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財商從兩歲半開始

一般而言, 兩歲以前的寶寶對金錢、積蓄、品牌都是很難有清晰的概念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小傢伙越來越多地會問到一些關於錢的問題, 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認為錢是永遠花不完的。 作為父母, 該不該告訴小寶貝們錢從哪裡來的, 該怎麼花?業內人士建議, 培養孩子的財商要從兩歲半到三歲開始, 在他(或她)的成長過程中, 逐漸加入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所能理解的內容, 在日常的生活場景中培養孩子精明消費的意識。

場景一:

問:“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不能不上班嗎?”(寶寶3歲)

怎麼說:

不要對孩子說:“要是媽媽不上班,

Advertisiment
你就得餓肚子。 ”或者說:“媽媽也想跟寶寶整天在一起, 但不上班就掙不到錢, 就養不活你。 ”這樣的說法聽上去仿佛在說:工作是一件令人挺不愉快的事, 而為了孩子你才去接受它――都是孩子的錯。

不如告訴孩子, 你工作掙錢是為了提高全家的生活水準, 比如下個月帶孩子去香港狄斯奈樂園或為了買一輛新車。 你一定要強調工作給你帶來的收穫:眼界開闊, 有朋友, 處理事物的能力強, 敏捷。 告訴你的孩子, 你需要同事就像孩子需要幼稚園夥伴一樣。 你還可以讓孩子分享這種自豪感, 在假日加班時帶她一塊兒去你的辦公室, 讓她用你辦公室裡的飲水機並用廢棄的廣告紙疊紙飛機。

場景二:

問:“我的儲蓄罐裡有35元錢,

Advertisiment
我能把它都花了買一個娃娃嗎?”(寶寶4歲)

怎麼說:

如果你們曾經約定孩子有權支配她攢下的錢, 那就不要制止她, 儘管你可能認為那個娃娃值不了那麼多錢。 如果孩子是經過一番自我約束才攢下這筆錢的, 那他們就應該得到回報。 你用不著對她說:“你看, 你一個月只有10元零用錢, 35元錢你攢了三個多月呢, 我本指望你能買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比如一本圖畫書或一頂絨線帽……”孩子可能認為就她而言, 沒有什麼比那個娃娃更有意義了, 你為什麼不能讓她揮霍一次呢?只要這東西不是有損孩子身心健康, 就可以購買。 看到滿滿的儲蓄罐一下子就空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教訓, 敏感的孩子下次動用“老本”時, 自然會考慮值不值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場景三:

問:“為什麼你總愛買便宜貨?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寶寶4歲)

怎麼說:

要是你經常在家裡討論某超市的海報商品很便宜, 是不是週末開車去淘貨;或者你喜歡的靴子現在太貴了, 到春天快到的時候趕上減價, 你再去買;或者, 你們是不是應該去傢俱特價區買一對床頭櫃;要是碰巧你們在飯桌上還議論過經濟危機、裁員、減薪等話題, 半懂不懂的孩子就會擔心家裡很窮。 這事兒怎樣對孩子解釋呢?首先, 我們要對孩子灌輸的概念是:買便宜貨與貧窮無關。 只是為了花更少的錢買到同樣多的好東西, 這樣, 節省下來的錢可以幹更有意義的事, 比如看一場電影或資助災區的小朋友上學。

假若你的孩子超過五歲,

Advertisiment
可以教他如何尋找買便宜貨的資訊, 比如報紙中的超市特價海報, 把路上散發的洋速食優惠券帶回來;再比如收集週刊類雜誌中的打折剪角, 甚至從網上的休閒街區下載電子打折券……這樣可以慢慢把孩子培養成精明消費的高手。

場景四:

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濤濤家那樣買一面牆那麼大的彩電?”(寶寶4歲半)

怎麼說:

一聽到這樣的問題, 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太虛榮了!肯定也容易被收買。 ”又好氣又好笑之余, 父母可能會賭氣這樣回答:“那你搬到濤濤家住好了。 ”“下次見到濤濤媽媽問問她, 願不願意多養一個兒子。 ”與其這樣負氣作答, 不如據實回答:“因為我們還在還房貸, 所以暫時買不起大螢幕彩電。 ”用不著很愧疚,

Advertisiment
即使你們真的沒有濤濤父母掙得多, 也可以對孩子講明, 如果孩子只是由電視陪著, 我們會覺得他很可憐。

也許孩子會進一步刨根問底:“為什麼咱家沒有濤濤家有錢呢?”你可以抓住機會對他解釋職業和收入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演員比教師收入高, 為什麼有人寧願當作家也不想當收入更高的律師, 或者為什麼自己當老闆, 比受雇於人更有吸引力。

場景五:

問:“錢花完了嗎?到提款機上取就行了。 ”(寶寶5歲)

怎麼說:

不要氣哼哼地說:“錢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如果你的孩子親眼看到ATM機嘩嘩地吐出錢來, 你這樣的解釋只能讓他們更糊塗。

不如告訴孩子, 銀行的提款機實際上並不印鈔票, 它就像一個大存錢罐一樣, 為了安全, 你把工作掙來的錢存在裡面。你在提款機上取的錢,實際上就是你從自己存進去的錢裡取一部分出來,如果錢取完了,你就不能再讓它吐鈔票了。

如果這樣的解釋還是太抽象,你可以準備一張金額不足的卡,帶孩子去ATM機上操作,當孩子發現確實取不出錢來時,他就不會覺得你的卡是一個聚寶盆,無論怎樣使勁用,裡面都是滿的。

你把工作掙來的錢存在裡面。你在提款機上取的錢,實際上就是你從自己存進去的錢裡取一部分出來,如果錢取完了,你就不能再讓它吐鈔票了。

如果這樣的解釋還是太抽象,你可以準備一張金額不足的卡,帶孩子去ATM機上操作,當孩子發現確實取不出錢來時,他就不會覺得你的卡是一個聚寶盆,無論怎樣使勁用,裡面都是滿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