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則:
儘早開始
以身作則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循序漸進累積好習慣
多鼓勵與讚美
想辦法把死板的規則故事化、遊戲化
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 子女是父母的影子, 道理就在這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當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習慣, 如按時作息, 衛生習慣, 禮貌習慣等, 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社會生活中的要求, 如交通規則, 家長在與孩子出行時要自覺遵守, 講公共道德和秩序,
Advertisiment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不要認為家長說的話都是權威的、是不可以改變的。 父母也是有缺點的, 也有講錯話的時候。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 家長的角色更應該是知心的、可以傾訴的朋友。 家長不是完人, 說錯話、做錯事要勇於承認, 孩子的觀點如果正確, 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這點說起容易, 但是做起來難。 家長尊重孩子的語言有:“對不起, 是媽媽錯了”“爸爸要向你學習”“你比媽媽做得還好”等。
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表揚、鼓勵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 不僅僅是在物質上滿足, 還可以用微笑、點頭、臉上的表情等對某一個行為表示贊同, 這都是一種肯定、都是一種表揚。
Advertisiment
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家長要多講規則的用處, 讓孩子瞭解規則無處不在, 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 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 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 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
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 家長要在生活情境中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明確、統一、靈活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 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 從而在社會中獲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有限選擇的方法對孩子的規則培養非常有效。
Advertisiment
把幼兒必須要做到的事定為規則, 在這個範圍內給孩子幾個可選擇的方向, 這樣不論孩子選擇什麼, 他的行為都在規則之中, 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規則。
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
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還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幼兒從他律到自律。 適當地讓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後果懲罰, 是非常必要的, 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 還要與說理引導相結合,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後果,
Advertisiment
如孩子的課堂常規不好, 在課上坐不住, 不注意聽講, 家長可以配合老師, 讓孩子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 靜靜地坐10分鐘, 練習集中注意力, 反思自己這一天的課堂常規表現。 然後家長和孩子交流, 及時肯定孩子坐得很好, 要求孩子每天上課時就要這樣集中注意力聽講。 家長還可以配合講解《科學家小故事》, 告訴孩子科學家們小時候是怎樣專心學習的。
培養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 但仍會時常違規。 如有時“起個大早, 卻趕了個晚集”, 並非孩子故意拖拉, 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 不得要領。 那麼, 家長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