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寶寶獨立思考能力方案

1歲多的寶寶已經初步有了獨自玩耍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 你突然發現寶寶在客廳裡自言自語, 而且好一會兒也沒有叫媽媽陪。 走近一看, 卻發現小傢伙正一本正經地和毛絨玩具們說著“外星人”的語言。 這是寶寶在享受獨自遊戲的樂趣。 別打擾他, 更不要笑話他。 這樣的自娛自樂正是寶寶獨立玩耍的開始。

寶寶獨立思考能力從小培養

方案1 親子閱讀 邊看邊想

給寶寶提個問題

媽媽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畫面的內容和孩子的實際水準, 設置一些問題, 引領寶寶去想。 當然, 也可以引申開來:“汽車越來越遠和越來越近,

Advertisiment
我們看起來會有什麼不同?”這樣, 把書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拓展了孩子的思路。 如果媽媽和寶寶互換角色, 相信寶寶會更有興趣。

方案2 在遊戲中“動腦”

耐心等待

在遊戲的時候, 寶寶經常會因“走投無路”而發出“求救”信號。 這時, 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氣, 讓他有時間自己琢磨琢磨:還有沒有別的路可走?如果不行, 媽媽可給一點提示, 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 比如啟發昭昭:“想想看, 在漏斗放進瓶子之前, 怎樣才能讓它不漏呢?”然後鼓勵寶寶自己去嘗試。 這有助於孩子從小學會從多種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 使之終身受益。

走出家門

博物館、科技館也是孩子的好去處, 不過, 這需要媽媽和寶寶一邊看一邊聊:“如果恐龍復活了,

Advertisiment
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假如沒有竹子, 還會有大熊貓嗎?”便於孩子根據眼前的事物, 聯想到更多的內容, 養成遇事思考的習慣。

方案3在“破壞”中研究

先自己試試看

童童盯著萬花筒看了好一陣, 隨後擺弄來擺弄去, 終於, 把它的外殼拆下來了, 發現裡面有三片鏡子, 有小花片, 還有塑膠盒。 噢, 原來如此!看明白了, 童童試圖把萬花筒復原, 卻屢試屢敗。 他跑到媽媽跟前, 指著一堆“零件”說:“壞了!”

面對這種情況, 媽媽如何應對?比較好的方法是, 平靜地對孩子說:“寶寶先回憶一下剛才是怎麼一點點拆下來的, 再自己想想辦法, 說不定你能裝好呢!”然後, 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自己解決難題。 如果過一段時間孩子還弄不好,

Advertisiment
媽媽再來和他共同解決難題。 如此, 孩子就經歷了一個思考的過程, 從中受益。

總有新的玩法

“舉一反三”地玩同一種玩具, 對鍛煉寶寶的思考能力大有好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孩子最喜歡的, 是那些他們可以自己決定怎麼玩的玩意兒, 比如積木、橡皮泥、拼插玩具、折紙, 甚至是那些日常用品。 因此, 父母儘量在這些司空見慣的物品中, 啟發孩子去發現它們與眾不同的玩法和用途, 比如一個紙盒子, 既可以裝東西, 又可以當帽子。

寶寶兩歲後會越來越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而適應獨自玩耍的寶寶, 在和小夥伴的相處中會表現出明顯的主動和積極的遊戲能力, 為日後入園後的集體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Advertisiment
同時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不會太過依賴家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