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寶寶打好英文基礎

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 越來越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好好地立足社會。 英語, 這門國際化的語言, 已成為新新人類不可或缺的對外交流工具, 多了這門語言, 相當於多了一樣武器, 更加不畏這種強勢競爭。

與我小時候的社會環境不一樣, 現在很多父母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如何學好英文的問題了, 從另一個角度可以反映出, 社會對這一方面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

要想掌握這門語言, 該從何時開始學習, 又該如何去學好呢?很多新父母都為這個問題煩惱。 云云經常會被問到這些問題,

Advertisiment
也因此認認真真想過這些問題, 假如我將來有了寶寶, 該如何讓他/她把英語學好呢?畢竟小孩子學英文跟成年人學英文是有不同的。 說到這裡, 我首先要申明一點, 以免又被人誤會。 我不是甚麼所謂的教育家或老師, 我只是一個學過很多年英文的普通人, 曾經去國外留學了一段時間, 受過中西方教育, 從中真正感受到中西方教育的異同, 所以才會對學英文有些自己的見解, 可能說不上獨特吧。 我是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 也是第一次坐下來認認真真地思考這些問題。 如文中有寫得不當之處, 歡迎指正!

父母心態要端正 培養興趣很重要

在談到學英文的方法之前, 首先要端正父母的一個態度。

Advertisiment
畢竟是你想你家寶寶學好英文, 努力是靠雙方的, 孩子究竟是小, 不懂事的, 要想他/她學得好, 你就得懂得怎麼去指導他/她。 這裡說的指導不是說要你手把手教他/她英文, 畢竟不是每個父母都懂英文的, 這裡說的是把你的心態放平, 張持有度, 然後給他/她指引一條好路。 只要這麼做, 寶寶才會跟著你的感覺走。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望子成龍”的心態, 希望孩子早日成才, 於是, 從小就讓孩子參加這個那個培訓班的, 把孩子的星期六日都安排得滿滿。 我有個親戚的孩子, 從小就參加各種訓練班, 甚麼芝麻街英語班、美術班、鋼琴班、舞蹈班, 曾經看過她的一張排程表, 星期六日都安排地滿滿的, 幾乎沒有了自己的時間。 當時我想,

Advertisiment
這孩子以後可能會是個全才。 後來的一天吃飯, 席上, 孩子的媽媽說了孩子幾句, 說孩子不認真考級(鋼琴)。 看她孩子聽得悶悶不樂的, 我就陪她出去逛逛, 我說:“像你這樣有這麼好的機會學鋼琴多好啊, 我小時候也很想學鋼琴的, 可是家裡小, 根本就無法放鋼琴。 ”未料孩子哇的一聲哭了, 似乎是忍了好久的眼淚, 山洪爆發, 一發不可收拾, 她哭著說:“其實我一直很討厭學鋼琴, 學鋼琴很辛苦很辛苦, 我想學小提琴的, 可媽媽不讓。 ”看著她哭, 聽她這麼一說, 我的心都酸了, 唉, 真苦了孩子。

我在這裡不是批判父母的這種做法, 其實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都是希望孩子多學點本領, 將來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可是他們沒站在孩子那邊想事情,

Advertisiment
沒聽聽孩子的聲音, 而是把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安插到孩子身上。 愛, 過了度了。 大家都知道, 把一些沙子放在手心上, 如果輕輕地握著, 沙子會很安然地躺在那兒, 如果把拳頭握緊了, 沙子反而而嘩啦啦地從縫隙間漏出去。 愛, 同樣是如此道理, 如果你想他乖乖地順著你的感覺走, 你就不要“太用力”地去愛。 如果你想孩子學好英文, 首先你要多做換位思考, 多站在他的角度想問題, 而且不要讓他感覺到有很大壓力, 不要逼迫他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 換一種方法去“引導”他/她去做, 我相信, 他/她會順著你的感覺走的。 父母要扮演的角色不是“教員”, 而是“指導員”——引導孩子走父母認為正確的路。 要如何才能“指導”好呢?就要從“感覺”開始。
Advertisiment
我認為初生到學前是培養“感覺”的最好時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 尤其是初生兒, 思想很單純很單純, 好比一張白紙, 你寫甚麼在上面都會被統統吸收掉。

培養“感覺”, 其實就是培養“興趣”。 學英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只要有感覺, 才能熬得過去, 才可能學好。 這裡我們說到的是培養對英文的興趣, 對英文的感覺, 也就是所謂“語感”了。 對於“語感對英語的重要性”, 這個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學英文要從小開始》就談過了, 在這兒也就不再重複。 在這兒要深一步談的是“如何培養語感”。

[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