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小階梯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常聽一些家長抱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 起床、穿衣都要半天, 刷牙、吃飯總是磨磨蹭蹭。 做事情的時候邊玩邊幹, 大人明明告訴孩子再過十分鐘要遲到了, 可孩子不配合, 照樣在一邊磨蹭, 大人乾著急也沒辦法。

且不說孩子做事沒有時間概念, 我們身邊的大人也常出現辦事拖拉散漫、約會不守時等現象。 為什麼在快節奏生活裡忙碌著的大人, 還會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呢?這些跟他們幼年時的生活有關係。 年幼的孩子生活在比較寬鬆、自由的環境中, 時間觀念往往被忽視, 如果大人不刻意培養,

Advertisiment
慢慢地就習慣成自然了, 長大後自然就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呢?對孩子來說, 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 沒有可視可觸的形狀與顏色, 看不見、摸不著, 讓他們來掌握抽象的時間概念難度很大。 所以發展孩子的時間感必須與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件聯繫起來, 使之有可以感知的具體內容。

一分鐘能幹什麼

我們可以通過具體事情讓孩子認識時間的長短, 比如一分鐘、十分鐘。 我們可以先問:“你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孩子可能回答不知道, 或很長。 這個時候我們先把時間量化, 告訴孩子一分鐘等於60秒, 也就相當於從1數到60。 然後再把時間具體化, 填充進具體的生活事件,

Advertisiment
即讓孩子來猜想一分鐘能做成哪些事情。 孩子可能會回答:喝水、上廁所、洗手、穿衣服、畫畫、搭積木等等, 我們就讓孩子把自己的猜想付諸實踐, 看看這些事能否在一分鐘之內完成。 實踐後家長和孩子一起分析:喝水、說一句話這些事情能在一分鐘之內完成, 而上廁所、洗手、穿衣服、畫畫都沒有完成。 通過這種實踐, 孩子對一分鐘就有了具體的認識。 我們繼續讓孩子猜想十分鐘能做什麼?通過實踐體驗, 孩子又會對十分鐘有新的認識, 知道十分鐘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不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通過這些體驗, 孩子們慢慢就知道了一分鐘和十分鐘大概多長, 並且也知道哪個長、哪個短了。

制定“活動時間表”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制定自己的“活動時間表”,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以及時間與自己某些活動的聯繫。 比如, 孩子晚間在家的作息時間, 幾點鐘看動畫片, 幾點鐘玩遊戲, 幾點鐘洗漱, 幾點鐘上床睡覺。 家長可以製作一張簡單的表, 在表示時間的地方畫上生動、直觀的時鐘, 並且在家裡放一個真正的時鐘當參照, 説明孩子有序的活動。 剛開始按表執行時, 家長需要在某個活動快要結束或開始的時候, 提前幾分鐘告知孩子, 讓他有心理準備。 時間長了, 家長就可以不告知, 取而代之的是讓孩子自己去看時間、把握時間。 如果孩子能按表活動, 家長應給予鼓勵, 這有助於引導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

培養時間觀念小階梯

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都跟著感覺走,

Advertisiment
家長不必刻意調整其作息, 儘量滿足。

1個月大時, 幫助孩子形成按時睡眠、按時吃奶的“生物鐘”。

1歲左右, 著手調整活動時間, 如安排固定的玩耍、午睡時間等。

2-3歲, 用數數感受時間流逝, 可以把“等一下”這樣抽象的概念換成數幾個數。 還可以讓孩子看時鐘指標, 並告訴孩子當指標轉到某一位置時, 表示某些活動該進行了。

3-4歲, 認識時間詞匯, 使時間具體化。 通過日常瑣事, 加強對白天、中午、夜晚的印象。

5歲至學齡前, 簡單瞭解“過去”和“未來”。 家長可以利用故事書中事件的進展來講解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