要勉強自己去吃不合口味的菜, 心里又疼又氣, 平時和婆婆更沒好氣。

一來二去, 等到我要住進醫院那天, 家里的氣氛已經像個快要爆炸的火藥桶。 等我出院回家, 這個火藥桶已經把家里炸了個面目全非。

婆婆說不能洗澡不能洗頭, 媽媽說要保持清潔衛生;婆婆說一定要半夜起來奶孩子, 媽媽說用吸奶器存著也可以;婆婆說臥室一定要密封不見光不透風, 媽媽說要保持通風良好……到了最后, 連煮面條是敞鍋煮還是悶鍋煮, 兩位老太太都能吵得不可開交。

我和老公夾在中間, 我想討好婆婆, 他想恭維丈母娘, 都在竭力找尋平衡點。 但越是這樣, 兩位老人家越是互不相讓。 中間我媽憤而回家、老公親自登門去接;婆婆氣急出走、老公半夜在車站找人這樣的事情也發生了好幾回。

Advertisiment
爭吵到最后, 我開始出現惡心、沮喪、頭暈, 醫生說, 這是輕微的產后抑郁癥。

等月子一結束, 婆婆收拾行李走了。 臨走時, 她沒和我說話, 只讓老公轉達了一句話:“凡事都有根主心骨, 沒有一個鍋子里兩把鏟子炒菜的道理。 ”

自此之后, 婆婆很少來我們家。 而住在同一城市的媽媽, 也寧可我們周末回去吃飯, 不來這個小家了。

編后:坐月子, 這個女人最虛弱的時期, 我們都會本能地去尋求最溫暖最可靠的母親的懷抱。 風俗告訴我們應該接受婆婆的善意, 但絕大多數媳婦還是愿意在這一個月里重新享受一回做女兒的幸福。 如果拋去“討好”、“恭維”種種背后的小心思, 你愿意讓誰來照顧月子?婆婆和媽媽的懷抱,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在中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嗎?

想看更多婆媳之間的故事,請進入婆媳之間

你愿意讓誰來照顧月子?婆婆和媽媽的懷抱,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在中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嗎?

想看更多婆媳之間的故事,請進入婆媳之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