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Julie只有8歲, 學校的親子活動日, 要求孩子自發設計餅乾的樣式, 並與家長合作把餅乾烘烤出來, 再想好賣點和廣告詞, 拿到學校搭好的“餅乾店”去售賣, 看誰的餅乾最受歡迎。
婆婆是Julie的合作者, 我自告奮勇加入她們, 一來覺得這個活動有趣, 二來想跟著學學烘焙。 Julie的設計主要是在餅乾的模子和烤好後的點綴修飾上下功夫, 瞭解她的意圖後, 在婆婆的帶領下, 我們分工行事。
很遺憾, 不知是黃油用量還是烤箱溫度沒有控制好, 餅乾烤失敗了, 幹散伴著點焦糊, 原本打算的餅乾點綴無法進行。 學校的活動還有1個多小時就要開始了,
Advertisiment
我自作聰明地建議了個“歪”點子:“我去糕餅店買些餅乾吧, 反正拆了包裝, 誰也看不出不是咱烤的。 再在餅乾上加點修飾, 不就完美了嗎?拿到學校肯定混得過去。 ”
婆婆急了:“這不是騙人嗎?讓Julie以這種方式做事, 老師同學知道了, 都不會尊重她的。 ”
Julie說:“不, 我不騙人!沒烤好, 最壞的結果, 不就是沒人吃我的餅乾嗎?用買的餅乾充數, 就算賣得多, 我也不會開心的。 老師說, 這次活動主要是烘焙設計、親子合作和賣點宣傳。 我們可以想想賣點啊!”
我也意識到自己的方式太自欺欺人, 挺慚愧的:“就是, 誰都會犯錯, 就拿糊的餅乾去賣吧, 不過怎麼宣傳呢?”
婆婆說:“要不,
Advertisiment
Julie品嘗著烤糊的餅乾:“幹嘛非要遮住糊的呢?遮住了還是吃得出來。 其實味道並不糟。 媽媽,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甘願吃糊了的餅乾?”
“有時, 我烤餅乾失敗了, 就自己把烤糊的吃了, 不想讓別人承擔我的錯誤。 ”我說。
Julie突然得到靈感:“你犯的錯, 你願意吃下去?對, 誰都會犯錯失誤, 不如咱們就用這些糊餅乾來代表現實中的“錯誤”, 銷售詞就用‘吃下你的錯誤’, 誰吃了這種餅乾, 就象徵清零後一切重來。 ”
婆婆挺贊同:“好!咱們押韻點, ‘吃下你的錯, 一切重來過’, 怎麼樣?”
就這樣, 我們打著“吃下你的錯, 一切重來過”的廣告詞, 用略帶焦糊的餅乾參展。
孩子們都覺得Julie的想法新奇, 根本顧不上去吃那些烘烤精緻美味的餅乾了,
Advertisiment
“這個大點, 我吃了, 代表吃下個大錯誤, 萬事大吉!”
“我吃這個小的, 代表以後連小錯也不犯!”
很快, 我們那些歪七裂八的餅乾被一掃而空, 我們成為當日的“最佳”賣家。
我深深嘆服, 孩子憑藉創造力的巧思, 換一個角度, 竟能反敗為勝。
創造力, 不是天生的, 而是養成的。 當然, 孩子的創造力, 不是家長聽之任之就會自然形成的。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要做到8個字:不能無方, 但求無為。 有方, 就是要合情合理有分寸地進行。 無為, 就是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教條化地干涉孩子的奇思妙想。
如何做到“有方無為”?要做到“有方無為”, 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與周圍的人、物建立聯繫,
Advertisiment
第一, 從小處著手, 從興趣開始。 如跟孩子討論週末計畫, 問孩子想做什麼事情;問孩子有哪些心願, 商討如何達成等等。 這些能打開孩子的思維和行動力, 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第二, 開放式提問。 孩子有新的想法, 不要輕易否定, 而是問一些開放式問題, 如:你準備怎麼實施?你想到幾種方案來做這件事?你需要什麼説明等等。
第三, 做孩子創造力的旁觀者, 而非仲裁者。 父母不用太在意孩子是否達成了目標, 而要多關注孩子實施創造力的進程。
第四, 做孩子創造力的幫助者, 而非執行者。 孩子想做什麼, 讓他自己動手動腦, 家長不要代辦。 家長可以在一旁提出建議,
Advertisiment
第五, 容忍分歧, 鼓勵不同。 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表達他的各類想法, 甚至是分歧, 讓孩子瞭解到, 任何局面都會有多種可能性和選擇。
第六, 培養孩子支撐創造力的品格。 自信心、好奇心、堅持性、同理心、感知力, 這些都是支持創造力形成的品格, 要綜合培養。 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 很難敢於表達與眾不同的想法。 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想法, 並允許其犯錯, 幫助其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