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寶寶想像力的十大準則

豐富的想像力對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優秀教師、美國教育新聞網專欄作家艾倫·漢斯克維茲認為, 培養想像力應遵循十大準則。

第一準則:

不只有美術和音樂才能開發想像力。 艾倫認為, 啟發和引導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積極主動地思考像誰發明了錢包和為什麼發明車輪等實際問題, 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當然, 最好是給孩子一個明確可以解決的問題, 慢慢加以啟發和鼓勵。

第二準則:改變固有思路。 想像力最大的敵人是接受現實, 一成不變。 為開導學生, 美國教師採用了幾種非常簡單訓練方法,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動腦筋。 比如, 啟發學生尋找去某個商店的新路線, 用雙手寫字等。 父母也可以參考, 這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迫使孩子開動思維。

第三準則:從小事入手, 腳踏實地。 艾倫認為, 孩子不應為重新設計一種新餐刀而大傷腦筋, 也不要為重新發明輪子而想入非非。 要點點滴滴滴從小事入手, 腳踏實地。 引導他們從木制刀具想到雙面刀具的轉變, 然後聯想到為增加多用性而大膽創新。

第四準則:多接觸新事物。 注意觀察是開發智力和想像力的最佳途徑。 一個沒有接觸到新鮮事物的人免不了因循守舊, 缺乏獨特的思維和見解。 讓想像力在幼小的心田裡馳騁, 必須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積累的經驗越多,

Advertisiment
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越廣。

第五準則:別對孩子最初的想像力品頭論足。 動不動就告訴孩子什麼是好主意什麼是壞主意, 不是一種積極培養他們獨立思維的好方式。 青少年的好主意並不能僅以常人眼光來看待, 家長要懂得好事多磨的道理, 給孩子們時間, 他們的想像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不然有傷他們的自尊。

第六準則:對孩子的作品多提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家裡的牆上貼滿了孩子們的作品。 但除了誇獎外, 很少有人對這些作品提出疑問, 但提問可以激發想像力, 給他們的想像發出必要的挑戰。 比如, 問孩子為什麼要那樣畫樹, 也許就會暴露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觀察過樹。 他們以後就會畫出有細小枝條的樹。

Advertisiment

第七準則:玩新玩具不如創造新玩法。 創造新事物固然重要, 但有時創造一些已存在的東西, 也可以刺激他們的想像力。 很多時候, 孩子玩玩具盒比玩玩具更起勁。 他們在玩盒子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如果大人用新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 結果就是孩子接連不斷地要新玩具, 而不是創造新的玩法。

第八準則:不要吹捧孩子的進步。 避免對孩子的想像誇大其詞, 把小小的改進說成天才的變革。 在鼓勵青少年時, 最重要的是鼓勵他們的進步, 而不是對他們吹捧。 如果在課堂上老師過於誇獎某一個學生的進取, 滿足一兩個學生的虛榮心, 一定會不自然地傷害其他學生的自尊, 無助于孩子們之間的合作。

Advertisiment

第九準則:始終保持開放的思想。 要經常積極主動地尋找鼓勵更多更有價值創造的途徑。 在一個靠固定答案獲取高分的時代, 保持思想的開放性是異常困難的。 知識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 而想像力使得知識不斷增長。

第十準則: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鼓勵孩子對創造過程的理解, 不片面強調最後作品的重要性。 一個成熟的作品, 只是孩子某一次的探索。 在沾沾自喜之時, 要考慮能否每次都如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