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一個人素質的高底,
在於他的表達能力如何,
那麼口語表達即說話。
說話是一個複雜心理和生理活動過程,
也常常是一個人氣質、智慧的最直接、最現實的綜合表現。
高雅的談吐、幽默的語言,
無疑是現代人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
但如何才能使兒童有好的口才呢,
如何培養兒童的表達能力呢?
看聽說練:表達能力訓練4秘訣
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要有計劃地帶孩子直接觀察, 給他創造條件, 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 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 給孩子講春天的故事之前,
Advertisiment
圖畫讀物是孩子的精神糧食, 是孩子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它形像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 深受孩子的喜愛。 父母如果想發揮圖書的作用, 那麼就需要做些具體指導。 光知道給孩子買書不行, 還要教給他看書的方法。 孩子不理解書中故事的意思,
Advertisiment
聽
培養孩子注意傾聽, 這是發展他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 孩子學習語言, 首先就要會聽, 聽得準確、聽得懂, 然後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著說。 講故事是向孩子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
Advertisiment
為孩子創造“聽”的環境,
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如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聊天,
互相傾聽或交談;帶著孩子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孩子聽後模仿、想像,
並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麼。
讓孩子多聽,
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
發展他的聽覺器官,
加強他對語言結構的分析。
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要求他會聽,
聽得懂,
並且能夠認真傾聽,
不打斷別人的談話,
除了鍛煉其語言的基本能力之外,
也教他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說
為了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 不但要發展他聽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父母應善於利用孩子遊戲、飯後等分散時間, 有計劃地與他進行交談。 在交談中, 父母易於與孩子進行感情交流, 關係可更加密切, 孩子也會更加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告訴父母。 這無論是對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還是他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
度都有積極的作用。 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溝通時, 要注意啟發他學習的積極性, 克服父母說孩子聽的情況發生。 孩子說錯了沒關係, 重要的是, 一定要給他表達自己思想和態度的機會。
Advertisiment
練
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主要是培養他正確的發音、豐富他的詞彙,
並能正確運用,
教會他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
這些內容,
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
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
重複地練習,
逐步掌握。
給孩子提供多練習的機會,
創造練習的環境。
孩子發音不准,
父母注意及時糾正。
只要孩子肯練,
他就能掌握得更快、更好。
有的時候,
孩子會講出不合語言結構的句子,
如:“媽媽,
我要一本書,
小糊塗神。
”這時,
父母就要把正確的說法告訴孩子:“應該是‘媽媽,
我要一本小糊塗神的書。
”並讓孩子反復說兩遍,他也就漸漸地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了。
輕鬆的交往為幼兒提供自由的語言發展空間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與他人進行語言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交往愈頻繁,幼兒獲得的語言磨練就愈多,其語言能力也發展得愈快。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樂於與他人交談的幼兒,語言能力都比較強。相反,不願意或羞於同他人交談的幼兒,語言能力一般或較差。
孩子們喜歡與同齡夥伴交往,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無拘無束,爭先恐後地發言。父母可以設置問題,讓幼兒與同伴三三兩兩地討論、交談,表達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居高臨下地提問換來的往往是孩子的沉默。因此,與孩子交往的時候,成人和孩子要處在平等的地位,只有讓幼兒體驗到這一點,他們才能把成人看成同伴,與他們輕鬆地交談。父母不要忘記,和孩子交談時盡可能與孩子平視,這樣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樣“高”,讓孩子感覺到你和他們沒有距離,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孩子交談的興趣。
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
語言是一門聽和說的藝術,多聽無疑是多說的必要前提。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對孩子完整語言與優美詞彙的薰陶和培養。早晨用親切的語言和孩子打招呼,也告訴孩子用類似的語言問候父母。媽媽可以說“寶寶,早上好”,“寶寶,今天是個大晴天”,“寶寶,我們一塊吃早餐好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各種禮貌的問候,養成規範的語言習慣。
父母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童話故事、兒歌、唐詩、兒童詩等,在睡覺之前讀給孩子聽,或者讓大一點的孩子自己閱讀。這樣,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從不同的作品中吸收豐富的詞彙。為了增強孩子的參與性,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平時,讓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聚在一起編故事,激發孩子暢所欲言的勇氣。久而久之,孩子的口中會冒出“小熊很自以為是”,“大公雞真神氣”等令大人吃驚的句子。這些都是從平常欣賞的作品中內化而來的。但是,由於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而且發展中還存在跳躍前進的特點,所以內化的時間和過程是不一樣的。即使孩子在短時間內沒有進步,父母也不要操之過急。
以情境參與的方式激發幼兒表達意願
傳統的故事講述中,都是成人講述,幼兒傾聽、回答。幼兒以被動旁觀者的身份接受故事,往往不能滿足幼兒的表
現欲望,也不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抑制了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情景參與的形式可以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溶進故事中,激發他們參與故事的強烈興趣,發生問題時能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誘發積極思考。
情景參與為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願提供了前提條件。語言活動中採取情景參與的形式,能使活動的氣氛輕鬆、自由,幼兒也能很快進入角色之中,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也就消除了幼兒由於心情緊張而不願意開口的情況。孩子說話無拘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消除了語言表達的心理障礙,使幼兒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和交往。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表達自己意願的強烈願望,思維也非常活躍,他們最常說的就是:“我還有,聽聽我的吧。”這樣的方式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開放式循序漸進的提問
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它的顯著特點是新穎性、首創性和獨特性。求異是創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幼兒具有求異的精神、善於提出不同於他人的看法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怎樣引導幼兒具有求異的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呢?除了在活動中不斷鼓勵孩子“試一試,想一個和別人不同的主意”,成人還應善於提出不同層次的開放性提問,為幼兒創造性思維提供線索和依據。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問題首先應是循序漸進的,是從淺層次的無根據的想像逐漸過渡到深層次的、根據線索猜測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猜猜我請來了誰?(無目的地想像)→想一想這個紙盒裡裝的是什麼?(根據線索猜測)→我們可以把牛奶盒變成什麼呢?怎樣變?(進一步發散思維)幼兒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能逐漸理清思路,有創見地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
一個問題多個答案
有一天我問班上的孩子,用什麼辦法可以把小豬從水裡救出來?有的孩子說:“請潛水夫幫忙從水裡救出小豬。”有的說:“用釣魚杆把小豬釣上來。”還有的說:“我會游泳,我去救小豬吧。”辦法多種多樣。如果肯定了某一個而否定了其他許多個辦法,就會大大削弱幼兒求異的興趣,也不符合創造性一問多答的基本原則。因此,我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允許多個方案同時存在的活動環節。例如:“那我們就用自己的方法試一試,先用誰的呢?”這樣幼兒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價值,也就願意並嘗試進行創造性思維。
父母不妨試試以上幾種方法,你會發現孩子不僅表達能力越來越強,是家裡的小演說家了,而且能說、敢說,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的小遊戲
講故事遊戲
和孩子一起玩講故事的遊戲,如自己先講,講到一定的地方後讓孩子接著講下去,不僅可以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創造力。還可以和兒童玩看圖說話的遊戲,對著漫畫書,讓兒童講漫畫中的情節。
演木偶戲
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幾個木偶,也可以利用兒童的玩具。設定幾個角色,自己和兒童一起扮演,自己編自己的臺詞。實際上,我們小時候常玩的過家家和這個有異曲同工之妙。
讓孩子多做即席演說
可以讓孩子就各種各樣的題材發表自己的看法,如電視節目、新聞事件、生活事件等等,鼓勵兒童多發表看法,這時重要的是說的過程和形式,而不是內容。
”並讓孩子反復說兩遍,他也就漸漸地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了。 輕鬆的交往為幼兒提供自由的語言發展空間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與他人進行語言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交往愈頻繁,幼兒獲得的語言磨練就愈多,其語言能力也發展得愈快。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樂於與他人交談的幼兒,語言能力都比較強。相反,不願意或羞於同他人交談的幼兒,語言能力一般或較差。
孩子們喜歡與同齡夥伴交往,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無拘無束,爭先恐後地發言。父母可以設置問題,讓幼兒與同伴三三兩兩地討論、交談,表達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居高臨下地提問換來的往往是孩子的沉默。因此,與孩子交往的時候,成人和孩子要處在平等的地位,只有讓幼兒體驗到這一點,他們才能把成人看成同伴,與他們輕鬆地交談。父母不要忘記,和孩子交談時盡可能與孩子平視,這樣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樣“高”,讓孩子感覺到你和他們沒有距離,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孩子交談的興趣。
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
語言是一門聽和說的藝術,多聽無疑是多說的必要前提。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對孩子完整語言與優美詞彙的薰陶和培養。早晨用親切的語言和孩子打招呼,也告訴孩子用類似的語言問候父母。媽媽可以說“寶寶,早上好”,“寶寶,今天是個大晴天”,“寶寶,我們一塊吃早餐好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各種禮貌的問候,養成規範的語言習慣。
父母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童話故事、兒歌、唐詩、兒童詩等,在睡覺之前讀給孩子聽,或者讓大一點的孩子自己閱讀。這樣,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從不同的作品中吸收豐富的詞彙。為了增強孩子的參與性,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平時,讓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聚在一起編故事,激發孩子暢所欲言的勇氣。久而久之,孩子的口中會冒出“小熊很自以為是”,“大公雞真神氣”等令大人吃驚的句子。這些都是從平常欣賞的作品中內化而來的。但是,由於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而且發展中還存在跳躍前進的特點,所以內化的時間和過程是不一樣的。即使孩子在短時間內沒有進步,父母也不要操之過急。
以情境參與的方式激發幼兒表達意願
傳統的故事講述中,都是成人講述,幼兒傾聽、回答。幼兒以被動旁觀者的身份接受故事,往往不能滿足幼兒的表
現欲望,也不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抑制了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情景參與的形式可以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溶進故事中,激發他們參與故事的強烈興趣,發生問題時能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誘發積極思考。
情景參與為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願提供了前提條件。語言活動中採取情景參與的形式,能使活動的氣氛輕鬆、自由,幼兒也能很快進入角色之中,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也就消除了幼兒由於心情緊張而不願意開口的情況。孩子說話無拘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消除了語言表達的心理障礙,使幼兒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和交往。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表達自己意願的強烈願望,思維也非常活躍,他們最常說的就是:“我還有,聽聽我的吧。”這樣的方式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開放式循序漸進的提問
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它的顯著特點是新穎性、首創性和獨特性。求異是創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幼兒具有求異的精神、善於提出不同於他人的看法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怎樣引導幼兒具有求異的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呢?除了在活動中不斷鼓勵孩子“試一試,想一個和別人不同的主意”,成人還應善於提出不同層次的開放性提問,為幼兒創造性思維提供線索和依據。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問題首先應是循序漸進的,是從淺層次的無根據的想像逐漸過渡到深層次的、根據線索猜測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猜猜我請來了誰?(無目的地想像)→想一想這個紙盒裡裝的是什麼?(根據線索猜測)→我們可以把牛奶盒變成什麼呢?怎樣變?(進一步發散思維)幼兒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能逐漸理清思路,有創見地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
一個問題多個答案
有一天我問班上的孩子,用什麼辦法可以把小豬從水裡救出來?有的孩子說:“請潛水夫幫忙從水裡救出小豬。”有的說:“用釣魚杆把小豬釣上來。”還有的說:“我會游泳,我去救小豬吧。”辦法多種多樣。如果肯定了某一個而否定了其他許多個辦法,就會大大削弱幼兒求異的興趣,也不符合創造性一問多答的基本原則。因此,我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允許多個方案同時存在的活動環節。例如:“那我們就用自己的方法試一試,先用誰的呢?”這樣幼兒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價值,也就願意並嘗試進行創造性思維。
父母不妨試試以上幾種方法,你會發現孩子不僅表達能力越來越強,是家裡的小演說家了,而且能說、敢說,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的小遊戲
講故事遊戲
和孩子一起玩講故事的遊戲,如自己先講,講到一定的地方後讓孩子接著講下去,不僅可以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創造力。還可以和兒童玩看圖說話的遊戲,對著漫畫書,讓兒童講漫畫中的情節。
演木偶戲
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幾個木偶,也可以利用兒童的玩具。設定幾個角色,自己和兒童一起扮演,自己編自己的臺詞。實際上,我們小時候常玩的過家家和這個有異曲同工之妙。
讓孩子多做即席演說
可以讓孩子就各種各樣的題材發表自己的看法,如電視節目、新聞事件、生活事件等等,鼓勵兒童多發表看法,這時重要的是說的過程和形式,而不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