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帶著19個月大的孩子來我們家玩兒, 他們互相把玩具從對方手裡拿走, 就像所有的小孩們一樣。 我兒子拿走另外那個小姑娘的玩具時, 她剛要哭, 他就把玩具還給了她並親了她一下。
學會分享——關於同理心的一門早教課
“這是我的!”這可能是幼兒們在和朋友們玩兒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我的”是一個很有力的詞, 即使在這個玩具有可能屬於別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拿來用。 然而學會分享的第一步是理解哪些是屬於“我的”, 哪些不是。
孩子們自然地想要保護自己的所有物, 幼兒們堪稱經典的拒絕分享的姿態也是自然的反應。
Advertisiment
一個年幼的孩子不願意放棄他的玩具, 因為他的玩具幾乎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他讓另外的孩子玩他的玩具, 他就不確定這些玩具是否還屬於自己, 以及是否還能拿回來。 分享的過程要求孩子在情感和智力層面建立新的認識。
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經歷的每個階段都加強了他的分享能力。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發展過程所涉及的階段:
1.他擁有所有權。 “這是我的!”年幼的孩子必須首先認識到他擁有某些東西。 這些所有物是他本人的延伸。
Advertisiment
2. 他的世界變得更寬廣。 “這是你的。 ”孩子開始意識到他周圍的事物並不全歸他所有。 他對其他人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你會聽到他開始重複念叨諸如“媽媽的鑰匙”“爸爸的汽車”, 或“詹妮的溜冰鞋”。 他明白了有些東西是“我的”, 有些“不是我的”。
3.時間非常重要。 “媽媽, 要多久?”鑒於他的一天曾經像永遠那樣長, 孩子現在已經可以理解諸如“幾分鐘就好”或“數到10就行了”的說法。 對時間最初的理解讓年幼的孩子可以和他珍貴的財產短暫分開——有時候還是猶豫不決——但他明白這個東西還將會再度屬於他。
4.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來玩兒。 ”蹣跚學步的幼兒和3歲的孩子傾向于並排玩耍(也稱平行遊戲),
Advertisiment
在這個階段, 分享是對他人產生意識的證據。 在年幼時需求和性格都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不會過於以自我為中心。 你4歲的孩子會發現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兒比自己霸佔玩具要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