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位家長都知道這樣的道理: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可是, 當家長們面對著自己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突然摔倒了, 有哪位家長可以做到不管小寶貝兒, 真的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呢?
其實, 教子之道就是從這樣的簡單小事開始磨練孩子的性格、品質和責任心的。 就在這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的簡單舉止背後, 是一連串的人生哲理。
能力的培養:能走, 就可能會摔倒, 摔倒了, 就一定能夠爬起來。 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其實是讓孩子從理念上明確自己的事情必須要靠自己來做。 家長從一開始就不替代一切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意志力的培養:摔倒了要痛的, 可能還會摔破皮的, 這是家長最不可以忍受的眼前一幕。 可這恰恰就是教育的重點要素。 正是因為有疼痛的感覺, 才更要讓孩子學會感受、承受、忍受。 試想, 當孩子摔倒了, 一家人一齊湧上來, 是能夠避免摔倒呢?還是能減輕孩子的痛苦呢?
責任心的培養: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摔痛了還要自己忍受。 聰明的孩子, 在這些舉動中, 就會感悟出其中的道理, 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這樣, 孩子就會儘量不摔倒, 儘量不把自己摔痛。 一個孩子在正常的發育成長過程中, 就可以感受得到許多的深層內涵。
小朋友躍躍一歲零兩個月,
Advertisiment
亮亮十二個月大, 活潑好動, 但情緒波動比較大。 一不高興就動手打人, 要麼就咬人, 被咬的可能是爸爸媽媽或者是身邊的小朋友, 弄得別的孩子都躲著他。 有一次, 他蹣跚著學步時不小心被扶梯的鐵柱子絆倒, 哇哇哭了起來。
Advertisiment
洋洋是一個十三個月大的男孩子, 是遊樂場上的小明星。 雖然他的年齡不大, 可已經在幾層的滑梯上上下自如了, 他甚至可以自己沿著滑梯由下至上走上去。 人人都驚訝這孩子的平衡好, 獨立性強。 他的父母也總是在旁邊鼓勵他嘗試新的東西, 掌握更難的動作。 “想想辦法, 再試試, 你可以上去的。 ”我們經常聽他的父母這樣說。 通常的情況下洋洋摔倒了總是不哭。 有一次, 洋洋被地上突出的石子絆倒, 痛得呀呀地哭了兩聲。
Advertisiment
躍躍的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愛, 在無意識中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放在孩子腋下的手給了孩子足夠的保護, 可是減少了孩子自己練習平衡的機會。 孩子是在蹣跚踉蹌中學習掌握平衡能力, 同時通過犯錯誤來增強自我防範風險的意識。 “別人可以, 你不可以。 ”這樣的話語不僅挫敗了孩子勇於探索的精神, 同時貶低了孩子, 使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探索的精神和自信是孩子與生俱來最寶貴的品格, 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被無知的父母一點一滴地扼殺了。 當孩子長大後,
Advertisiment
亮亮的外婆為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暫時忘掉受到的傷害, 做了極不該做的行為――使用暴力。 孩子在驚愕之餘, 印象最深的將是自己如果受到傷害可以用暴力來解決。 亮亮的情緒不穩定, 愛打人、愛咬人的習慣, 根由於此。 想想那些在幼稚園裡因為愛打人而不受歡迎的小朋友, 那些在少年時代愛打群架被收容的孩子, 他們可能都是從小在家庭中養成了暴力的習慣。 我想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那麼, 請家長們從現在起就要警惕自己的言行。 亮亮外婆的行為還會給孩子注入另外一種不良品格的種子,孩子從中受到的啟示是:自己疼痛或感情受傷時,應該遷怒其他的物件或人。從小有了這一觀念,長大了就更加根深蒂固。愛計較抱怨別人,常感歎不公平,遇不快之事會耿耿於懷,自己情緒低落時無法輕易開解。這種性格在長大後對人的為人處事會有極大影響,使人很難融入社會。您希望您的孩子是這樣的嗎?如果不是,請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想想怎樣來塑造孩子好的品格。
洋洋的父母是教練型的父母。他們給洋洋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他們也使洋洋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同洋洋的父母交談,他們說:“我們主張父母應像運動員的教練一樣,給予孩子心靈的呵護,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己。同時教練要給運動員足夠的保護,好最大程度地減少孩子身體受傷的可能,並指導孩子心靈的自我健全發展。”做這樣的父母不容易,因為為了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父母有的時候要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父母應該適時放開牽著孩子的手),當然父母此時一定要加倍警惕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且隨時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因此,做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簡單,做一個教練型的父母更具有挑戰性。
日本的大島先生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愛,藏起一半。
大島先生有一輛漂亮的豐田小汽車,每逢節假日常常帶上全家人外出遊玩。可是,大島每天上班總是一個人駕車獨往,絕不讓10歲的兒子順道搭車上學。一天,兒子的氣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點兒困難,就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島斬釘截鐵地回答。兒子只好背著大書包沿著大街慢慢地向學校走去。當他艱難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橋時,突然發現爸爸正站在天橋底下等著他。大島見了兒子什麼也沒說,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兒子的淚痕,然後一手拉著兒子,一手為兒子提著大書包緩緩地跨上一級級臺階。
“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現在是學生,不能坐車上學。將來你長大有出息了,一定能買比爸爸這輛更好的轎車。”大島的眼圈有些發紅了。
大島先生這種特殊的育兒方式,不是丟失另一半愛,而是愛得更深沉、更科學,這才是父母應有的真正的愛。
亮亮外婆的行為還會給孩子注入另外一種不良品格的種子,孩子從中受到的啟示是:自己疼痛或感情受傷時,應該遷怒其他的物件或人。從小有了這一觀念,長大了就更加根深蒂固。愛計較抱怨別人,常感歎不公平,遇不快之事會耿耿於懷,自己情緒低落時無法輕易開解。這種性格在長大後對人的為人處事會有極大影響,使人很難融入社會。您希望您的孩子是這樣的嗎?如果不是,請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想想怎樣來塑造孩子好的品格。洋洋的父母是教練型的父母。他們給洋洋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他們也使洋洋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同洋洋的父母交談,他們說:“我們主張父母應像運動員的教練一樣,給予孩子心靈的呵護,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己。同時教練要給運動員足夠的保護,好最大程度地減少孩子身體受傷的可能,並指導孩子心靈的自我健全發展。”做這樣的父母不容易,因為為了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父母有的時候要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父母應該適時放開牽著孩子的手),當然父母此時一定要加倍警惕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且隨時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因此,做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簡單,做一個教練型的父母更具有挑戰性。
日本的大島先生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愛,藏起一半。
大島先生有一輛漂亮的豐田小汽車,每逢節假日常常帶上全家人外出遊玩。可是,大島每天上班總是一個人駕車獨往,絕不讓10歲的兒子順道搭車上學。一天,兒子的氣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點兒困難,就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島斬釘截鐵地回答。兒子只好背著大書包沿著大街慢慢地向學校走去。當他艱難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橋時,突然發現爸爸正站在天橋底下等著他。大島見了兒子什麼也沒說,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兒子的淚痕,然後一手拉著兒子,一手為兒子提著大書包緩緩地跨上一級級臺階。
“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現在是學生,不能坐車上學。將來你長大有出息了,一定能買比爸爸這輛更好的轎車。”大島的眼圈有些發紅了。
大島先生這種特殊的育兒方式,不是丟失另一半愛,而是愛得更深沉、更科學,這才是父母應有的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