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既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 快樂的心情有起有伏,而快樂的性格比較穩定。 快樂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 讓孩子懂得與人和睦相處、與人關係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 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卻可以通過與孩子的親熱關係,引導他們如何與人相處。 父母可以儘量安排孩子常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如參加同齡兒童的遊戲活動,或帶孩子到遊樂場跟小朋友玩耍;要是能隨時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玩,那就更好。 父母還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態度。
Advertisiment
第二,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 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你看,孩子在家,對一切事情都沒有做主的份兒,小到晚餐吃什麼,該看什麼電視節目,大到家裡要添置什麼東西,是否到少年宮參加培訓班,一切都是家長說了算。 因而他們的童年可能並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樣愉快。 其實,讓孩子們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們形成快樂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聽任2歲的孩子吃番茄而不吃黃瓜,或讓6歲的孩子從父母准許他看的電視節目中挑一個來看。
Advertisiment
第三,教導孩子不屈不撓。 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 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父母要讓他知道任何困難都會有一線轉機,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復快樂的心情。 倘有出現經過孩子努力也沒能扭轉的情況,父母便應該説明孩子尋求安慰自己的辦法,可聽音樂、看書、向別人傾訴心聲等。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 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劃等號。
Advertisiment
第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快樂的人能從很多方面得到快樂。 某個孩子可能因為錯過了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而整晚都不開心;但另一個興趣廣泛的孩子,他就會改為看書或做遊戲,同樣自得其樂。 父母平時應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 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 家庭和睦,也是培養孩子快樂性格的一個主要因素。 有資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 因此父母認為怎樣做能令人快樂,就應該身體力行去做,而且要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