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培養還是尊重, 能力應該怎樣才能變強大?在教育的過程中, 爸爸媽媽總是會思考這兩個問題。
發現孩子的長處, 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要給予支持, 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符合兒童心理的教育觀點, 可是, 這樣想其實是走進了誤區。
誤區一、對孩子興趣和能力的理解, 有時候有著天賦的想法, 覺得孩子的興趣主要是個體的特質, 只能尊重。
誤區二、對孩子長處的理解, 有時候帶有主觀意識, 把那些自己理解的“長處”和特長、專長聯繫在一起。
但是, 孩子其實是在不斷發展的。 在他們身上其實存在著各種各樣能力的胚芽,
Advertisiment
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 其實是不被爸爸媽媽所知的正強化、一種成功體驗所引導, 反之, 孩子對一些事物沒有興趣, 其實是不被爸爸媽媽所知的負強化、是遇到失敗以後產生的心態。
興趣是培養的, 爸爸媽媽不但要去尊重孩子已經有的興趣, 同時還要去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 讓孩子獲得成功, 這樣孩子就有了更多的信心, 就會有更大的興趣, 這是培養興趣的要旨。 但是, 有時候強制孩子、或者要求太高導致孩子完成不了的話, 那麼產生的結果就是造成孩子興趣泯滅。
興趣是能力發展最根本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