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智力發展的水準如何, 言語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 許多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琴棋書畫各種專長, 卻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卓見成效的技能培養——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 言語表達的流暢、敏捷、精確, 一方面是孩子現有思維能力的反應, 同時又對孩子大腦發育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些家長在看待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上存在以下誤區:其一, 認為“說話誰都會”, 生活在這個環境裡, “慢慢長大了就會說清楚了”;其二, 認為沒必要培養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 把話說出來,
Advertisiment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呢?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與孩子平等交流”。 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 由孩子自己來表述;當孩子表述出現困難時, 換個角度進行提問, 或是給出一些提示, 切忌粗暴打斷或是由家長“代勞”。 例如, 家長讓孩子講講今天學到的故事, 許多孩子講了一句“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說不下去了, 此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什麼人呢?”“哪吒!”“哪吒都做什麼了?”“哪吒鬧海!”“是嗎?那你給我們講講哪吒鬧海的故事好不好?”……站在孩子的角度,
Advertisiment
學習“有效、準確”的表達, 組織自己的思維, 畢竟是個費腦筋的事, 因此, 父母在做到了“平等交流以後”, 還需要創設一個讓孩子願意“表達”的情境。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 遊戲情境不失為最佳選擇。 下面介紹幾個參考遊戲, 家長可從中尋找出更符合自己孩子實際情況的方法。
看誰說得快
媽媽做考官, 爸爸和孩子“同台競技”。
Advertisiment
你說我猜
Advertisiment
這個遊戲是鼓勵孩子把隨時想到的東西, 在不說出名字的情況下, 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 然後由爸爸媽媽來猜, 誰先猜到誰獲勝, 如果都能很快猜到, 表明孩子的表達非常成功, 應當給予適當獎勵。 媽媽可以先做示範:“我現在想吃一樣東西, 它紅紅綠綠的, 又圓又大, 咬一口特別脆, 明明這幾天午飯後都吃過的……”“是蘋果!”孩子回答。 剛開始的時候, 可以把要猜的東西集中在簡單的形狀、顏色、位置的描述上, 如吃飯時問“我現在想吃離我最遠的那盤菜, 裡面是紅色的東西, 媽媽, 你猜是什麼?”以後可以慢慢地涉及一些抽象的題材, 如“我長大了要當特別有本事, 專門搞發明創造的人, 爸爸你猜是什麼?”另外, 父母還應該鼓勵孩子從不同的方面,
Advertisiment
小小工程師
準備兩套相同的積木玩具, 分工如下:孩子當工程師, 媽媽當裁判, 爸爸當操作工。 工程師與操作工必須背向而坐。 工程師按某一圖紙搭建積木, 邊做邊說, 把當前選擇哪塊積木, 擺放在什麼位置, 如何擺放等一切細節, 詳細告訴操作工, 要求描述準確, 表達清楚, 同時操作工也按照指令搭建積木, 不清楚的地方及時向工程師提問, 工程師給予及時回饋。 限時一刻鐘, 看操作員最終能否和工程師搭建得一樣。 其間如果有任何違反規則的行為, 如操作回頭看, 裁判則要予以制止。 遊戲結束後, 全家人要一起總結經驗, 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工程師與操作員之間的“溝通”更加準確、順利。例如,在遊戲開始前,共同研究積木的每一個部件,統一稱謂;統一積木每一種擺放方向和位置的說法;搭建過程中工程師常常認為自己已經表述清楚,但操作工其實還有很多種擺放的可能性,此時操作工要與工程師及時溝通,確認積木正確的擺放方式。在熟悉遊戲的玩法後,可以互換角色。
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工程師與操作員之間的“溝通”更加準確、順利。例如,在遊戲開始前,共同研究積木的每一個部件,統一稱謂;統一積木每一種擺放方向和位置的說法;搭建過程中工程師常常認為自己已經表述清楚,但操作工其實還有很多種擺放的可能性,此時操作工要與工程師及時溝通,確認積木正確的擺放方式。在熟悉遊戲的玩法後,可以互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