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寶寶獨立要從小培養

3―6歲兒童獨立性不好的表現

1、在家中, 不承擔或很少承擔家務;

2、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起居被照顧得很細;

3、孩子的要求, 一般都能夠得到儘量的滿足;

4、與夥伴發生爭執時, 總是立即找老師或父母解決;

5、別人說什麼, 他一般很少提出反對意見;

6、出門在外, 會表現出不習慣、不適應的特性;

7、很少與別的小夥伴參加戶外活動;

8、房間、衣物、文具一般都由父母收拾;

9、當父母不在身邊時, 常感到擔心和憂鬱;

10、到新的場合或人多的地方不久就要求離開或自己跑掉;

11、沒原因或因為小事就不願意上幼稚園;

讓孩子學會生存

Advertisiment

從小就培養寶寶獨立性,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然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舉個例子來說, 有個小朋友叫做笑笑。 笑笑剛上幼稚園小班, 她不但能自己吃飯、穿衣, 還能幫老師擦桌子, 搬凳子呢。 笑笑2歲起, 媽媽就不厭其煩地教她使用勺子和筷子, 讓她學習自己吃飯。 媽媽還鼓勵笑笑自己穿衣服、疊被子。 有時笑笑完成得不好, 但媽媽總是耐心地鼓勵她。 現在, 笑笑穿衣、吃飯、疊被褥都是自己來, 有時候她還學著洗自己的小襪子。

笑笑媽媽從小就培養培養寶寶獨立性, 笑笑現在走到哪裡都能夠自己照顧自己。 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融入新的集體。 笑笑媽媽作為過來人, 通過自己的經驗, 對年輕媽媽們有些小建議。

Advertisiment

培養寶寶獨立性建議一:支持孩子自己來

從兩三歲開始, 孩子常常會說:“我自己來”、“我自己吃”、“我自己走”, 這表明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有了按照自己意願行事的要求。

這時, 媽媽就要滿足孩子的獨立願望, 支持孩子“自己來”。 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 媽媽儘量支持他自己做, 哪怕孩子一開始會做不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媽媽要不斷擴大孩子“自己來”的範圍, 讓孩子從自己照顧自己, 慢慢向幫助做家務等事情擴展。

培養寶寶獨立性建議二:強化孩子的獨立自豪感

在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 媽媽不妨多誇獎孩子, 讓孩子體驗到獨立的喜悅。 比如:“寶寶今天能夠自己穿衣服了, 真棒!”“寶寶今天能夠自己疊被子了,

Advertisiment
真能幹!” 媽媽也可以用積極的情緒幫助孩子來描述這種感覺。 比如:“今天, 我能夠自己吃飯了, 我真高興!”“我能夠幫媽媽拿東西, 我真快樂!”漸漸地, 孩子會對自我照顧產生一種自豪感, 從而更傾向於自己照顧自己。

培養寶寶獨立性建議三:向孩子示範自我照顧的方法

訓練孩子自我照顧時, 媽媽應該堅持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 穿脫衣服, 應該先教孩子自己脫褲子、脫鞋子, 然後再教孩子穿的方法。 如果孩子暫時不會, 媽媽不要呵護或責駡孩子, 更不要為了省事而代勞, 可以慢慢練習, 而且要堅持天天學、天天練, 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這樣我們雖然在鍛煉孩子的時候會費些心力,

Advertisiment
但是這可以免去後續的種種麻煩, 就比如說那種只會學習文化, 不懂生活的人。 我們教孩子自己生存, 學會獨立也是在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啊。 只要孩子學以致用了, 用的好了, 我覺得先學什麼都不是問題, 不會耽誤文化課。 這麼長時間呢。 不在那一天半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