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寶寶物權意識的方法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 有可能是因為好奇, 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 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 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 現在讓弟弟先玩。 ”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 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 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 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 什麼是不可以的。 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 在拿起來之前, 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 也許不瞭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

Advertisiment
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 可以告訴媽媽, 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 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瞭借與偷之間的差異, 及其不同的後果, 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 讓他瞭解偷”, 是不對的行為, 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瞭解, 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 是需付出代價的。 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 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 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 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 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 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Advertisiment
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 應先瞭解其動機, 再做適當的處理。 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 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 父母若能尊重孩子, 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 有了自尊心, 就不會輕易去拿(偷), 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 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 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 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 借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 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 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 以後媽媽再買給你。 ”說完也就忘了, 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 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讚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

Advertisiment
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 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 如:你真乖, 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 ”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 在鼓勵和讚美之下, 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 就要切實遵守。 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 今天可以, 明天卻又不可以, 朝令夕改, 會使孩子莫名其妙, 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1、有效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 借著溝通可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 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