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幾種方法


新世紀人才觀表明:自信心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首要素質, 是未來社會所需人才必備的素質, 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首要素質。 在我們周圍生活中, 不難發現, 自信心強的人, 能抓住機遇, 充滿自信心地去迎接挑戰, 想方設法獲得成功, 而自信心弱的人, 往往是退卻順從, 成為生活中的弱者。 由此可見,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他們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給予幼兒更多的愛

心理學家羅傑斯把喜歡、關懷、尊重、認可、愛☆禁☆撫稱為積極的關注, 並把它看作是人類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Advertisiment
成人的擁抱、撫摸、點頭、微笑, 以及親切、慈愛的語言, 不僅使幼兒感到安全, 對世界產生基本的信任, 而且使幼兒感到自身的價值, 從而充滿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視、冷漠、拒絕、不理會, 不僅使幼兒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增加, 而且使幼兒懷疑自身的價值。

我們在平時應格外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嘗試, 給幼兒多一份愛, 讓孩子從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膽怯、順口而出的“ 我不行”中走出來。

記得有一次音樂活動《十個小矮人》, 當我做白雪公主點東東做小矮人時, 他就對我說:“我不會的, 我不行”, 我說:“沒關係, 你自己想一個小矮人的動作就可以了, 你一定行的。 ”當我發現他已經認真地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後,

Advertisiment
及時當眾表揚了他, 他活動時就更加有信心了, 還做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

因此,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 都要努力為幼兒創造一種關懷、寬鬆、平等、和諧的精神氛圍, 給予幼兒充分的關愛, 不以簡單、粗暴、嚴厲的態度對待幼兒。

對於孩子們的點滴進步, 及時地給予鼓勵, 並為他們創設寬鬆、安全的心理氛圍, 這對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是極為重要的。 如:經常對孩子們說一些“你能行”、“沒問題”、“你真棒”等語言來肯定、鼓勵、強化他們的優點, 以微笑面對孩子。

但是, 成人給予幼兒愛的同時, 又需對幼兒提出行為要求, 指出幼兒行為中的不足, 成人的這種信任使幼兒沒有過重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同時, 由於幼兒寄予了一定的期望, 使幼兒願意彌補不足, 又不至於對自己產生懷疑, 從而能獨立、勇敢、自信地面對生活。

二、賞識和信任孩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世紀前, 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後來有學者把這話概括為賞識和信任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 人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後,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日本有位母親, 認為孩子怎麼也學不好小提琴, 是否很笨?就請著名的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鈴木鎮一先生評價一下。 孩子的琴的確拉得很糟, 但鈴木卻說:“拉得很好啊!”從此, 孩子在鈴木的教育下, 自信心越來越強, 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還有個非常著名的例子,

Advertisiment
說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個學校去, 在一個班級點名冊上圈出了幾個學生的名字, 告訴老師, 這些孩子是最聰明的。

幾年後, 他們的成績果然出類拔萃, 但這時羅森塔爾卻說, 當初, 他只是隨便圈出了幾個學生的名字, 那為何這些學生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原因是他們生活在一種被賞識的環境中, 賞識讓他們產生了自信, 自信激發了他們的潛能。 當然, 賞識和信任不是萬能的, 教師平時要細心觀察、耐心引導, 因材施教, 對症下藥。

三、培養抗挫折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 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一帆風順。 那麼, 如何評價自己, 怎樣對待失敗, 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因此,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 要正確區分情況, 説明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

Advertisiment
培養其大膽、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

如我班有個濤濤小朋友, 平時很機靈、聰明、自尊心也極強。 有次在折“小兔”時, 始終製作不成功, 感到很傷心, 趴在桌子上一聲不吭, 於是我主動走近他, 和他溝通做不好的原因, 鼓勵他振作精神, 要對自己有信心,並讓他再次嘗試找出了補救的方法.

很快,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 他終於懷著自信完成了作品。 另外, 我們還可以多開展一些讓幼兒面對挫折的活動:爬攀登架、走平衡木等, 以使幼兒不斷獲得自信。

當然, 教無定法。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方法還有很多,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 還可以通過家園合作, 更好地將工作做到實處。 總之,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需要我們教師持之以恆地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多方面、多管道的教育,及時調整好他們的心態,調動孩子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除困難的勇氣

需要我們教師持之以恆地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多方面、多管道的教育,及時調整好他們的心態,調動孩子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除困難的勇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