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從小開始建立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 並且充分融入日常生活中, 透過無時無刻的機會教育, 讓良好的消費習慣能夠深植于孩子心中。
隨著時代的進步, 經濟的飛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父母都知道理財教育的重要性, 於是開始給予孩子零用錢, 然而, 這些父母並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概念, 想法與作法都很模糊, 甚至憑著當下的直覺發零用錢給孩子, 或是光憑直覺改變而隨意更動規則, 前述這種類型的父母將很難針對孩子的突發狀況, 做出適時的調整。
筆者舉個經常聽到的例子,
Advertisiment
於是文文養成花錢如流水的消費習慣, 每次陪媽媽逛街時, 她都會買下一堆商品, 並且產生莫名的成就感。 由於文文毫無節制的消費, 每次接近月底的時間, 文文就沒有任何零用錢可以使用, 於是她會向父母索取更多的零用錢。
必須從小培養的消費習慣
很多和文文類似的案例, 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會有天差地遠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因為人生當中充滿許多不同的取捨決定, 故每當抉擇時, 不只要考慮決定本身必須付出的成本, 還得考慮因為這個決定而捨棄的選項, 所要付出的最高代價。 一切的取捨與責任感的培養, 都會在零用錢的取得與花費中, 隨著親子間的討論與協調慢慢地建立起來。
事實上, 孩子在消費行為上出現的種種不良現象與父母平時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聯,
Advertisiment
筆者的朋友婷婷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是公司的中階管理階層, 丈夫是一間骨科醫院的醫生。 在別人的眼裡看來, 她的生活似乎相當幸福美滿。 工作之余, 婷婷經常會出入多間高級的養生SPA會館, 做些日常的肌膚保養, 每次大約消費上千元。 她經常帶著女兒小蓉逛商場, 地點都是位於高級地段的精品專賣店, 以挑選剛上市的名牌服裝。
因此小蓉在媽媽的影響之下, 也成了小小購物狂, 她的書包、鉛筆盒還有橡皮擦都是國外進口的, 價格十分昂貴。 有一次, 她為了得到造型可愛的小熊橡皮擦, 甚至把原本舊的橡皮擦丟掉,
Advertisiment
當婷婷和我訴說女兒的消費行為時, 我便直接指出, 小蓉是因為受到她的影響, 才會變得如此揮霍。 婷婷聽完我的解釋後, 決定要改變自己, 再也不會如此崇尚名牌, 甚至一年只去養生SPA會館一次, 而且她會開始閱讀關於理財教育的叢書, 希望導正小蓉不正確的消費習慣。
事實上, 每個人都是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逐漸進步。 婷婷的女兒小蓉之所以會這麼揮霍無度, 是因為婷婷沒有為孩子的零用錢設置上限, 又沒有教導孩子如何以有限的金錢換取想要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不過, 消費習慣就和所有的課業一樣, 都需要持續地練習, 才會學到生活所需的消費技能。 有鑑於此, 各位愛孩子的爸媽千萬不要以為, 零用錢一發下去, 健全的價值觀與責任感就會自動出現在孩子的身上, 爸媽必須做很多的事前準備, 並且思考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反彈和疑問, 才能讓零用錢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以及順利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與承擔責任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 我們的每個決定幾乎都與金錢有關, 如果孩子長大以後, 才發現管理金錢的重要, 此時父母再教導理財, 他們的習慣通常已經養成, 而且很難改變了, 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 而發零用錢給孩子,就是理財教育最好的開端。
建立機會成本的概念
筆者在前面有提到關於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指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又稱為「替代性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一般來說,被捨棄的選項所具備的價值或選擇者的喜愛程度改變時,機會成本並不會改變,因此作抉擇時,應該要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通常以失去越少越明智為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抉擇時,簡單的事情也許只需要決定一次就好,更多時候,抉擇是一連串的過程。也就是說,進行完第一次決策之後,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抉擇,而這一連串的抉擇如果被串連起來,還會視不同的情況而改變。
例如:假日想和家人一起去購物,就要先和家人商議購物內容、時間、地點、交通工具等。前述的這些選擇都和機會成本相關。
其實與機會成本相關的案例實在很多,不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理財,幾乎都和選擇有關。舉例來說,美美準備穿昨天買的新衣服到公司亮相,但今天卻是個下雨天,於是她開始選擇要開車還是搭公車上班。開車的好處是,不會因為淋雨而把衣服弄濕,但需要支付油錢、停車費等花費;而搭公車只要三十元,卻要冒著新衣服可能被雨淋濕的危險。最後美美選擇了開車上班,雖然花了一些錢,但新衣服亮麗完好,而且還得到同事們的讚美,換得一整天的好心情。
由前述例子看來,人們在選擇時,並不會只考慮到實際的金錢支出,車資的相關費用雖然比三十元多,卻可獲得好心情,這就是筆者經常和兒女提到的「心理價值」,也稱之為「機會成本」。
由此可知,讓孩子懂得機會成本的概念,將有助於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因為懂得機會成本的孩子,每次在做決定時,將會針對最壞或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做推論以及盤算,同時也會為自己推算過的決定承擔責任,未來較不容易失望或後悔,若是發生預料之外的事件時,也能夠沉著面對與處理。
從生活中活用機會成本
筆者認為,在生活中活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不僅是培養孩子謹慎做決定的關鍵要素,也能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考慮機會成本的習慣。
我會以發零用錢當作訓練寶貝兒女思考的機會,當他們獲得或支出一筆錢,都必須三思過後,再進行消費,我會將能夠讓孩子做決定的機會都讓他們抉擇,而當他們選擇其中一項時,我會再次提醒他們,還有另一個選項。
像是在吃飯時,桌上有孩子愛吃的蝦仁炒飯和之前沒吃過的什錦炒麵,若是他們今天選擇從沒吃過的什錦炒麵,我就會一邊盛蝦仁炒飯,一邊對他們說:「今天的蝦仁炒飯裡的蝦仁看起來好新鮮,聞起來好香喔。」他們看到我的表情,有時會執意嘗鮮,有時會選擇最愛吃的蝦仁炒飯,我會按照當時的情況進行機會教育。
當初筆者的兒子在填選高中志願時,一直很猶豫要選擇建國中學,還是校風較為自由的師大附中,我請他列出兩校吸引他的地方,以及兩校的缺點,即便我是建中的校友,我卻不會干涉他的抉擇,希望讓他自己決定想要就讀的學校,最後,兒子深受師大附中的開放校風所吸引,選擇就讀師大附中。
孩子每一次的決定,我都不會評論他們的選擇,因為每一種失去和得到的價值,都是很難被計算的,而且每種選項對孩子的心理價值也大不相同,我只希望在他們抉擇之前,一定要思考所有的利弊得失,試著多考慮一分鐘,並在決定心儀的選項時,還會想到沒被選到的另一個決定。
生活中的機會成本訓練,通常和錢沒有關係,我希望教育的是孩子能夠自行取捨的能力,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同時別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以相對價值認識商品價格
一般來說,尚未接受理財教育的孩子,其金錢概念較為不足,根本無法理解十、一百、一千元的差異,故要對孩子解釋價格的多寡,應該要以相對價值來解說。父母必須先將孩子想要的商品,經過價格的換算後,變成另一項孩子知道並且理解價值的東西。舉例來說,我家的兩個寶貝都很喜歡吃可樂果,因此,從他們的小時候開始,每當遇到寶貝們看到想購買的商品時,我都會將價錢換算成好幾包可樂果。在無形之中,他們也知道哪些東西的價格過高,以及哪些商品和可樂果的價值相當。
最初,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商品的價格高低,漸漸地,他們會從一次次的換算經驗,變得更清楚金錢的價格與功能,未來當父母想要描述某項消費的高低時,就能以類似的方式,來解釋商品價格與價值。孩子將能自行判定商品價格,進而決定購買與否。
不用金錢維持人際關係
小星是我的補習班學生,每次他都很早到補習班來,我不知道他是否吃過晚餐才進來補習班,或是只吃個便利商店的食品,所以我便向他提出我的困惑。沒想到小星竟然說:「我必須要省下晚餐錢,才可以購買網路遊戲的點數。」我看著他眼睛下方的黑眼圈,就知道小星一定是網路遊戲的沉迷者。
他認為人際關係需要仰賴共同的網路遊戲,所以他必須要存錢購買點數,才能和同學有共通話題。他誤以為人際關係是建立在金錢上,我試著改變小星的想法,勸導他少玩網路遊戲,轉而進行一般的休閒活動,而且我還告訴他,人與人的關係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最終小星把我的話聽進去,再也沒有沉迷在網路遊戲裡。
◎親子理財壓箱寶
1.將消費分成必要、需要、想要
按照消費行為,大致上可以把消費行為分成三種類型,即想要、需要、必要。顧名思義,必要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進行的消費;需要是為了提升自身品質而進行的消費;想要則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的消費行為,通常想要的花費是可有可無的。
為了讓孩子厘清必要、需要或想要,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進行購物遊戲。舉例來說,每當孩子在購物之前,我總會請他先判定,這是必要、需要還是想要,例如:吃飯是必要,吃飽是需要,吃甜點是想要;上學要用的基本文具是必要,不同種類的筆是需要,同類但是比較新潮的擦擦筆是想要。最後,孩子會慢慢發現這三種消費的不同,並且舉一反三地和我討論。
2.請孩子量入為出
很多孩子在選購商品時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他們從來不在乎這些商品的價格,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商品,就會要求父母買。故家長可以延續筆者所提到的機會成本概念,請孩子評估購買與否,並且將消費習慣分成必要、需要、想要,甚至在挑選商品時,思考家裡的經濟條件,對於可以省下的開銷,要能省則省,進而讓孩子學習同理心和取捨,以及喜歡的東西必須經由努力獲得,而非伸手可得。
此外,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根據季節選擇最合適的購物時機,像是百貨公司每年都舉辦的換季出清,或是換季大拍賣,其實只要多注意相關訊息,一定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也不能因為價格較低,就忽視商品的質感,千萬要仔細檢視商品。
3.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廣告
家長應該教孩子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廣告,一般來說,商家為了讓自己的商品銷售成績亮眼,故借助廣告的促銷手段。不過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廣告中,一定有些商品內容是被商家誇張化,因此不能光憑廣告來斷定商品的優劣。
我很喜歡觀看廣告,因為我認為好的廣告能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當我看電視時,我不會看到廣告就轉檯,而是觀察不同的廣告類型,以什麼觀點在推薦產品,並且觀察廣告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我希望我的兒女能以觀賞的角度來看待廣告,並能從中研究出行銷的概念。
此外,在選擇商品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必須結合自身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商品,而不是依據廣告來購買商品,並教導孩子比較價格和品質,當他們發覺廣告並非商品的真實面貌時,他們將會懂得慎選商品,同時瞭解到廣告有時並不是如此可信。
4.和孩子分享購物小撇步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分享購物的小撇步,經常與孩子進行討論,讓親子雙方說出共同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消費目的正確且合理,家長可以適時地贊許他們,若是孩子的消費觀念錯誤,就應該進行糾正,並且分享自己的購物方法,像是在購物之前要先比價,再購買等技巧。
而發零用錢給孩子,就是理財教育最好的開端。建立機會成本的概念
筆者在前面有提到關於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指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又稱為「替代性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一般來說,被捨棄的選項所具備的價值或選擇者的喜愛程度改變時,機會成本並不會改變,因此作抉擇時,應該要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通常以失去越少越明智為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抉擇時,簡單的事情也許只需要決定一次就好,更多時候,抉擇是一連串的過程。也就是說,進行完第一次決策之後,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抉擇,而這一連串的抉擇如果被串連起來,還會視不同的情況而改變。
例如:假日想和家人一起去購物,就要先和家人商議購物內容、時間、地點、交通工具等。前述的這些選擇都和機會成本相關。
其實與機會成本相關的案例實在很多,不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理財,幾乎都和選擇有關。舉例來說,美美準備穿昨天買的新衣服到公司亮相,但今天卻是個下雨天,於是她開始選擇要開車還是搭公車上班。開車的好處是,不會因為淋雨而把衣服弄濕,但需要支付油錢、停車費等花費;而搭公車只要三十元,卻要冒著新衣服可能被雨淋濕的危險。最後美美選擇了開車上班,雖然花了一些錢,但新衣服亮麗完好,而且還得到同事們的讚美,換得一整天的好心情。
由前述例子看來,人們在選擇時,並不會只考慮到實際的金錢支出,車資的相關費用雖然比三十元多,卻可獲得好心情,這就是筆者經常和兒女提到的「心理價值」,也稱之為「機會成本」。
由此可知,讓孩子懂得機會成本的概念,將有助於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因為懂得機會成本的孩子,每次在做決定時,將會針對最壞或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做推論以及盤算,同時也會為自己推算過的決定承擔責任,未來較不容易失望或後悔,若是發生預料之外的事件時,也能夠沉著面對與處理。
從生活中活用機會成本
筆者認為,在生活中活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不僅是培養孩子謹慎做決定的關鍵要素,也能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考慮機會成本的習慣。
我會以發零用錢當作訓練寶貝兒女思考的機會,當他們獲得或支出一筆錢,都必須三思過後,再進行消費,我會將能夠讓孩子做決定的機會都讓他們抉擇,而當他們選擇其中一項時,我會再次提醒他們,還有另一個選項。
像是在吃飯時,桌上有孩子愛吃的蝦仁炒飯和之前沒吃過的什錦炒麵,若是他們今天選擇從沒吃過的什錦炒麵,我就會一邊盛蝦仁炒飯,一邊對他們說:「今天的蝦仁炒飯裡的蝦仁看起來好新鮮,聞起來好香喔。」他們看到我的表情,有時會執意嘗鮮,有時會選擇最愛吃的蝦仁炒飯,我會按照當時的情況進行機會教育。
當初筆者的兒子在填選高中志願時,一直很猶豫要選擇建國中學,還是校風較為自由的師大附中,我請他列出兩校吸引他的地方,以及兩校的缺點,即便我是建中的校友,我卻不會干涉他的抉擇,希望讓他自己決定想要就讀的學校,最後,兒子深受師大附中的開放校風所吸引,選擇就讀師大附中。
孩子每一次的決定,我都不會評論他們的選擇,因為每一種失去和得到的價值,都是很難被計算的,而且每種選項對孩子的心理價值也大不相同,我只希望在他們抉擇之前,一定要思考所有的利弊得失,試著多考慮一分鐘,並在決定心儀的選項時,還會想到沒被選到的另一個決定。
生活中的機會成本訓練,通常和錢沒有關係,我希望教育的是孩子能夠自行取捨的能力,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同時別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以相對價值認識商品價格
一般來說,尚未接受理財教育的孩子,其金錢概念較為不足,根本無法理解十、一百、一千元的差異,故要對孩子解釋價格的多寡,應該要以相對價值來解說。父母必須先將孩子想要的商品,經過價格的換算後,變成另一項孩子知道並且理解價值的東西。舉例來說,我家的兩個寶貝都很喜歡吃可樂果,因此,從他們的小時候開始,每當遇到寶貝們看到想購買的商品時,我都會將價錢換算成好幾包可樂果。在無形之中,他們也知道哪些東西的價格過高,以及哪些商品和可樂果的價值相當。
最初,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商品的價格高低,漸漸地,他們會從一次次的換算經驗,變得更清楚金錢的價格與功能,未來當父母想要描述某項消費的高低時,就能以類似的方式,來解釋商品價格與價值。孩子將能自行判定商品價格,進而決定購買與否。
不用金錢維持人際關係
小星是我的補習班學生,每次他都很早到補習班來,我不知道他是否吃過晚餐才進來補習班,或是只吃個便利商店的食品,所以我便向他提出我的困惑。沒想到小星竟然說:「我必須要省下晚餐錢,才可以購買網路遊戲的點數。」我看著他眼睛下方的黑眼圈,就知道小星一定是網路遊戲的沉迷者。
他認為人際關係需要仰賴共同的網路遊戲,所以他必須要存錢購買點數,才能和同學有共通話題。他誤以為人際關係是建立在金錢上,我試著改變小星的想法,勸導他少玩網路遊戲,轉而進行一般的休閒活動,而且我還告訴他,人與人的關係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最終小星把我的話聽進去,再也沒有沉迷在網路遊戲裡。
◎親子理財壓箱寶
1.將消費分成必要、需要、想要
按照消費行為,大致上可以把消費行為分成三種類型,即想要、需要、必要。顧名思義,必要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進行的消費;需要是為了提升自身品質而進行的消費;想要則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的消費行為,通常想要的花費是可有可無的。
為了讓孩子厘清必要、需要或想要,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進行購物遊戲。舉例來說,每當孩子在購物之前,我總會請他先判定,這是必要、需要還是想要,例如:吃飯是必要,吃飽是需要,吃甜點是想要;上學要用的基本文具是必要,不同種類的筆是需要,同類但是比較新潮的擦擦筆是想要。最後,孩子會慢慢發現這三種消費的不同,並且舉一反三地和我討論。
2.請孩子量入為出
很多孩子在選購商品時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他們從來不在乎這些商品的價格,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商品,就會要求父母買。故家長可以延續筆者所提到的機會成本概念,請孩子評估購買與否,並且將消費習慣分成必要、需要、想要,甚至在挑選商品時,思考家裡的經濟條件,對於可以省下的開銷,要能省則省,進而讓孩子學習同理心和取捨,以及喜歡的東西必須經由努力獲得,而非伸手可得。
此外,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根據季節選擇最合適的購物時機,像是百貨公司每年都舉辦的換季出清,或是換季大拍賣,其實只要多注意相關訊息,一定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也不能因為價格較低,就忽視商品的質感,千萬要仔細檢視商品。
3.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廣告
家長應該教孩子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廣告,一般來說,商家為了讓自己的商品銷售成績亮眼,故借助廣告的促銷手段。不過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廣告中,一定有些商品內容是被商家誇張化,因此不能光憑廣告來斷定商品的優劣。
我很喜歡觀看廣告,因為我認為好的廣告能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當我看電視時,我不會看到廣告就轉檯,而是觀察不同的廣告類型,以什麼觀點在推薦產品,並且觀察廣告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我希望我的兒女能以觀賞的角度來看待廣告,並能從中研究出行銷的概念。
此外,在選擇商品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必須結合自身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商品,而不是依據廣告來購買商品,並教導孩子比較價格和品質,當他們發覺廣告並非商品的真實面貌時,他們將會懂得慎選商品,同時瞭解到廣告有時並不是如此可信。
4.和孩子分享購物小撇步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分享購物的小撇步,經常與孩子進行討論,讓親子雙方說出共同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消費目的正確且合理,家長可以適時地贊許他們,若是孩子的消費觀念錯誤,就應該進行糾正,並且分享自己的購物方法,像是在購物之前要先比價,再購買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