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左右, 寶寶有了一定的“權力感”, 開始想自己掌握一些事情。 對此, 家長不應過度壓制, 應給予孩子一定的權力, 並借此幫助寶寶建立自信。
建議 1:不要壓制孩子的主見
父母當然比孩子擁有更大的權力, 甚至有權讓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權力, 但這麼做的後果是造就一個沒有主見、沒有責任感而且脾氣暴躁的孩子。
疏導是比圍堵更好的手段。 而且, 孩子拒絕父母要他做的事, 不是要反對父母, 只是想對自己的事有主導權。 如果父母理解並尊重這一點, 那麼釋放部分的權力對孩子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Advertisiment
建議 2:支持孩子自己做主
家長可以支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並提醒他界限何在。 當孩子做選擇時, 他覺得自己的確享有主導權, 這一點會令他開心。 又或者可以問他:“你想要先聽故事呢?還是先換上睡衣?”兩種選擇都暗示他該睡覺了。
建議3:父母保持適當的權威
許多孩子家長也許在自己的孩童時期, 所接受的教養方式是極端威權的, 父母說一, 他們決不敢說二, 所以, 許多家長小時候從未享受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
但是, 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得當?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專家提醒, 如果孩子所爭取的是對他自己的自主權, 而不是對父母的或其他人的管理權, 那麼他的要求就沒什麼不對。
Advertisiment
建議 4:讓孩子信守承諾
在父母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讓孩子選擇:“只要你說話算數, 那麼可以再晚15分鐘上床睡覺。 ”專家建議, 父母給孩子選擇權, 但同時要灌輸他承諾必須信守的觀念。 也就是說, 尊重孩子的權力發展, 同時堅持對孩子有利的一些原則。
孩子過於聽話並不見得是好事,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 讓孩子慢慢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