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幼兒的勞動情感和態度

老師們常常發現, 孩子勞動, 年齡越小越積極。 進入大班, 有些孩子對待勞動就會中途偷懶, 需要催上幾次才把事情做好。 糾其原因, 是老師們往往把孩子當成了從事勞動的物件, 而不是讓孩子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獲得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簡單的叫孩子去做這個, 做那個, 而對做前和做後的引導卻拋擲腦後, 沒有重視孩子勞動的情感體驗和過程的教育, 久而久之, 導致了幼兒勞動熱情的淡漠了, 慢慢地把勞動當成了一種負擔, 甚至有一種排斥心理。

勞動對培養和發展孩子健康人生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Advertisiment
教師應形成正確的勞動培養觀, 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勞動心理, 有效促進他們將來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具體做法有:

一、堅持順應幼兒勞動的願望

孩子總是興致勃勃地跟隨大人或老師身邊做這做那, 這是幼兒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 具有無意識性和遊戲化性。 然而, 這正是養成幼兒習慣, 培養幼兒勞動能力的最佳時機。 作為老師, 一定要學會保護和尊重孩子這萌芽狀態的勞動本能, 不能因為孩子勞動時不合規範的勞動方式或造成的“敗事”結果, 而呵斥、否定孩子的勞動, 因為這無疑會使孩子最初的積極勞動態度因此而遭到扼殺, 而逐漸變得對做事漠不關心, 冷眼旁觀。 我們要學會“在乎”孩子的每一個勞動,

Advertisiment
學會用語言和神態去認可他們, 使幼兒的“勞動”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 使他們在這種積極的情緒中去摸索和學習“勞動”的方法, 形成“勞動”的意識, 訓練“勞動”的習慣。

二、充分讓孩子感受參與勞動的樂趣

幼兒是抱著遊戲的態度去參與勞動, 中間轉移注意的目標也就不奇怪。 想要維持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建立幼兒最初的勞動責任心, 老師就應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有效的方法是:

1、把幼兒的勞動當成遊戲來做;

2、給幼兒的勞動建立一定的目標;

3、體驗勞動的意義。 前者可以讓枯燥的勞動變的富有趣味性, 使勞動不是孩子的負擔, 而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活動。 具體方法是設置與活動有關的遊戲情景讓孩子參與勞動,

Advertisiment
如揀積木可是說成是采蘑菇, 放積木可以當成是運輸貨物;或是用比賽的形式讓孩子保持高漲的勞動熱情, 使幼兒在比賽的過程中有一種不斷滿足的成功感, 從而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勞動。 說到幼兒的勞動目標, 就需要我們從孩子的心理願望出發, 給他們心理上的滿足, 促使他們達成外定的要求。 它可以是老師在集體面前給他的褒揚, 也可以是一定的小獎品鼓勵, 視孩子的個人情況而定。

三、努力提升幼兒勞動的概念

前面說到孩子總是喜歡不停地在忙忙碌碌, 跟隨著大人進行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多種勞動, 事實上, 此時在他們的意識中還沒有勞動的概念, 需要成人不斷在把勞動的概念加以強化,

Advertisiment
讓幼兒逐漸形成了勞動的意識和行為。 例如, 不斷給那些參與和主動勞動的孩子以讚美和肯定, 灌輸“勞動”一詞的說法, 強化這種勞動做法的光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