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愛心是美德的基礎, 也是美的最直接的表現。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有愛心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如何培養孩子有愛心呢?
Advertisiment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言行會最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人生態度, 培養愛心的最佳方式就是言傳身教。 孩子在初入人世的時候對社會的態度很多都是從家庭氛圍中培養的, 耳濡目染的都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譬如說在下雨天碰上沒傘的路人, 順路的話就遮一程;看見體弱的老人如果父母攙扶了一把, 孩子在今後也很可能會效仿, 這樣無形之中就培養了他的愛心。
二、旁敲側擊
不要小看一句讚賞的力量, 它會讓孩子確定心中的榜樣是誰。 譬如,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正好走在一個難走的坡路上, 可以告訴你的孩子, 自己上次走在這裡的時候就差點摔倒, 幸好一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扶了一把之後才倖免。
Advertisiment
三、適當的引導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維的, 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適當的引導, 讓孩子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說出來。 比如說, 在路邊碰上了受傷的小貓, 媽媽問“怎麼辦”, 孩子可能回答“包紮一下或者送到醫院去吧”。 孩子對於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解決方式, 有時的無能為力和束手無策, 主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 孩子的愛心就能自己冒出來的。
愛心是希望孩子可以樂於助人, 而不是使愛心氾濫, 所以在教導孩子愛心的時候, 也要教給孩子如何辨別對方是否是值得或者真的希望獲得你的幫助的, 一定的危機意識也是對孩子有好處的。
Advertisiment
四、對孩子進行移情訓練
當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時, 你可以啟發自己的孩子說:“如果是你摔倒了, 是不是感覺很疼?小弟弟一定也摔疼了, 我們快去扶起他。 ”這樣, 孩子的愛心不知不覺就培養起來了。
大多數人都在家庭、學校、職員中生活、學習和工作, 與家人、朋友、集體處於密切的聯繫中。 人們所處的這種範圍, 就像水池中的漣漪一樣, 會不斷擴大, 而家庭在這種關係之中是中心, 孩子也正是在他生長的家庭中最初學到怎樣關心他人的, 從而使他們能在周圍的環境中生存。
愛心的培養需要進行移情訓練, 即讓孩子把自己痛苦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 體會別人的心情。
Advertisiment
五、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孩子如果缺乏愛心, 只關心自己, 只顧自己的快樂, 而無視別人的痛苦, 甚至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這樣的孩子是可怕的, 而有愛心的孩子往往比較會關愛他人。 因此, 父母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從側面來教育孩子關心他人, 關心動物, 比如。 在看電視的時候, 如果出現動物弱肉強食的畫面, 不妨趁機對孩子說:“多恐怖呀, 我們人類可不能這樣子!”
有相關調查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