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幼兒良好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 又是交往能力發展和形成的重要階段, 最初的交往能力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 它不僅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而且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 教師就幼兒交往能力的內涵、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策略等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充分利用幼稚園這一教育機構來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一、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荀子曰:“人之生也, 不能無群。 ”這就是告訴我們,
Advertisiment
1. 交往有利於幼兒的智慧發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 是指能夠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圖、動機和感覺, 並運用語言、動作、手勢、表情、眼神等方式與他人交流資訊、溝通情感的能力。
Advertisiment
2. 交往有利於幼兒的心理發展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準, 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 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 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準, 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Advertisiment
3. 交往有利於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和活動能力, 而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 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 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 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 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 由此可見, 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 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
二、影響幼兒交往能力的因素1. 城裡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 從小就缺少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和與近齡同伴的交往環境。 他們從小容易被嬌生慣養, 缺乏與同齡人相處的經驗, 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性降低了, 因而造成交往障礙。
Advertisiment
2. 長期生活在高樓大廈的世界裡, 缺乏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 尤其缺少和夥伴們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覺, 感受不到來自大自然的資訊和快樂。 他們集體感和團隊精神弱些, 會比農村的孩子對家庭的依賴性更強, 母全都包辦代替, 這樣一來將使許多孩子失去與人交往的機會。
3. 有了電視DVD、電腦等現代設備, 孩子可以不出家門, 就能消磨時間。 電視看得越多, 就越缺乏人際交往技能。 而在人的發展過程中, 兒童則需要與他人的視線接觸, 需要與他人的身體接觸和語言交流, 需要主動地在頭腦中形成獨特的形象, 需要體驗自己行動的效果。
三、幼兒人際交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 有些幼兒往往會呈現出不利於與群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係的心理行為問題:
Advertisiment
1. 霸道型幼兒:區域活動時間, 在益智區內孩子們正在分組下圍棋, 豆豆來到區域內, 看到大寶和心心在下棋, 他很想要加入, 但被拒絕了, 他很不高興, 將大寶小朋友拉起來說:“你都玩了那麼長時間了, 該輪到我了。 ”可心心看到豆豆並那麼霸道, 不願意跟他一起下, 就離開了, 豆豆見沒有人和他玩, 就跑到五子棋那組, 五子棋組的孩子都請他等會再玩, 他就不高興地把桌子上的棋盤推倒在地上。
2. 退縮型幼兒:小朋友們正在玩區域遊戲, 優優遠遠地看著美術區活動的同伴, 一動不動, 持續看了3分鐘左右, 始終沒有表現出想與同伴交往的動作和語言。 之後,他又走向正在用積木合作搭建公路的建築工人,還是遠遠地看著,後來,老師和小朋友都喊他玩,但他都沒有參加,直到區域活動結束。
3. 攻擊型幼兒:課間喝水時,幼兒按順序去拿茶杯喝水。這時,強強突然用力將前面的妞妞推開,自己大搖大擺地走到茶杯架上拿茶杯喝起水來,被他推倒的妞妞去告訴老師,老師批評了強強,可他卻滿不在乎,在午飯後戶外散步時,他特意轉到妞妞的身後,一把把妞妞推倒在地。
家長對孩子交往所持的態度:正確的觀點——交往是孩子成長與將來生活所必須的,父母有責任培養;要交品行好的、真誠待人的朋友;與同齡人互相幫助與促進。非正確觀點——交往是有天賦的,長大了自然學會了;交友首先要防止學壞,還是少接觸為妙。
(1)所持的態度大致可分為:教育鼓勵型,能對孩子交往予以指點、關照的占45%,鼓勵的占22%。他們認為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從小培養對將來有好處;控制、限制型,占28%。這類家長擔心孩子交往中受人欺侮、學壞、影響學習;反對或放任型占5%。
(2)家長教孩子選擇交往者的條件與要求,主要有:要品學兼優,對自己孩子有所幫助;學習成績差些不要緊,品德一定要好;可以接納品行較差的同學,關鍵在於教育自己的孩子明辨是非,碰到對方不文明,要曉之以理,幫助對方。
(3)家長教育孩子與人交往的原則,主要有:要謙讓,團結友愛;發生矛盾要講道理;學會保護自己;“若有人打你,你就打還他,否則沒面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4)家長處理孩子與人交往中的矛盾的方法,主要有:瞭解真相,分清是非,不直接干預,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雙方各有不對的地方,首先應教育自己的孩子;責怪對方及家長,怪別人沒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四、幼稚園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幼稚園裡孩子有許多同伴一起遊戲、玩耍,能真正體驗到交往、合作的樂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與他人相處,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友愛、幫助的道理。作為老師應該鼓勵和幫助幼兒之間進行積極的交往,儘快使孩子由“自我”轉向“社會”。
1. 觀察瞭解幼兒
我們在日常活動中常留心觀察。譬如,我們常在遊戲中發現,豆豆會和別的幼兒發生一些衝突、爭吵,導致別的幼兒不喜歡與他交往。每到此時,他總是會來報告,希望老師能給予解決和幫助,讓其他小朋友能客觀地去容納和接受他,和他一起玩。開始我們考慮到他的心理需要,盡可能給予滿足,等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對他也做一些工作,讓他認識到不是每次都要依靠老師,要讓大家真正接受你,自己必須用正確的方法與大家交往。另外在遊戲活動中我們也發現,部分被忽視的幼兒,如膽小的優優,她常常是獨立遊戲,一個人搭積木,一個人看圖書,戶外活動時也是一個人玩,她也不主動和其他幼兒玩,這時侯,我就會自己參與進去,對她說:“我和你一起玩好嗎?”有時還拉著幾個幼兒和她一起玩,一起遊戲,在遊戲中逐步引導她和其他幼兒交往,幫助她能走進大家。
2. 為幼兒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
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交往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如:剛入園的幼兒對陌生環境的人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該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幼兒的不安心理,儘量適應幼稚園的生活。老師可以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來為他們表演節目,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使幼兒消除害怕、孤獨、不安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友愛、歡樂,同時學會了交往。還使大班的幼兒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體會到了交往帶來得歡樂。豐富多采的角色活動也可以促進幼兒的交往能力。像“我是小小音樂家”的打擊樂器、漂亮的服裝等各種表演用具,建築區“我是建築師”遊戲中,小夥伴們一起商討如何搭高樓、圍牆,如何用輔助材料裝飾漂亮的牆飾等等,材料新穎獨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和願望與別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寬鬆的環境中自由交往。
遊戲是幼稚園的基本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各種遊戲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結構遊戲中,我們應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建構的同時,促進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在音樂遊戲“找朋友”中,幼兒邊找朋友邊對朋友進行積極的評價,使雙方相互瞭解,增進友誼;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在交往中必須要敢講話,愛講話,消除羞澀,膽小的心理個性,霸道的心理個性……
3. 開展分享活動,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提高幼兒交往能力
幼兒進入幼稚園後,為了讓幼兒感受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教師可以定期讓幼兒帶上心愛的玩具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到幼稚園來與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動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活動後,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交往過程,讓幼兒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總之,幼兒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的,只要家園密切配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交往活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素質就能得到強化與提高。我們要積極地創設尊重、平和的環境,使幼兒成長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走出自己亮麗的人生。
之後,他又走向正在用積木合作搭建公路的建築工人,還是遠遠地看著,後來,老師和小朋友都喊他玩,但他都沒有參加,直到區域活動結束。3. 攻擊型幼兒:課間喝水時,幼兒按順序去拿茶杯喝水。這時,強強突然用力將前面的妞妞推開,自己大搖大擺地走到茶杯架上拿茶杯喝起水來,被他推倒的妞妞去告訴老師,老師批評了強強,可他卻滿不在乎,在午飯後戶外散步時,他特意轉到妞妞的身後,一把把妞妞推倒在地。
家長對孩子交往所持的態度:正確的觀點——交往是孩子成長與將來生活所必須的,父母有責任培養;要交品行好的、真誠待人的朋友;與同齡人互相幫助與促進。非正確觀點——交往是有天賦的,長大了自然學會了;交友首先要防止學壞,還是少接觸為妙。
(1)所持的態度大致可分為:教育鼓勵型,能對孩子交往予以指點、關照的占45%,鼓勵的占22%。他們認為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從小培養對將來有好處;控制、限制型,占28%。這類家長擔心孩子交往中受人欺侮、學壞、影響學習;反對或放任型占5%。
(2)家長教孩子選擇交往者的條件與要求,主要有:要品學兼優,對自己孩子有所幫助;學習成績差些不要緊,品德一定要好;可以接納品行較差的同學,關鍵在於教育自己的孩子明辨是非,碰到對方不文明,要曉之以理,幫助對方。
(3)家長教育孩子與人交往的原則,主要有:要謙讓,團結友愛;發生矛盾要講道理;學會保護自己;“若有人打你,你就打還他,否則沒面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4)家長處理孩子與人交往中的矛盾的方法,主要有:瞭解真相,分清是非,不直接干預,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雙方各有不對的地方,首先應教育自己的孩子;責怪對方及家長,怪別人沒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四、幼稚園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幼稚園裡孩子有許多同伴一起遊戲、玩耍,能真正體驗到交往、合作的樂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與他人相處,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友愛、幫助的道理。作為老師應該鼓勵和幫助幼兒之間進行積極的交往,儘快使孩子由“自我”轉向“社會”。
1. 觀察瞭解幼兒
我們在日常活動中常留心觀察。譬如,我們常在遊戲中發現,豆豆會和別的幼兒發生一些衝突、爭吵,導致別的幼兒不喜歡與他交往。每到此時,他總是會來報告,希望老師能給予解決和幫助,讓其他小朋友能客觀地去容納和接受他,和他一起玩。開始我們考慮到他的心理需要,盡可能給予滿足,等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對他也做一些工作,讓他認識到不是每次都要依靠老師,要讓大家真正接受你,自己必須用正確的方法與大家交往。另外在遊戲活動中我們也發現,部分被忽視的幼兒,如膽小的優優,她常常是獨立遊戲,一個人搭積木,一個人看圖書,戶外活動時也是一個人玩,她也不主動和其他幼兒玩,這時侯,我就會自己參與進去,對她說:“我和你一起玩好嗎?”有時還拉著幾個幼兒和她一起玩,一起遊戲,在遊戲中逐步引導她和其他幼兒交往,幫助她能走進大家。
2. 為幼兒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
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交往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如:剛入園的幼兒對陌生環境的人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該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幼兒的不安心理,儘量適應幼稚園的生活。老師可以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來為他們表演節目,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使幼兒消除害怕、孤獨、不安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友愛、歡樂,同時學會了交往。還使大班的幼兒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體會到了交往帶來得歡樂。豐富多采的角色活動也可以促進幼兒的交往能力。像“我是小小音樂家”的打擊樂器、漂亮的服裝等各種表演用具,建築區“我是建築師”遊戲中,小夥伴們一起商討如何搭高樓、圍牆,如何用輔助材料裝飾漂亮的牆飾等等,材料新穎獨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和願望與別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寬鬆的環境中自由交往。
遊戲是幼稚園的基本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各種遊戲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結構遊戲中,我們應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建構的同時,促進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在音樂遊戲“找朋友”中,幼兒邊找朋友邊對朋友進行積極的評價,使雙方相互瞭解,增進友誼;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在交往中必須要敢講話,愛講話,消除羞澀,膽小的心理個性,霸道的心理個性……
3. 開展分享活動,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提高幼兒交往能力
幼兒進入幼稚園後,為了讓幼兒感受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教師可以定期讓幼兒帶上心愛的玩具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到幼稚園來與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動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活動後,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交往過程,讓幼兒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總之,幼兒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的,只要家園密切配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交往活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素質就能得到強化與提高。我們要積極地創設尊重、平和的環境,使幼兒成長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走出自己亮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