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規則意識 塑造優秀寶寶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 缺少生活經驗與社會經歷。 在他們心目中, 這個世界既新奇又隨意, 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其實現代社會充滿規則, 如交通規則、競爭規則、遊戲規則、家庭規則等。 制定規則是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 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將來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更談不上成才了。 所以, 家長要從生活細節入手, 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規則, 從而願意學習規則、執行規則, 並慢慢養成習慣。

量身定做一套規則

請家長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合理的規則,

Advertisiment
明確規定出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 以及如何做等。 相關方法如下:

◆家長態度要堅決, 規則要明確, 儘量避免漏洞或片面化。 如, “大人不在家, 不准觸摸電器開關和電源插座”這樣的規則就不妥, 這會給孩子留下“空子”:是不是大人在家的時候就可以觸摸呢。 正確之舉是嚴肅地告訴孩子:觸摸電器開關和電源插座會有觸電的危險, 任何時候都不准碰。

◆當規則針對某種具體物品時, 最好說清此物品的功用, 這樣孩子會更樂於接受。 就說家中的椅子吧, 您應該告訴孩子“椅子是用來坐的, 不是用來站的”, 這種說法比“不許站在椅子上”或“站在椅子上危險”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您和孩子說“積木是拼搭著玩的, 不是扔著玩的”,

Advertisiment
就比單純說“不准扔積木”或“扔積木會砸壞其他東西”更適合孩子的心理, 也更容易被他接受。

◆對於孩子偏愛的、不被允許的遊戲, 家長不妨為其提供相應的替代玩法。 如, 孩子對扔盤子有興趣, 您可以指著金屬小勺對他說:“扔盤子不好玩兒, 咱們來扔小勺吧。 ”

◆規則的制訂要給孩子留有希望。 當孩子想做某件事而家長必須拒絕時, 家長應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 舉個例子:晚上, 孩子沒寫完作業就要看電視。 您可嘗試用以下方法分步予以拒絕:

第一步:“媽媽, 我想看動畫片”——耐心傾聽孩子的要求。

第二步:“可我們已有約定, 沒寫完作業不能看電視啊”——明確亮出規則。

第三步:“明天, 你早點兒寫完作業再看吧”——給孩子留有希望。

Advertisiment

顯然, 以上做法會比您一口拒絕孩子, 更易為他接受。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在制訂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全面,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儘量避免使他產生抵觸情緒。 家長須知, 規則的制訂在於建立“警戒線”與使孩子有秩序感, 保障孩子沿著安全健康的軌道成長, 而不單是為了樹立家長的威信。

◆盡可能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 尤其是涉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事情。 共同制訂規則除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外, 還會增強他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另外, 規則內容務必明確、具體, 不能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 更不能“乞求”他遵守規則。

執行規則有技巧

規則制訂了, 關鍵在實施。 規則執行效果好的家庭固然不少, 但執行效果較差甚至徹底失敗的家庭也非少數。

Advertisiment
下面是一些失敗的事例, 讓我們分析原因, 總結經驗、教訓, 發掘、領悟出相關的技巧吧。

失敗事例1:吃飯時, 茵茵邊吃邊玩兒, 她把果汁倒進飯碗裡, 攪個不停, 然後又把盤子裡的菜挑出來扔在地板上, 再看茵茵的爸爸媽媽, 吃飯也是挑三揀四, 嘴裡嚼著食物, 而眼睛卻盯在電視機螢幕上。

失敗原因: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模仿來學習規則的, 家長的行為往往是他們的樣板。 家長吃飯不認真, 孩子吃飯又怎能專心呢?

技巧:執行規則家長要帶頭示範, 發揮表率作用。

失敗事例2:妞妞跟媽媽到超市購物。 一進超市門, 妞妞就跑來跑去, “抓”了一堆零食讓媽媽買。 媽媽不答應, 她就抱著貨架不走, 氣得媽媽一邊付錢,

Advertisiment
一邊狠狠地說:“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 ”

失敗原因:常聽到一些母親斥責孩子說“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這類的話。 可下次照樣母子相伴, 孩子照樣不守規則, 上次的場景又再次上演。 失敗的原因在於大人沒有立即指出孩子的錯誤, 放過了關鍵的“教育第一次”。 要知道, 孩子通常沒有時間概念, 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顧忌“下次”, 而在“這次”收斂一下。

技巧:抓住關鍵的“教育第一次”。 “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 具有導向作用。 孩子第一次做錯了, 家長若不及時糾正, 他便有可能接二連三地出錯。 因此, 當孩子第一次執行某項規則時, 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 嚴格要求, 督促孩子達標。

失敗事例3:媽媽叫路路吃飯, 路路頭也不抬, 自顧自地玩著玩具。 媽媽提高嗓門:“路路,再不來吃,你最喜歡的雞蛋羹就沒有了!”可連叫了幾遍,路路依然沒反應。媽媽只好把雞蛋羹放進冰箱,等路路想吃時再給他熱。

失敗原因: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家長說話不算數,常以妥協告終。

技巧:家長說話算數、決不妥協,是保證孩子遵守規則的又一要訣。就說路路吧,如果沒有按時吃飯,那麼等他想吃雞蛋羹時,媽媽應該明確地告訴他:“雞蛋羹沒有了。”即使路路哭鬧,媽媽也不能讓步。

失敗事例4:水水的家長對他的要求一點兒也不“水”,吃飯、睡覺、玩玩具等都有較為細緻的要求,而且獎罰分明。可水水的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不是忘了飯前洗手,就是忘了收拾玩具,家長越是斥責,他越易忘記。

失敗原因:家長對水水的要求只限於枯燥地說教,未能實現教育的生活化,因此孩子老是記不住。

技巧:孩子的心智尚處於發育階段,對規則的理解、記憶都較差。家長最好設法讓“死”規則“活”起來,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以下竅門值得借鑒:

◇將規則融於遊戲中,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感悟規則。

◇鼓勵孩子與守規則的小夥伴做朋友,從他們的行為中學習規則。

◇家長可多用一些“肢體語言”提示孩子遵守規則。如,將食指豎放在嘴前,表示安靜;右手食指頂在張開的左手掌心,表示停止;笑著摸摸他的頭,表示鼓勵等。

◇某些規則可編成歌曲或童謠,孩子記得牢,且容易遵守。

媽媽提高嗓門:“路路,再不來吃,你最喜歡的雞蛋羹就沒有了!”可連叫了幾遍,路路依然沒反應。媽媽只好把雞蛋羹放進冰箱,等路路想吃時再給他熱。

失敗原因: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家長說話不算數,常以妥協告終。

技巧:家長說話算數、決不妥協,是保證孩子遵守規則的又一要訣。就說路路吧,如果沒有按時吃飯,那麼等他想吃雞蛋羹時,媽媽應該明確地告訴他:“雞蛋羹沒有了。”即使路路哭鬧,媽媽也不能讓步。

失敗事例4:水水的家長對他的要求一點兒也不“水”,吃飯、睡覺、玩玩具等都有較為細緻的要求,而且獎罰分明。可水水的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不是忘了飯前洗手,就是忘了收拾玩具,家長越是斥責,他越易忘記。

失敗原因:家長對水水的要求只限於枯燥地說教,未能實現教育的生活化,因此孩子老是記不住。

技巧:孩子的心智尚處於發育階段,對規則的理解、記憶都較差。家長最好設法讓“死”規則“活”起來,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以下竅門值得借鑒:

◇將規則融於遊戲中,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感悟規則。

◇鼓勵孩子與守規則的小夥伴做朋友,從他們的行為中學習規則。

◇家長可多用一些“肢體語言”提示孩子遵守規則。如,將食指豎放在嘴前,表示安靜;右手食指頂在張開的左手掌心,表示停止;笑著摸摸他的頭,表示鼓勵等。

◇某些規則可編成歌曲或童謠,孩子記得牢,且容易遵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