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成年後的飲食結構、習慣, 與他們生命最初的四年間所接受的教育有很直接的關係。 國外專家就孩子對食物的渴望程度進行了一場為期數月的研究, 並且得出相關結論。 家長在一味往孩子嘴裡塞東西的同時, 有必要弄清楚:究竟為什麼吃。
每個人都會有吃零食的罪惡感。 看電影時, 捧著一桶爆米花;晚餐之後, 享受一盒霜淇淋。 但是, 作為父母, 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將如何傳遞給孩子, 會帶給他們怎樣的訊息?同時, 父母應該如何加強孩子的意志力?
關於孩子食欲的研究
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為期六個月的研究,
Advertisiment
在這項研究當中, 孩子們被要求將食物放下, 等待30秒, 然後再次測試對食物的渴望程度;隨後, 孩子們被指示聞聞食物, 咬一小口, 盯著它看5分鐘;最後, 他們被要求將食物拿走。 孩子們的渴望程度在每個階段都有記錄。
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 該校的心理學及兒科教授克裡鮑特爾發現, 孩子們能夠被引導及教育:征服食欲(然而, 這項研究結果還指出,
Advertisiment
“我們教孩子忍住對食物的欲望, 並且在身體不餓的情況下不吃東西。 ”鮑特爾教授提到, 這項研究的重點還在於培養孩子們在面對食物而引發的情緒上難以抗拒的誘惑時, 大腦給出的控制。 對於這項實踐, 家長完全可以在家裡也進行。
“人們常常忽略為什麼而吃, ”營養學家瓊安娜博士提到:“這項研究非常重要的顯示出, 人們面對食物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渴望度。 而這在孩子幼年時期已經顯現。 ”
為什麼“吃”, 很重要
問題在於, 需要教孩子區分:吃和餓之間的不同, 或者僅僅是情緒引發的對食物的渴望。 此外, 食品心理學家也贊同這一觀點,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教孩子:如果有一點兒餓沒關係, 可以等到開飯的時間再吃。 孩子需要學會等待, 而不是用零食填滿兩餐之間的時間和腸胃, 更不是在這一分鐘想吃東西就一定得吃。 專家表示, 有營養的食物在我們的生命中具有優先權, 鼓勵孩子在餐桌上品嘗並享受美味的食物、細嚼慢嚥。 同時, 家長為孩子做好正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