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父母可以這樣做

我兒子快5歲了, 很要強, 不允許別人比他強!他和小朋友一起寫字, 他寫錯了, 我告訴他寫錯了, 他立馬把紙撕了。 我告訴他不要洩氣, 重新來寫, 可是他把新遞給他的紙又撕了。 類似這樣的事頻繁發生, 我該怎樣辦, 怎麼能引導他不亂發脾氣?

破除不必要的“完美主義”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孩子無法接受錯誤, 他覺得錯了就是不好的事情, 感到羞愧, 有挫折感。 對我們成人來說, 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夠委婉了, 而且也明明鼓勵你了, 為什麼你不能接受呢?而事實是, 不管我們用怎麼委婉的方式說出來, 其實質還是他錯了要改嘛。

Advertisiment

我家孩子5歲多的時候, 上學前班(美國學前班是義務教育的第一年), 老師會給他們一些很簡單的練習。 有時候他做錯了, 我都不直接指出來, 我說:“這個地方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或者“這個地方你再想一想。 ”有時候我說:“做完了我們來檢查一下。 ”剛開始他都接受不了, 因為他知道他做錯了, 常常沒等我話說完就跑了, 我也不強迫他。 然後我就換一種說法, 比如:“這個題還挺難的呢, 媽媽小時候7歲才學, 讓媽媽看看, 現在還會不會做。 你在這裡看著, 如果媽媽不會, 你幫媽媽好不好?”這樣他就不跑了, 看著我讀題、做題。 有時候我故意做錯, 他給我指出來, 我就改正, 然後說:“謝謝你幫我檢查, 這下我以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了。

Advertisiment
”漸漸他也知道:哦, 原來做好了題, 檢查是這麼一回事。 過了一段時間, 我再跟他說:“這個地方你來檢查下。 ”他就不再抗拒了。 等到6歲的時候, 還會自己主動要求來檢查一下。 我通過我自己的行動告訴他:你看, 我們這樣做就是檢查。 檢查有時候能發現錯誤, 其實錯了也沒什麼, 改過來就好了。 這樣能幫助我們學到新東西。 慢慢地, 他就不再在我讓他檢查的時候抗拒或者發脾氣了。

孩子小時候往往容易完美主義, 而且覺得爸爸媽媽不會犯錯, 老師不會犯錯。 所以他自己有一點錯, 就特別不能容忍, 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 有時候別人都還沒說他, 他自己都受不了, 會發脾氣。 我家孩子5歲多彈鋼琴, 彈錯的時候他自己覺得非常有挫折感,

Advertisiment
生自己的氣。 所以我也向孩子灌輸:每個人都是普通人, 是普通人就會犯錯。 沒有必要為犯錯感到不能容忍。 和孩子練琴, 我有時候看錯譜, 趕緊利用機會說:“啊, 媽媽看錯了, 你看, 媽媽是普通人, 不是超人, 是普通人有時候就會犯錯。 有錯不要緊, 改過來就好了。 ”上鋼琴課, 老師也很配合我, 當老師有口誤的時候, 我們也趕緊利用機會說:“哦, 老師也是普通人, 有時候老師也有錯。 不過你看, 現在我們發現了, 改過來了, 就好了。 ”孩子慢慢大了, 就能破除不必要的完美主義, 能坦然面對錯誤, 並且從錯誤中學習。

坦然面對錯誤和挫折

孩子面對錯誤或者失敗的態度, 往往是受父母的態度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 孩子對失敗的害怕往往在5~9歲期間受父母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害怕失敗, 那麼孩子往往也害怕失敗;如果父母經常讓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尚達不到的事情, 孩子從中學習到的是對失敗的害怕, 那麼他就不能面對自己的錯誤, 不能接受挑戰, 因為接受挑戰就意味著要冒失敗的險。

有些父母不由自主地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有很多表達愛的行為, 比如和孩子一起慶祝, 給孩子買東西;而在孩子表現不太好的時候卻和孩子一起生氣、傷心, 不知道怎麼真正引導孩子面對困難, 孩子只會感受來自父母的消極情緒, 而感受不到真正的愛。 這樣的孩子往往變得低自信, 害怕錯誤, 害怕失敗。

還有些時候, 當發現孩子的錯誤時, 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糾正孩子的錯誤,

Advertisiment
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資訊:錯誤是不好的, 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很多孩子對自己出錯不能容忍, 對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很抗拒, 拒絕聽。 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從錯誤中學習而進步。 父母有時候會想, 我及時指出你的錯誤, 是為你好, 不指出來你怎麼能進步呢?不指出來是不是你會一直錯下去呢?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他們的學習方式是試誤。 他們在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 經常會嘗試不同的辦法。 當發現一種辦法行不通, 他們會想辦法去嘗試另外一種。 所以, 父母不要迫不及待地去糾正他們。 有時候給他們一些思考和嘗試的時間, 讓他們能夠從容地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 自己去糾正錯誤或者發現更好的辦法, 這樣既能加深他們的思考,也更能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還有些時候,父母眼裡的錯誤根本就不是錯誤。比如4歲多的孩子寫字,沒有寫好或沒有寫對,我們需要耐心對待。因為4歲多的孩子,手指的精細動作仍然在發展,對字的認知還在繼續發展,有些孩子會把數字寫反,或者寫得上下顛倒,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發展階段。為人父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4歲多的孩子願意練習、寫字已經很好了,就讓他們反復嘗試,不需要讓他們寫得很規範或者必須寫對,一寫錯就馬上指出來。我家孩子4歲多的時候寫字,有時候他單詞沒拼對,就用力擦,把本子都擦破了。我也不批評,也不著急,大概這是他自己發洩挫折的一種方式。我有時候摸摸他的頭,安慰說:“別著急。”過了半年,他手指的精細動作發展更好了,而且對寫字這件事也更有感覺了。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有進步的時候,這種喜悅不同于“父母矯正他,讓他寫對”的喜悅,自我實現的喜悅更強烈,更有成就感。

幫助孩子從挫折中學習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父母要幫助破除孩子不必要的完美主義,讓孩子認識到不完美有不完美的價值。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會永遠不犯錯誤,永遠成功。恰恰相反,很多成功的人,是經歷了很多失敗的體驗,從失敗中學習才獲得成功的。

當孩子有困難或者出錯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引導他們坦然面對,更要引導他們如何積極地從錯誤中提高。所以說我們要改變孩子看問題的角度,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強調的,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怎麼解釋這個世界非常關鍵。同樣的事情,比如,孩子去參加舞蹈演出,一個動作沒做好,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這樣的錯。如果家裡有嚴格對待錯誤、從來不容忍錯誤的父母的孩子,很可能不能面對這件事,覺得很失敗,無臉見人,而且有可能會想:都是我太笨,我永遠也完成不好這個動作等等。這樣地看問題角度就會讓孩子深陷于對自己的失望中,也無法從困境中走出來。而家裡有容忍錯誤、不要求完美的父母的孩子,可能會想,我這個動作沒做好,這確實是這一組動作裡最難的。我做這個動作水準不夠穩定,我應該再問問老師,看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提高。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積極面對這個世界,積極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的思路應該從譴責自己、沉浸在悲傷中走出來,思路要轉移到積極的方面,比如: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哪裡可以再提高,怎麼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把悲傷或者鬱悶的心情轉移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學會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準。

當他們獲得進步以後,我們要稱讚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和具體的一些方法、行為,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及要獲得成功背後需要哪些品質和行動,而不是泛泛地說些“你很聰明,你很努力”這類空洞的話。只有具體的稱讚才能讓他們以後在同樣或者類似的情況下,運用類似的方法和策略。

有時候孩子感到很有挫折感,是因為他們的願望往往很大,或者父母對他們的要求過高,一時間實現不了。當他們為了達到這個遠處的目標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往往會變得喪失自信,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父母要説明孩子進行目標分割,把一個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讓每一個小目標都成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想。當分成小目標後,孩子通過努力和思考做到了,往往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增強信心,也會越來越願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所以,當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無法面對困難,或者父母覺得這個孩子,怎麼一點兒都說不得呢,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從幾個大的方面去改變孩子對錯誤和困難的看法和態度,並具體去説明他們從錯誤中進步。

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父母可以這樣做:

1.經常對孩子說:“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會犯錯。沒有必要為犯錯感到不能容忍。”

2.當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父母不要迫不及待地去糾正他們。有時候給他們一些思考和嘗試的時間會更好。

3.當孩子有困難或者出錯的時候,父母不僅僅要引導他們坦然面對,更要引導他們如何積極地從錯誤中提高。

4.父母要説明孩子進行目標分割,把一個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讓每一個小目標都成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夢想。

父母的這些做法,會讓孩子害怕失敗:

1.父母害怕失敗,那麼孩子往往也害怕失敗。

2.對孩子要求過高,經常讓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尚達不到的事情。

3.孩子表現不太好的時候只會和孩子在一起生氣、傷心,而不知道怎麼真正引導孩子面對困難。

4.當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樣就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資訊:錯誤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 

這樣既能加深他們的思考,也更能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還有些時候,父母眼裡的錯誤根本就不是錯誤。比如4歲多的孩子寫字,沒有寫好或沒有寫對,我們需要耐心對待。因為4歲多的孩子,手指的精細動作仍然在發展,對字的認知還在繼續發展,有些孩子會把數字寫反,或者寫得上下顛倒,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發展階段。為人父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4歲多的孩子願意練習、寫字已經很好了,就讓他們反復嘗試,不需要讓他們寫得很規範或者必須寫對,一寫錯就馬上指出來。我家孩子4歲多的時候寫字,有時候他單詞沒拼對,就用力擦,把本子都擦破了。我也不批評,也不著急,大概這是他自己發洩挫折的一種方式。我有時候摸摸他的頭,安慰說:“別著急。”過了半年,他手指的精細動作發展更好了,而且對寫字這件事也更有感覺了。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有進步的時候,這種喜悅不同于“父母矯正他,讓他寫對”的喜悅,自我實現的喜悅更強烈,更有成就感。

幫助孩子從挫折中學習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父母要幫助破除孩子不必要的完美主義,讓孩子認識到不完美有不完美的價值。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會永遠不犯錯誤,永遠成功。恰恰相反,很多成功的人,是經歷了很多失敗的體驗,從失敗中學習才獲得成功的。

當孩子有困難或者出錯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引導他們坦然面對,更要引導他們如何積極地從錯誤中提高。所以說我們要改變孩子看問題的角度,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強調的,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怎麼解釋這個世界非常關鍵。同樣的事情,比如,孩子去參加舞蹈演出,一個動作沒做好,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這樣的錯。如果家裡有嚴格對待錯誤、從來不容忍錯誤的父母的孩子,很可能不能面對這件事,覺得很失敗,無臉見人,而且有可能會想:都是我太笨,我永遠也完成不好這個動作等等。這樣地看問題角度就會讓孩子深陷于對自己的失望中,也無法從困境中走出來。而家裡有容忍錯誤、不要求完美的父母的孩子,可能會想,我這個動作沒做好,這確實是這一組動作裡最難的。我做這個動作水準不夠穩定,我應該再問問老師,看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提高。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積極面對這個世界,積極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的思路應該從譴責自己、沉浸在悲傷中走出來,思路要轉移到積極的方面,比如: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哪裡可以再提高,怎麼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把悲傷或者鬱悶的心情轉移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學會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準。

當他們獲得進步以後,我們要稱讚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和具體的一些方法、行為,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及要獲得成功背後需要哪些品質和行動,而不是泛泛地說些“你很聰明,你很努力”這類空洞的話。只有具體的稱讚才能讓他們以後在同樣或者類似的情況下,運用類似的方法和策略。

有時候孩子感到很有挫折感,是因為他們的願望往往很大,或者父母對他們的要求過高,一時間實現不了。當他們為了達到這個遠處的目標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往往會變得喪失自信,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父母要説明孩子進行目標分割,把一個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讓每一個小目標都成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想。當分成小目標後,孩子通過努力和思考做到了,往往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增強信心,也會越來越願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所以,當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無法面對困難,或者父母覺得這個孩子,怎麼一點兒都說不得呢,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從幾個大的方面去改變孩子對錯誤和困難的看法和態度,並具體去説明他們從錯誤中進步。

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父母可以這樣做:

1.經常對孩子說:“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會犯錯。沒有必要為犯錯感到不能容忍。”

2.當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父母不要迫不及待地去糾正他們。有時候給他們一些思考和嘗試的時間會更好。

3.當孩子有困難或者出錯的時候,父母不僅僅要引導他們坦然面對,更要引導他們如何積極地從錯誤中提高。

4.父母要説明孩子進行目標分割,把一個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讓每一個小目標都成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夢想。

父母的這些做法,會讓孩子害怕失敗:

1.父母害怕失敗,那麼孩子往往也害怕失敗。

2.對孩子要求過高,經常讓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尚達不到的事情。

3.孩子表現不太好的時候只會和孩子在一起生氣、傷心,而不知道怎麼真正引導孩子面對困難。

4.當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樣就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資訊:錯誤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