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心理學研究表明, 6歲以前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良好時期, 一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 往往會抓住這一時期, 將孩子送進各種“興趣班”, 如繪畫班、提琴班、電子琴班、舞蹈班……對孩子進行專門的藝術訓練。

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重視對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 這對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開發孩子的右腦, 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都是很有益處的。 而且,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關心孩子的潛能發展, 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但是, 如果家長不適當地對待孩子的藝術潛能,

Advertisiment
就有可能把剛剛萌芽的藝術細胞扼殺在搖籃之中。

馬楠楠是一個5歲的女孩, 曾經活潑、開朗、興趣廣泛。 她的父母為了培養她的藝術細胞, 給她在舞蹈、體操、繪畫、書法、手風琴等幾個班都報了名。 從此, 楠楠每天都要忙於“上班”, 疲於練習, 一周內家長要到幼稚園三四次提前接孩子去上“班”。 週末就更忙了, 下了這個班, 上那個班。

這樣, 孩子不僅不能正常參加幼稚園的日常活動, 性格也逐漸變得非常浮躁, 做什麼事都安不下心來, 學什麼都不夠專心。 在幼稚園中, 其他孩子都生氣勃勃地玩耍, 而楠楠卻經常顯得很疲勞, 注意力也不易集中, 平時與小朋友的交往也逐漸少了, 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 一段時間下來, 本來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楠楠,

Advertisiment
在許多方面都明顯不如同班的其他小朋友了。 這樣的結果, 與家長預期的效果完全背道而馳。

其實, 要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並非只有進行專門訓練才能培養。 啟迪和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可以有多種管道, 多種形式。 關鍵是要調動孩子的興趣。 孩子只有感興趣了, 才會主動去學習, 去探索, 而不是被動地進行。

孫先生一開始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兒子孫超有特別的藝術天賦, 但是因為孫先生夫妻倆都很喜歡藝術, 經常收聽音樂或自己演奏樂器, 家中音樂聲不斷。 超超還不到l周歲時, 孫先生就常常托著他的小手按著音樂的節拍晃動, 並常常用筆劃一些小動物, 或用紙片做一些小玩具給孩子看。

Advertisiment

年復一年, 孩子慢慢長大, 音樂才能也開始顯露出來了。 小超超的樂感很強, 到了6歲就能練習拉小提琴, 並如癡如醉地閱讀音樂方面的書籍;他還能很自如地講出一個個音樂家的事蹟;能唱, 更會欣賞, 常常可以生動形象地講述樂曲的內涵……不僅如此, 超超對人也總是彬彬有禮, 且思維靈活, 交往能力較強。

從這兩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 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不一定非要上專門的“藝術班”, 也無須按成人的意願過早地對孩子進行定向培養, 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 要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最關鍵的是把藝術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怎樣通過一日生活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呢?首先, 就是要激發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其次,

Advertisiment
是要培養幼兒一些藝術表現的能力, 重點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創設藝術氛圍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場所。 優美的生活環境, 家長對美的濃厚情趣, 都可以使孩子從小直接受到藝術的薰陶和感染。

美國心理學家湯瑪斯·A.哈裡斯等人曾指出: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的“父母意識”, 即由父母或相當於父母的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經驗”, 將永久不衰地記錄在每個人的“人格”磁帶上, 它在人生的過程中會自動播放。

這種播放, 具有貫穿人生始終的強大影響。 比如, 父母喜歡音樂、理解音樂並善於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 那麼這種喜愛自然也會感染到自己的孩子。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傾向

Advertisiment

當發現孩子喜歡畫畫時, 可以有意識地多帶孩子觀察他感興趣的事物, 比如多帶他看一些別人畫的畫。 家長自己最好能通過畫畫把事物表現出來, 讓孩子明白, 我們是可以用筆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畫下來的;然後再為孩子準備紙、筆, 有意識地帶他一起畫, 教他用筆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

不過, 孩子早期表現出的各種興趣往往是不穩定的, 即使表現出扭扭唱唱或塗塗畫畫, 也不能簡單地推斷說孩子的藝術興趣點就在畫畫或唱歌上。 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 興趣點有可能是多方面的, 因為“兒童的藝術是兒童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是兒童認識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形式, 這也正是有的家長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一會兒喜歡畫畫, 一會兒又喜歡彈琴的緣故。

因此,家長不要過早、簡單地把孩子的藝術表現定位在某個方面,而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藝術興趣點,找准他的藝術敏感點,然後再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鄭先生在兒子鄭俊軍快3歲的時候,為他買了一副撲克牌,目的是讓兒子掌握撲克牌中的數字概念。可是,這副兵器撲克牌竟然讓小軍軍迷上了兵器。僅僅一兩個星期的時間,不論大人隨手拿起哪張牌,軍軍都能準確地答出牌上是什麼兵器。

撲克上的簡單說明,很快就難以滿足軍軍的求知欲了。於是,鄭先生先後為兒子買了“軍艦”“坦克”“飛機”等介紹兵器的兒童讀物,還找來一些成人普及兵器知識的畫冊,軍軍居然能抱著這些書半天不動,還經常能說出幾句軍事術語。

一天,軍軍很嚴肅地跟爸爸說:“爸爸,等我長大了,我也要造太空船,造航空母艦。”鄭先生簡直不相信這是出自3歲兒子的口,他激動地摟住兒子說:“兒子,你真棒,爸爸支持你。”

由於喜歡兵器,軍軍也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許多與兵器有關的字,比如“世界大戰”“日本”“大炮”“戰爭”等。

其實,孩子的學習潛能是極大的,關鍵要看家長怎麼開發。案例中的鄭先生,就是滿足了兒子愛好兵器的興趣並加以誘導,不僅達到了讓孩子認字的目的,還讓孩子得到了各種啟蒙教育。

循序漸進最關鍵

當發現孩子有藝術方面的興趣或才能時,可以送孩子到專門的訓練班去訓練。

但應該注意的是,家長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興趣,千萬不要逼迫孩子參加一些他們不感興趣的訓練。遇到孩子雖有興趣但又不能認真練習時,家長也不要著急,應該考慮訓練的時間、內容和形式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某項活動既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那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以免半途而廢。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孩子對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也是需要逐步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因此家長切忌急於求成。

此外,在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時,家長還要注意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讚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家長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鞏固自己的興趣,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也會自覺地努力練習,不斷取得進步。

一會兒又喜歡彈琴的緣故。

因此,家長不要過早、簡單地把孩子的藝術表現定位在某個方面,而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藝術興趣點,找准他的藝術敏感點,然後再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鄭先生在兒子鄭俊軍快3歲的時候,為他買了一副撲克牌,目的是讓兒子掌握撲克牌中的數字概念。可是,這副兵器撲克牌竟然讓小軍軍迷上了兵器。僅僅一兩個星期的時間,不論大人隨手拿起哪張牌,軍軍都能準確地答出牌上是什麼兵器。

撲克上的簡單說明,很快就難以滿足軍軍的求知欲了。於是,鄭先生先後為兒子買了“軍艦”“坦克”“飛機”等介紹兵器的兒童讀物,還找來一些成人普及兵器知識的畫冊,軍軍居然能抱著這些書半天不動,還經常能說出幾句軍事術語。

一天,軍軍很嚴肅地跟爸爸說:“爸爸,等我長大了,我也要造太空船,造航空母艦。”鄭先生簡直不相信這是出自3歲兒子的口,他激動地摟住兒子說:“兒子,你真棒,爸爸支持你。”

由於喜歡兵器,軍軍也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許多與兵器有關的字,比如“世界大戰”“日本”“大炮”“戰爭”等。

其實,孩子的學習潛能是極大的,關鍵要看家長怎麼開發。案例中的鄭先生,就是滿足了兒子愛好兵器的興趣並加以誘導,不僅達到了讓孩子認字的目的,還讓孩子得到了各種啟蒙教育。

循序漸進最關鍵

當發現孩子有藝術方面的興趣或才能時,可以送孩子到專門的訓練班去訓練。

但應該注意的是,家長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興趣,千萬不要逼迫孩子參加一些他們不感興趣的訓練。遇到孩子雖有興趣但又不能認真練習時,家長也不要著急,應該考慮訓練的時間、內容和形式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某項活動既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那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以免半途而廢。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孩子對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也是需要逐步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因此家長切忌急於求成。

此外,在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時,家長還要注意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讚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家長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鞏固自己的興趣,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也會自覺地努力練習,不斷取得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