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發現很多沒有自理能力的幼兒。 那麼究竟哪些行為才是沒有自理能力的表現,怎樣看待這些沒有自理能力的幼兒及如何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這也是我們家長最為關注的話題.現就這一問題講一下,僅供大家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時參考:
1、端正認識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往往起始于父母對子女的嬌慣。 家長過度愛護, 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 家長習慣包辦代替, 親歷親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心肝寶貝”, 在家許多大人圍著他轉,
Advertisiment
這就抑制了他們活動的動力, 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 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產生怕苦畏難, 消極懶惰、缺乏恒心等現象。 中
2、小事做起幼教網4家教4兒童
認為孩子小、能力差, 以後學習也不晚。 在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 我來拿, 我自己……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 你還小, 不會做。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一般來說,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總是感興趣的, 對於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也總是持積極態度的。 因此, 要注意引導, 從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掃房間的衛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 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
3、養成習慣 6家教6兒童
俗話說:“習慣之始如蛛絲,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4、“管”、“放”結合 幼教網9家教9兒童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要做到“管”、“放”結合。 所謂“管”, 就是在孩子辦某件事時, 要過問一下, 估計一下有什麼困難, 預先做一些必要的指導;所謂“放”, 就是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在做的過程中, 孩子才會增長才幹。
二、為什麼要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從家庭生活過度到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孩子們帶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來到幼稚園,孩子們如何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如:1、獨立洗手,方法正確。 2、能排隊輪流不擁擠, 3、不玩水, 節約用水。 4、安靜就餐, 坐姿良好。
Advertisiment
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 自己照顧自己, 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 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也是為適應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因為幼兒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善, 動作不靈活, 影響了他們的認識和探索, 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肌肉的發育和完善, 促進他們動作的協調發展,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和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通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煉腦和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三、造成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何在呢
1、家長的溺愛包辦。大多數孩子入學前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退休後的老人對第三代更加的寵愛,也有更多的時間照料孩子,因此樣樣事情包辦代替。
2、意識錯誤。有些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了。
3、缺乏耐心或受時間限制。孩子年紀小,做事速度慢,有的家長急著上班,乾脆代勞這樣使得孩子失去了機會,這種情況較多出現在三口之家。
四、如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陳鶴群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我們主要通過家長和老師雙管齊下來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1、通過示範練習,向幼兒傳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據幼兒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我們通過正面示範,讓幼兒看清自理的正確方法,用簡短易明的提示,讓幼兒瞭解完成基本動作的要領,然後讓幼兒去模仿、練習。如洗手他們往往只會用水把手弄濕,就表示洗了。所以我們就教給洗手的正確方法,並示範整個洗手的過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髒物沖洗乾淨,再用毛巾擦擦手,掛好毛巾。示範後再讓幼兒練習,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幼兒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
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結合有趣的語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驟形象化,提高幼兒的興趣,如疊衣服三步曲A、立正:將衣服的兩條門襟對直站好。B、抱臂看齊:將衣服的兩隻衣袖往中間折。C、彎腰:將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對齊,折衣完畢。以後每次午睡脫下衣服,孩子們都能自覺地邊發口令,邊把衣服疊好。現在對孩子們來說疊衣服再也不是一種勞動,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3、 創設寬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產生生活自理的願望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由於以前家長地包辦代替,養成事事依賴大人,沒有自己的事自己做這種意識。因此我們先從精神和心理上入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氣氛,產生生活自理的願望。例如:開學初邀請中大的哥哥、姐姐給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疊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後鼓勵幼兒“看誰能像哥哥姐姐一樣能幹”,從而使幼兒產生“要學習”的心理。同時抓住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有意識地找一些有關的故事,通過故事感染幼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激發了幼兒學習的願望。
結合遊戲活動 遊戲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徑,我們還將枯燥的自理活動內容寓於遊戲之中,來提高幼兒的興趣。如“娃娃家”遊戲。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襪子、幾根綢帶,喜歡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這些物品孩子們自然會想到給娃娃穿穿衣服、紮個小辮,系個漂亮的蝴蝶結,在給娃娃穿著打扮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結合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自理能力的發展
自理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發育的影響,因此我們還通過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動來鍛煉幼兒的手指肌肉。如幼兒感興趣的泥工活動,折紙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安排撿豆子活動等等,創造動手的機會,使幼兒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得到提高。
5、通過鼓勵、表揚、説明,增強幼兒自我服務的信心。
小班幼兒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懼感強,對於他們的一點點進步,成人都不該忽視,應及時的給予表揚,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為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在老師的表揚聲中,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輔以鼓勵性語言,對能力差的幼兒我們還多給予幫助,協助他們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6、教給家長正確的方法
根據調查發現,有些家長雖然有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導致最終又變成了代勞。對這種家長我們先給他們分析孩子的身心特點,因為孩子年齡小,這時的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動作不靈活,影響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經驗,有時反而會給大人增加麻煩,然後告訴家長對孩子不能要求過高,也不能急於求成,從自己孩子實際情況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7、家園教育同步進行。
促進他們動作的協調發展,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和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通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煉腦和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三、造成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何在呢
1、家長的溺愛包辦。大多數孩子入學前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退休後的老人對第三代更加的寵愛,也有更多的時間照料孩子,因此樣樣事情包辦代替。
2、意識錯誤。有些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了。
3、缺乏耐心或受時間限制。孩子年紀小,做事速度慢,有的家長急著上班,乾脆代勞這樣使得孩子失去了機會,這種情況較多出現在三口之家。
四、如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陳鶴群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我們主要通過家長和老師雙管齊下來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1、通過示範練習,向幼兒傳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據幼兒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我們通過正面示範,讓幼兒看清自理的正確方法,用簡短易明的提示,讓幼兒瞭解完成基本動作的要領,然後讓幼兒去模仿、練習。如洗手他們往往只會用水把手弄濕,就表示洗了。所以我們就教給洗手的正確方法,並示範整個洗手的過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髒物沖洗乾淨,再用毛巾擦擦手,掛好毛巾。示範後再讓幼兒練習,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幼兒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
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結合有趣的語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驟形象化,提高幼兒的興趣,如疊衣服三步曲A、立正:將衣服的兩條門襟對直站好。B、抱臂看齊:將衣服的兩隻衣袖往中間折。C、彎腰:將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對齊,折衣完畢。以後每次午睡脫下衣服,孩子們都能自覺地邊發口令,邊把衣服疊好。現在對孩子們來說疊衣服再也不是一種勞動,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3、 創設寬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產生生活自理的願望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由於以前家長地包辦代替,養成事事依賴大人,沒有自己的事自己做這種意識。因此我們先從精神和心理上入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氣氛,產生生活自理的願望。例如:開學初邀請中大的哥哥、姐姐給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疊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後鼓勵幼兒“看誰能像哥哥姐姐一樣能幹”,從而使幼兒產生“要學習”的心理。同時抓住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有意識地找一些有關的故事,通過故事感染幼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激發了幼兒學習的願望。
結合遊戲活動 遊戲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徑,我們還將枯燥的自理活動內容寓於遊戲之中,來提高幼兒的興趣。如“娃娃家”遊戲。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襪子、幾根綢帶,喜歡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這些物品孩子們自然會想到給娃娃穿穿衣服、紮個小辮,系個漂亮的蝴蝶結,在給娃娃穿著打扮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結合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自理能力的發展
自理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發育的影響,因此我們還通過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動來鍛煉幼兒的手指肌肉。如幼兒感興趣的泥工活動,折紙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安排撿豆子活動等等,創造動手的機會,使幼兒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得到提高。
5、通過鼓勵、表揚、説明,增強幼兒自我服務的信心。
小班幼兒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懼感強,對於他們的一點點進步,成人都不該忽視,應及時的給予表揚,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為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在老師的表揚聲中,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輔以鼓勵性語言,對能力差的幼兒我們還多給予幫助,協助他們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6、教給家長正確的方法
根據調查發現,有些家長雖然有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導致最終又變成了代勞。對這種家長我們先給他們分析孩子的身心特點,因為孩子年齡小,這時的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動作不靈活,影響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經驗,有時反而會給大人增加麻煩,然後告訴家長對孩子不能要求過高,也不能急於求成,從自己孩子實際情況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7、家園教育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