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

當孩子參加運動競賽的時候, 在場外的爸媽往往比場內的孩子還緊張, 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巴不得自己能下去幫忙把球給搶過來。 爸媽重視孩子的體育活動固然是件好事, 但您怎樣看待孩子運動競賽的輸贏呢?

許多爸媽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 而所謂運動家精神, 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然而, 當孩子輸了比賽時, 您是否會一直責怪孩子, 或在事過境遷之後還在嘮叨:「你昨天如果 …… 就不會輸了」?如果您是以這種態度對待輸了比賽的孩子, 那麼其實您正在為運動家精神作最差的示範。

Advertisiment

參與運動競賽, 不管是接力賽跑也好, 打棒球、籃球也好, 參與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孩子可從中學習團隊合作, 也藉由意識到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分子, 而發展出正面的自我概念。 另外, 學習面對成功與失敗, 更是競賽活動所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一課。

爸媽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呢?

1.抱持「盡力就好」的態度。 鼓勵孩子主動參與競賽, 並且告訴他只要盡全力, 贏不贏都沒有關係。

2.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告訴孩子在團體中要接受團體規範, 也要確實遵守遊戲規則, 不可任意而為, 因大家不可能遷就他一人。

3.教孩子在挫折時平撫自己的情緒。 安慰因輸了比賽而沮喪的孩子, 輸贏在比賽中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

Advertisiment
沒什麼大不了, 也沒人會因此責怪他, 看開一點, 下次再加一點油贏回來就好啦!

4.教孩子尊重他人。 讓孩子知道, 即使是敵隊, 也是可敬的對手, 要一樣的尊重, 千萬不可在我方勝利時, 對對方隊員大加諷刺嘲笑, 或是在我方失敗時, 向對方報復泄忿。

5.示範如何表現運動家精神。 孩子若能從父母身上看到具體的運動家精神, 會比空洞地講道理更有說服力。 例如, 自己參加球類比賽時, 讓孩子也來觀戰, 不但要在比賽中表現出該有的風範, 並在賽後與對方隊員握手言歡, 讓旁觀的孩子體會「比賽就是比賽, 比完後大家還是朋友」的精神。

要孩子學會運動家精神, 大人的態度非常重要。 爸媽自己不可太在意孩子參加比賽時的輸贏,

Advertisiment
否則不但給孩子壓力, 也會使他把輸贏看得太重要, 而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 其實, 運動重在參與,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只要孩子在競賽中學得最寶貴的經驗及人生態度, 那就值得了, 沒有贏又何妨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