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把美國課堂搬回家

找一找, 演講也有套路

先拋開孩子不說, 談談自己吧, 說到演講, 我猜肯定有不少爸爸媽媽被要求公眾演講時跟我的感覺一樣——怕啊!不過呢, 我們並不孤單, 就連那麼注重公眾演講, 那麼能說會道的美國人, 也很怕。 據統計, 70%的美國人對於公眾演講這事兒都是怕極了的。

美國有一項專門針對中小學孩子的調查, 讓學生們給小丑, 公眾演講, 飛行, 大鬍子, 蜘蛛, 高空等項目給出“害怕指數”, 公眾演講以絕對優勢高居榜首。

那究竟怕什麼呢?絕大多數的受訪者表示主要怕這三點

1.怕不知道講什麼好, 冷場;

2.怕講得亂七八糟,

Advertisiment
被人噓;

3.不知為什麼, 反正就是怕, 你這一問我就已經開始怕了。

據說還有一種“演講恐懼症”, 就像面臨高考一般, 可以害怕到夜不能寐……

但是, 這麼困難又讓人害怕的一件事情, 卻也有人駕輕就熟, 做起來易如反掌, 如同之前文章中所說的特朗普子女、奧巴馬夫人等等, 一開口就豔驚四座, 難道他們有什麼“獨門秘訣”?

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上過不少演講技巧課, 後來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查過很多資料, 也找了不少演講俱樂部的Tips, 為了寫好這一系列文章, 我又專門請教了逃翹課校的老師, 演講課外班的老師, 甚至drama(話劇)班的老師, 得到的答案都指向一個——準備, 準備, 再準備!

從遊戲開始, 隨時做好“講”的準備

與國內小學課堂以知識性為主的教授不同的是,

Advertisiment
美國課堂上關於講的訓練有很多, 從二三年級後, 他們經常會做一些調查性的項目, 每次做完, 都要求在小組, 或者班級範圍內做專案展示分享(project presentation)。 除此之外, 為了訓練孩子的演講能力, 老師會在課堂上設置一些需要通過說話、表達來完成的小遊戲, 來引導孩子們愛上演講。

遊戲一把“點”連起來Connect the Dots

道具:準備一些小卡片, 在上面寫上一些名詞, 比如女巫, 月亮, 草, 帽子, 大象, 電腦, 書本, 花瓶, 照片, 飛機, 枕頭, 溫度計, 女孩, 男孩..…把它們放在一個盒子裡。

玩法:學生每次從盒子裡面抽出兩張卡片, 然後, 根據這兩張卡片上面的名詞來編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裡要包括這兩樣東西。 玩了一段時間比較熟悉之後,

Advertisiment
可以增加抽取卡片數量, 三張四張……再比較熟悉後, 可以接龍故事, 前面的玩家講之後, 下一玩家抽兩張卡片接著講故事, 故事既要包含抽到的兩張卡片, 也要和前面玩家的故事接得上。

遊戲二用結尾講故事 End Lines

和上一個遊戲類似, 先準備一些可以作為故事結尾的句子, 比如:

小狗高高興興回家了。

他掉在了水裡。

小男孩再也不悄悄偷吃糖了。

。 。 。

玩家抽取一張, 然後開始編故事, 但最終以自己抽中的句子作為結尾。

遊戲三支持還是反對For/Against

選擇一個可以有正反兩方觀點的話題, 用30秒說明你為什麼支持它, 再用30秒說你為何反對它, 哈哈, 聽起來很分裂是不是?但據說這個遊戲很能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和反應力,

Advertisiment
同時, 也是為以後中學的辯論課程做準備哦。

這些遊戲不僅在課堂上可以玩, 回家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難點在於話題的準備, 這就得爸爸媽媽們一起來開動下腦筋了。 很多美國家庭喜歡玩一些表達類的桌遊, 也非常鍛煉孩子的演講能力, 可以參考下我之前的分享《12款五星好評的外國兒童遊戲》其中的語言類部分。

有條理地寫, 是為了準備好“有條理地講”

上學期有次開家長會, 我曾問老師, 孩子演講能力的提升靠什麼?讓我意料之外的答案竟然是“寫作”。 逃逃的老師說小學階段孩子的作文, 在內容方面一般來說不會要求多有思想深度, 也不要求多麼有文學性, 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結構組織習慣,

Advertisiment
一開始可能會感覺有些條條框框, 但練習久了就會養成邏輯條理清晰的習慣, 而且, 還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和表達習慣, 從而影響他的演講能力。

在這邊, 從孩子能握筆時, 就已經開始練習寫作了, 孩子一開始的寫通常是圖文並茂+錯字連篇的, 老師不會過多去糾正孩子的這些細節, 而是鼓勵他們更自由地把自己想到的都寫出來。 漸漸地, 老師會教孩子利用一些工具、圖表去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 描述一件事情的發展順序時, 可以用流程圖, 要對事物分門別類的時候, 可以用樹型圖, 而當要把自己的觀點分解, 理清楚時, 可以用這種思維導圖。

這與國內課堂寫作宣導的提綱有些類似, 就是在動筆前, 先想一想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通過哪些內容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先形成較為清晰的結構,再開始動筆。去年暑假在國內拜訪一位朋友,她的小女兒正在寫作文,題目是自我介紹,我看到本子上寫著 “我10歲,長頭髮,喜歡語文,我覺得自己的眼睛很漂亮,我常常跟同學一起去圖書館……”這是很正常的小學生寫作習慣,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我忍不住和她聊聊我們是不是先把想寫的要點列一列,交流一番,小姑娘在本子上列上“我的名字:名字的來源與故事——我的外貌:我的五官、 身體特徵——我的性格:樂觀、開朗——我的愛好:看書、聽音樂。”的框架,然後又寫了一篇。這次我們都覺得結構清晰,各部分內容完整,比前一次好多了。

一兩次有條理的寫並不困難,關鍵是像老師說的那樣,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能好好地寫,就更容易好好地講。

應對一場演講,和孩子這樣做準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達小遊戲,寫作,這些訓練可能一時半會看不到對演講能力有什麼直接的幫助,但長期積累將會給孩子帶來變化。如果孩子馬上要應對一場真正的演講,那就這樣和他一起做準備吧。

準備講稿

好的講稿是演講成功的一大半。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前段時間蜜雪兒在民主黨為希拉蕊拉票的演講一度讓希拉蕊的支持率大增,蜜雪兒成功的演講背後,皆因她有一位御用“金筆桿”——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的講稿撰寫人莎拉·霍爾維茨。

所以,無論是多小的演講,都需要鼓勵和説明孩子好好準備講稿。去年逃翹課校有個活動,每週開學校大會時,請一位祖籍非美國的孩子教大家講幾句他的本國語言。逃逃信誓旦旦去報了教中文,其實他需要講的非常少。但主持老師還專門把她自己要講的話全部列印出來,留出空白的地方讓逃逃填上他想要講的內容,兩人還一起過了幾遍講稿。

準備輔助工具

做演講肯定要準備些輔助工具了,可以是PPT幻燈片,也可以是一塊展板。一般如果是幻燈片的話,最好是多少分鐘就準備多少張,這樣演講者壓力不會太大,一分鐘就有新的提示,聽眾聽起來也不會感覺枯燥。如果是展板,那就得做得清晰有條理。另外,轉變材料的總體美觀也能給演講加分。看看我以前分享過逃逃的一位小帥哥朋友做的科學展板吧。

充分的練習

材料都準備好之後,剩下的就是練習——dry run了!很明顯,練習的次數越多,準備越充分,上臺時就越自信,千萬別抱僥倖心理到時能臨場發揮,這種情況有,但太少了。最好用的練習工具就是錄影,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練習的時候幫他錄下來,然後回頭看看,據說鏡頭會把我們的演講缺點“放大”,孩子講的時候會有些什麼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小動作,眼神是不是飄忽不定,在哪個地方梗了一下,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如果孩子有公眾講話的機會,無論多小,都請努力和他一起準備哦。據說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的演講經歷之後,信心就會大增。

說到底,演講是一項具有表演性質的能力,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是基本功的訓練還是臨門前漂亮的一腳,都要好好“Be prepared”,沒什麼訣竅,就是要多練。我們看到能在臺上口若懸河的演講者,很多都是因為童子功打得牢。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演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的困難來自於從小缺乏相應的練習,沒有把它當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表達觀點的方式,而孩子如果從小就開始練習,有所準備,也許並不是什麼難事。

逃媽碎碎念

寫這篇文章時我更加想明白了,美國教育裡特別強調的幾樣東西,閱讀,寫作,演講,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又是演講的基礎。怪不得我感覺他們整個小學就只幹了一件事情:讀書。閱讀給寫作和演講提供內容和思想深度,寫作又給演講提供了條理和邏輯梳理能力。相對數理,美國很多學校更重視培養孩子的人文修養,而且,越是好的學校會越重視。特別是一些高端的私立中學,對孩子寫作演講能力要求非常之高。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培養工程師沒問題,但我們更要打造的是未來的CEO,未來的leaders!這種魄力咱也可以有^_^

通過哪些內容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先形成較為清晰的結構,再開始動筆。去年暑假在國內拜訪一位朋友,她的小女兒正在寫作文,題目是自我介紹,我看到本子上寫著 “我10歲,長頭髮,喜歡語文,我覺得自己的眼睛很漂亮,我常常跟同學一起去圖書館……”這是很正常的小學生寫作習慣,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我忍不住和她聊聊我們是不是先把想寫的要點列一列,交流一番,小姑娘在本子上列上“我的名字:名字的來源與故事——我的外貌:我的五官、 身體特徵——我的性格:樂觀、開朗——我的愛好:看書、聽音樂。”的框架,然後又寫了一篇。這次我們都覺得結構清晰,各部分內容完整,比前一次好多了。

一兩次有條理的寫並不困難,關鍵是像老師說的那樣,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能好好地寫,就更容易好好地講。

應對一場演講,和孩子這樣做準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達小遊戲,寫作,這些訓練可能一時半會看不到對演講能力有什麼直接的幫助,但長期積累將會給孩子帶來變化。如果孩子馬上要應對一場真正的演講,那就這樣和他一起做準備吧。

準備講稿

好的講稿是演講成功的一大半。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前段時間蜜雪兒在民主黨為希拉蕊拉票的演講一度讓希拉蕊的支持率大增,蜜雪兒成功的演講背後,皆因她有一位御用“金筆桿”——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的講稿撰寫人莎拉·霍爾維茨。

所以,無論是多小的演講,都需要鼓勵和説明孩子好好準備講稿。去年逃翹課校有個活動,每週開學校大會時,請一位祖籍非美國的孩子教大家講幾句他的本國語言。逃逃信誓旦旦去報了教中文,其實他需要講的非常少。但主持老師還專門把她自己要講的話全部列印出來,留出空白的地方讓逃逃填上他想要講的內容,兩人還一起過了幾遍講稿。

準備輔助工具

做演講肯定要準備些輔助工具了,可以是PPT幻燈片,也可以是一塊展板。一般如果是幻燈片的話,最好是多少分鐘就準備多少張,這樣演講者壓力不會太大,一分鐘就有新的提示,聽眾聽起來也不會感覺枯燥。如果是展板,那就得做得清晰有條理。另外,轉變材料的總體美觀也能給演講加分。看看我以前分享過逃逃的一位小帥哥朋友做的科學展板吧。

充分的練習

材料都準備好之後,剩下的就是練習——dry run了!很明顯,練習的次數越多,準備越充分,上臺時就越自信,千萬別抱僥倖心理到時能臨場發揮,這種情況有,但太少了。最好用的練習工具就是錄影,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練習的時候幫他錄下來,然後回頭看看,據說鏡頭會把我們的演講缺點“放大”,孩子講的時候會有些什麼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小動作,眼神是不是飄忽不定,在哪個地方梗了一下,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如果孩子有公眾講話的機會,無論多小,都請努力和他一起準備哦。據說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的演講經歷之後,信心就會大增。

說到底,演講是一項具有表演性質的能力,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是基本功的訓練還是臨門前漂亮的一腳,都要好好“Be prepared”,沒什麼訣竅,就是要多練。我們看到能在臺上口若懸河的演講者,很多都是因為童子功打得牢。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演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的困難來自於從小缺乏相應的練習,沒有把它當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表達觀點的方式,而孩子如果從小就開始練習,有所準備,也許並不是什麼難事。

逃媽碎碎念

寫這篇文章時我更加想明白了,美國教育裡特別強調的幾樣東西,閱讀,寫作,演講,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又是演講的基礎。怪不得我感覺他們整個小學就只幹了一件事情:讀書。閱讀給寫作和演講提供內容和思想深度,寫作又給演講提供了條理和邏輯梳理能力。相對數理,美國很多學校更重視培養孩子的人文修養,而且,越是好的學校會越重視。特別是一些高端的私立中學,對孩子寫作演講能力要求非常之高。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培養工程師沒問題,但我們更要打造的是未來的CEO,未來的leaders!這種魄力咱也可以有^_^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