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觀要求, 而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內在需求。 這種需求在孩子1~2歲、有了自我意識時便開始湧現。 當孩子邁出獨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後, 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怎樣配合孩子的成長呢?
父母都希望孩子獨立, 並且一致認為這種品質應該從小開始培養。 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應該從自我照顧能力開始。 然而, 父母頭腦中一定要有一根弦, 那就是“獨立”的更深層含義, 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培養。 一個真正具備獨立人格的人, 不僅會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還會更自信, 對環境、對未來都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Advertisiment
該出手時才出手
熊壯壯第一次不讓我陪他玩, 是他2歲多的時候。 我們倆在社區裡玩, 他自己要到草地裡去找蒲公英, 但明確地告訴我:“你別跟著我, 你就在這裡坐著啊!”然後, 他就獨自一人去尋找蒲公英了。 開始我還不當一回事, 但當我再抬頭時, 卻發現他已經消失在我的視野裡, 結果我的心馬上抽了一下, 趕緊找。
原來, 是一排灌木叢擋住了我的視線。 當我走近時, 熊壯壯顯得很不高興:“你就在那裡坐著, 別過來, 我自己會玩。 ”
我有點失落, 也有點欣慰, 我的孩子有了獨立的要求, 他長大了。
當孩子嘗試獨立時, 需要父母做後盾, 父母只要傳遞給孩子一個訊息——我們對你有充分的信心, 但是, 如果你需要我,
Advertisiment
孩子雖然很想獨立完成某件事, 但畢竟能力有限, 當他遇到某些困難時, 自然會向父母求助。 所以, 父母的存在很重要, 要培養孩子獨立, 不是放手不管, 而是要在恰當的時間出現。
給予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 孩子才會放心地去探索, 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安全感也分內在和外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