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如何培養幼兒的空間概念感

兩歲半是孩子空間概念進步最快的階段, 給孩子探索的機會, 可幫助他形成正確的空間意識。 任何訓練不一定都是教與學的互動, 只要以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入, 讓孩子有機會練習, 他就能建立正確的空間方向感。

“安全帶, 拉起來, 坐車車, 去爬山, 向左彎, 向右彎, 緊急刹車——向前彎。 ”兩歲半的阿哲有板有眼的擺了四張椅子, 一本精裝書放在桌面上當方向盤, 他作勢握著方向盤, 挺像個司機模樣。 問他什麼是“向左彎”, 他把身子偏一旁, 再問他“右彎”呢?他向另一側偏過去, “前彎”呢?他把身子往前一傾, 做了個刹車狀。

Advertisiment

阿哲的行為引起媽媽的好奇, 他真的懂右彎或左彎嗎?

空間概念發展的進程

幼兒的空間方向感發展是由平面到立體的。

在嬰兒時期, 是用聽覺來辨認方向。 到了一歲多時, 孩子開始試著以動作來探索空間, 所以我們常看到孩子試著將玩具放進喝水的杯子裡, 或者拿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 雖然擺不好, 他還是會一再嘗試。 到了一歲半時, 他對上、下、來、去等空間詞彙已有清楚認識, 問他:“媽媽在哪裡?”他會用手指或用眼神望過去。

兩歲半左右, 是孩子空間概念進步最快的階段, 他會使用許多新的空間詞彙, 精准度也比以前高。 如:後面、角角、上面、樓下、外面、那裡。 如果問他:“爸爸在哪裡?”孩子不僅會回答“在辦公室”,

Advertisiment
甚至可以連辦公室的位址都能說出來。

到了三歲, 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間感逐漸成熟。 他知道鳥在空中飛, 魚在水裡遊, 屋頂在大樓的頂端。 在發展的階段過程上, 多是先發展空間詞彙, 然後才慢慢瞭解其概念內容。

從生活教育中著手

我們其實就置身在空間之中, 要如何善用它來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及方向感呢?就從日常生活著手吧!

一、當孩子會自己走路時, 在安全的範圍內, 讓他自由行走, 不要因為怕他跌倒而且局限他活動的區域。 探索機會越多, 對自身以外的距離就越能產生正確的意識。

二、孩子能參與家事時, 給他機會放置、收拾, 例如:請他把拖鞋掛在“鞋架上”, 把布鞋放在“鐵櫃裡面”。 在大一點時, 可以請他擺放碗筷在“桌上”,

Advertisiment
湯匙放在“旁邊”, 吃完飯把碗盤“放在洗碗糟裡”。 如此的練習, 不但能建立空間感, 伴之而來的還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三、組合積木是孩子的最愛, 利用他的喜好再加入空間概念指導, 孩子的立體方位要領形成後, 創意空間會更大, 能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四、戶外公園、遊戲場或街道, 也是訓練方向感的好場所。 比如:走進公園叉路時, 讓孩子決定往前、向左或向右走;溜滑梯時, 告訴孩子走到後面、爬上去、溜下來等;逛街時, 也可以玩一個遊戲:約好一個地點, 媽媽帶孩子一起走他決定的路線, 另一個大人則繞另一條路線, 另一個大人則繞另一條路線, 走走看, 最後會不會遇到。

媽咪愛嬰網——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家長和老師!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