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 別嫌棄他/她愛幫倒忙

現在的父母經常會發現孩子好像不如自己小時候那麼勤快, 埋怨他們什麼都等著大人替他們做好。 難道孩子那麼懶惰全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嗎?有個媽媽, 她兒子都二十多歲了, 出差回來髒衣服攢了一大堆讓媽媽洗。 我問這位母親怎麼不讓他自己做這些事情, 得到的回答讓我苦笑:他哪裡會洗衣服, 也涮不乾淨, 浪費水和洗衣粉, 反倒添亂, 還不如我洗更利索呢。 那些總覺得孩子即便幹活也是給自己製造麻煩甚至還生一肚子氣的家長, 如果不希望將來孩子連襪子也不洗, 也不希望自己忙活半天孩子連個“謝”字都不說,

Advertisiment
那麼不如放手讓天真的兒童從小就來幫大人的忙進行家務勞動。 很多家長也都同意應該讓孩子參與勞動, 可問題是小孩子幹活老幫倒忙, 搞得大人狼狽不堪。 這不, 星期天我上同事家串門, 就看到這樣一個小鬼當家幫倒忙的場景。

同事5歲的兒子豆豆經常和媽媽來單位, 和我玩得很熟。 一看是我來家裡, 他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媽媽忙前忙後準備, 豆豆也是前跑後顛地跟著, 一會兒說媽媽我來給阿姨拿蘋果, 一會兒說阿姨您吃糖吧。 我誇他真懂事有禮貌, 知道招待客人。 豆豆更起勁地什麼都想插手了, 媽媽倒了杯水, 豆豆非要堅持由他端過來給我。 媽媽只好囑咐他慢點, 千萬別把水灑了。

Advertisiment
哪成想, 豆豆幾乎是飛跑著遞水杯給我, 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杯子粉碎, 水灑濕我的皮鞋。 同事感到很沒有面子, 沖著兒子嚷道“讓你別跑你非跑, 看看, 把阿姨的鞋弄壞了吧。 怎麼這麼點事情你都幹不好, 一來人你就瘋, 還不夠你折騰的!”豆豆委屈得號啕大哭, 我見狀急忙安慰, 但是即便隨後再怎麼哄, 豆豆明顯沒有了情緒。

的確, 很多時候我們忙碌一天, 回到家裡已經身心疲憊。 可偏偏在你幹活的時候, 孩子開始過來湊熱鬧, 非得幫你幹著幹那, 還阻止不了。 往往是你剛把屋子整理好, 他一來參與便會是這個摔碎了, 那個灑一地, 於是你自然地覺得這簡直在幫倒忙, 不讓他幹你還不至於這樣累。 其實, 像豆豆這樣出於兒童的好奇心和主動熱情來幫助大人做事,

Advertisiment
一方面是他開始主動協助媽媽招待客人而反應的有禮貌的表現;另外一方面, 也是他想作為小大人顯示自己和大人一樣可以幹的事情。 在童年早期, 兒童的勞動意識、助人行為和責任心就已經開始萌芽。 即便是1歲半的孩子, 當看到大人經常重複地做某件事情時, 也會從動作行為上自發地進行模仿。 比如, 姥姥喂1歲多的美美吃飯時總會用布擦乾淨她掉到桌上的湯汁, 有次她拿到布, 也開始在桌子上來回抹, 起初大家以為美美是在玩布, 並沒有太在意, 可是只要飯菜掉到桌子上, 她就用布蹭, 姥姥發現她這是在擦桌子。 於是趕快表揚美美的這個舉動, 這樣重複了幾次, 以後凡是大人說桌子髒了,
Advertisiment
她就開始擦, 樣子很是得意。 倘若大人沒有注意到美美這個動作與幹活有關, 那麼這個早期的勞動動作很可能很快消失, 她剛剛萌發的自主意識, 也會隨著動作的消失而減弱。 而實際上, 美美只不過是來回蹭桌子, 但姥姥沒有在意她把飯粒粘得到處都是, 回頭大人還得自己來擦;反而大加讚賞她這麼小就會擦桌子的“了不起”表現, 鼓勵她繼續這樣。 這種精心愛護嬰兒期的勞動模仿, 是以後小傢伙進一步發展勞動意識的基礎。 這也就是幫忙的重要意義。

1、幫忙可以培養兒童的責任心

和美美一樣, 很多更大些的兒童, 天生就是超級模仿寶寶。 他們在看到大人幹活時, 善於觀察和高於成人的模仿能力,

Advertisiment
促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跟著學。 你就是不讓他們做事情, 他們也會富有主見地自己來。 因此, 從這個角度講, 無論幫忙還是幫倒忙, 都是兒童內在模仿動機的驅動使然。 與其說為兒童在提供幫忙的機會, 恰恰是勞動進一步促進了兒童的模仿和觀察, 這對兒童的認知發展極為重要。 因為在兒童早期, 動作對心理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幫助成人幹活所進行的各種動作, 有助於兒童提高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 特別是對精細動作的發展是非常好的促進。 最為重要的是, 給兒童提供幫忙的機會, 就是讓兒童承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 並發展他們的責任心。 即便是兒童幫大人擦桌子、拿毛巾、倒水, 這些簡單的事情也可以教會兒童做家長的好幫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懂得每個人在家中應該有自己的分工,每個人都要為家盡責任,從而學會關心幫助他人,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幫忙可以促進兒童的助人行為

即使你不需要孩子幫你做事情,也要適時安排他們做一些家務。告訴他們“媽媽需要你説明”。有意識地弱化自己作為成人的能力、突出孩子強而不要所有事情包辦,這是絕對必要的,那些長大後對需要援助的人視而不見的人,他們通常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前期是兒童助人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勞動為他們樹立了成人相互協助的榜樣。當兒童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務時,大人要示範主動幫助他們。經常讓孩子意識到他父母需要他,他做的事情是父母期望的,這樣的兒童長大後才會在團體裡助人合作。為孩子安排每個人的分工,共同合作完成諸如打掃衛生這樣的事情,孩子們便會形成助人的習慣行為,他們同時便懂得了與人分享,富有愛心。

3、幫忙可以加強親子關係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剛開始吵著要幫你幹這幹那,過會等你看,他就在那裡玩起來,早就忘記要做的事情。本來他堅持幫你洗碗,結果他把洗滌液泡沫弄得老多,玩得不亦樂乎。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把什麼都能做得一絲不苟,孩子的天性喜歡玩兒,勞動為他們提供了遊戲的自然情景,他們愉悅地在其中探索。當你的寶貝在廚房裡忙得翻天覆地時,一旁的你可以不妨想,原來你忙了一天,孩子晚上才見到你,他多想和你呆在一起。所以,利用這個時候,和孩子多說話交流,加入孩子的活動中,他想讓你陪他,孩子給了你和他溝通的機會!

4、幫忙教會兒童學會感激

無論孩子做的事情好還是最後讓你更累,都對孩子說句感謝的話。他會知道盡責的人能夠得到承認,就算是他給你幫的忙反倒是添亂,你也要感謝並強調他做的好的地方。成人之間也可以在相互幫忙的時候表達謝意,而當你在為他做好飯、準備好他要喝的水的時候,他也會謝謝你。

5、幫忙的兒童更自信兒童

在幫助家長做家務時,他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你看是我把門擦乾淨了,怎麼樣,漂亮吧”。這種勞動後的結果讓兒童頗有成就感,她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會更加積極,也更加欣賞、接納和認同自己。這更促進兒童健康的心理。

兒童幫倒忙時,家長要注意:

首先,她不是故意的。她真的想幫你,可是,她的手腳還比較笨拙、動作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好,她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她的自我意識膨脹,心比天大可是這個世界不聽她的;她想讓你表揚,想在外人面前顯示,想湊熱鬧,她要你注意她;她純粹把你安排的任務當成玩的過程了;她還想模仿像你一樣長大成人。

其次,克制自己的怒火和嘮叨。不要因為她把地上搞得一團糟而大發雷霆,打擊了孩子自發勞動的心情。如果是打碎了玻璃,要讓她知道你關心她有沒有受到傷害,她在你的心裡比物品好壞乾淨整齊重要一百倍。

再有,倒忙出現時,讓他和你一起打掃戰場,因為是他造成的,你已經提醒過他,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最後,千萬別說什麼“你怎麼老給我添亂”這樣的話,孩子會失去熱情和信心的。就是你一定要批評他時,也只能針對的是他的行為而非孩子的人格。讓你自己心平氣和至關重要。

為預防倒忙出現,你應:

事先預計到會出現的問題,把引起兒童不聽安排、不自量力的因素包括工具減少到最低限度;

提前告訴他一旦後果出現,他要付出的責任但不是懲罰;

如果你的確不想讓孩子幫忙做這件事情,也要想好可以替換的另外活動。因為他不理解“我想幫你,你為什麼不讓我做”,不過,5、6歲的兒童可不是那麼好轉移注意力的,一旦他想做的事情你堅持不讓,那你可能會今晚什麼也做不了。所以,除了安排兒童幫忙做簡單的勞動而且是以前他曾經做的比較好的事情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先做到孩子的活動能夠在你控制的範圍內,包括物品的安全性、他做事對你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他的危險舉動等。

總之,幫倒忙有積極的一面,就算是孩子把水淹了你的木地板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活動過程中兒童獲得的經驗和增加的能力,是比你讓他從書本上學習愛勞動效果更好,他會在幫倒忙中記憶很多美好和難忘的東西。 文/謝影 轉自好父母博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懂得每個人在家中應該有自己的分工,每個人都要為家盡責任,從而學會關心幫助他人,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幫忙可以促進兒童的助人行為

即使你不需要孩子幫你做事情,也要適時安排他們做一些家務。告訴他們“媽媽需要你説明”。有意識地弱化自己作為成人的能力、突出孩子強而不要所有事情包辦,這是絕對必要的,那些長大後對需要援助的人視而不見的人,他們通常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前期是兒童助人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勞動為他們樹立了成人相互協助的榜樣。當兒童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務時,大人要示範主動幫助他們。經常讓孩子意識到他父母需要他,他做的事情是父母期望的,這樣的兒童長大後才會在團體裡助人合作。為孩子安排每個人的分工,共同合作完成諸如打掃衛生這樣的事情,孩子們便會形成助人的習慣行為,他們同時便懂得了與人分享,富有愛心。

3、幫忙可以加強親子關係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剛開始吵著要幫你幹這幹那,過會等你看,他就在那裡玩起來,早就忘記要做的事情。本來他堅持幫你洗碗,結果他把洗滌液泡沫弄得老多,玩得不亦樂乎。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把什麼都能做得一絲不苟,孩子的天性喜歡玩兒,勞動為他們提供了遊戲的自然情景,他們愉悅地在其中探索。當你的寶貝在廚房裡忙得翻天覆地時,一旁的你可以不妨想,原來你忙了一天,孩子晚上才見到你,他多想和你呆在一起。所以,利用這個時候,和孩子多說話交流,加入孩子的活動中,他想讓你陪他,孩子給了你和他溝通的機會!

4、幫忙教會兒童學會感激

無論孩子做的事情好還是最後讓你更累,都對孩子說句感謝的話。他會知道盡責的人能夠得到承認,就算是他給你幫的忙反倒是添亂,你也要感謝並強調他做的好的地方。成人之間也可以在相互幫忙的時候表達謝意,而當你在為他做好飯、準備好他要喝的水的時候,他也會謝謝你。

5、幫忙的兒童更自信兒童

在幫助家長做家務時,他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你看是我把門擦乾淨了,怎麼樣,漂亮吧”。這種勞動後的結果讓兒童頗有成就感,她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會更加積極,也更加欣賞、接納和認同自己。這更促進兒童健康的心理。

兒童幫倒忙時,家長要注意:

首先,她不是故意的。她真的想幫你,可是,她的手腳還比較笨拙、動作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好,她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她的自我意識膨脹,心比天大可是這個世界不聽她的;她想讓你表揚,想在外人面前顯示,想湊熱鬧,她要你注意她;她純粹把你安排的任務當成玩的過程了;她還想模仿像你一樣長大成人。

其次,克制自己的怒火和嘮叨。不要因為她把地上搞得一團糟而大發雷霆,打擊了孩子自發勞動的心情。如果是打碎了玻璃,要讓她知道你關心她有沒有受到傷害,她在你的心裡比物品好壞乾淨整齊重要一百倍。

再有,倒忙出現時,讓他和你一起打掃戰場,因為是他造成的,你已經提醒過他,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最後,千萬別說什麼“你怎麼老給我添亂”這樣的話,孩子會失去熱情和信心的。就是你一定要批評他時,也只能針對的是他的行為而非孩子的人格。讓你自己心平氣和至關重要。

為預防倒忙出現,你應:

事先預計到會出現的問題,把引起兒童不聽安排、不自量力的因素包括工具減少到最低限度;

提前告訴他一旦後果出現,他要付出的責任但不是懲罰;

如果你的確不想讓孩子幫忙做這件事情,也要想好可以替換的另外活動。因為他不理解“我想幫你,你為什麼不讓我做”,不過,5、6歲的兒童可不是那麼好轉移注意力的,一旦他想做的事情你堅持不讓,那你可能會今晚什麼也做不了。所以,除了安排兒童幫忙做簡單的勞動而且是以前他曾經做的比較好的事情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先做到孩子的活動能夠在你控制的範圍內,包括物品的安全性、他做事對你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他的危險舉動等。

總之,幫倒忙有積極的一面,就算是孩子把水淹了你的木地板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活動過程中兒童獲得的經驗和增加的能力,是比你讓他從書本上學習愛勞動效果更好,他會在幫倒忙中記憶很多美好和難忘的東西。 文/謝影 轉自好父母博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