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小學生需具備良好品質

每個家長都很疼愛的自己的孩子,幼兒學前大班入小學, 既是一個從學前期進入學齡期的重要階段, 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 他們要從以遊戲為主的活動內容進入以學習為主的生活。 為了讓孩子們更能適應學校的生活。 我們從大班開始,提前為孩子們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 首先在第一學期:重點以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初步的知識經驗準備為主。 其次第二學期:以入學的心理準備、模擬課堂、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社會和生活適應力的培養為主。

小幼銜接我們做了以下重點工作, 同時和家長分享這些經驗。

Advertisiment

一、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就是其中之一

孩子上了小學, 學習就成為他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這與在幼稚園更多的以玩為主的活動形式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沒有在入學前做好這方面的必要準備就會對今後的學校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 多年從事小學低年級教學的老師常向我們回饋這樣一些情況:有些孩子不知道要回家及時完成老師留的各種口頭、書面或是實際行動類的作業;還有些孩子在學校不能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種任務……針對這些孩子的問題, 目前我們幼稚園很重視對大班幼兒任務意識的培養, 比如, 升入大班後, 幼兒教師會常常有意識地佈置一些口頭作業。 這些口頭作業由易到難,

Advertisiment
是孩子能做到和感興趣的事情, 不一定是書面作業, 可以包括各種形式的任務, 比如週一來幼稚園時帶一個易開罐;帶一幅和爸爸媽媽合作的畫;說一段自己的所見所聞;有時老師會請小朋友把今天學習的兒歌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然後由爸爸媽媽記錄下來, 第二天由孩子轉交給老師……這時家長要注意及時配合教師的要求, 明白老師這樣是為了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教育目的。 在具體的做法上可以採取有意識地提醒和及時鼓勵的方法, 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教師剛才留的任務是什麼?”“你打算怎樣做?”在快到上幼稚園之時, 如果孩子能夠主動和積極地完成任務, 家長要及時給與肯定和讚揚,
Advertisiment
強化孩子的意識;如果孩子忘記了還有沒完成任務, 或堅持性不夠還沒有完成、不想完成時, 家長應該給與及時的提醒、幫助和鼓勵, 而不是在老師面前替孩子找藉口和理由——輕易地錯過培養孩子任務意識的機會。

二、培養准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

適齡兒童在進入小學以後, 會感到與幼稚園的生活相比有著方方面面的不同。 比如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小學裡, 許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顧自己,

在幼稚園我們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遊戲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 比如整理小書包比賽、穿脫衣服比賽、對錯問答遊戲等, 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

孩子上了小學必須能自己管理自己,

Advertisiment
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 整理書包, 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 ( 喝水、入廁、遊戲等 )。 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 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稚園在家裡進行培養和加強。 比如, 在家中為孩子創設一個可以供孩子自己管理的學習與生活的小天地, 進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訓練, 要多提供讓孩子動手自我服務的機會, 凡是孩子應該自己去做的事都讓他自己去做, 減少孩子對於家長的依賴,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因溺愛而包辦代替, 我們還是常常看到挺大的孩子了, 上學時從不自己背書包、書本都是家長給收拾、鞋帶開了要堅持到家裡讓家長系, 這些既反映了孩子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缺乏, 同時更反映出家長認識上的欠妥和偏差,
Advertisiment
應引起家長的重視。 同時家長應記住, 在培養孩子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過程中要堅持使用正面引導和鼓勵的方法, 切忌用批評、挖苦和簡單比較的方法。

三、培養從“小朋友”到“小學生”需要具備的良好個性品質

學齡前兒童對於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通常感到既興奮又緊張。 的確, 一旦走進校園, 他們面對的是不同於家庭或幼稚園的陌生環境。

大多數的孩子入學時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或較穩定的情緒, 形成這一切需要時間和訓練。 他們需要相關的個性品質, 來適應學校生活。 在幼稚園我們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強化以下孩子們良好品質的形成。

自信——通過競賽、展示自我的活動, 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再做努力。

獨立——通過蒙氏生活操作工作,讓孩子們學會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獨立做事的強烈動機和基本能力。

動力——通過學前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強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通過有趣的活動,在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的同時,使他們能夠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鼓勵孩子主動發問,切忌類似“怎麼那麼多問題” 的反感情緒的語言。

毅力——讓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凡是教師要求做的事情都應努力完成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不半途而廢。

合作——通過蒙氏工作,孩子們學習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他人。

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再做努力。

獨立——通過蒙氏生活操作工作,讓孩子們學會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獨立做事的強烈動機和基本能力。

動力——通過學前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強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通過有趣的活動,在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的同時,使他們能夠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鼓勵孩子主動發問,切忌類似“怎麼那麼多問題” 的反感情緒的語言。

毅力——讓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凡是教師要求做的事情都應努力完成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不半途而廢。

合作——通過蒙氏工作,孩子們學習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他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