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決不讓孩子吃糖?管得不對比不管還可怕!

第一次陪六六在美國過萬聖節, 這邊節日氣氛自然是魔幻到不行, 孩子們都穿上化妝服, 喊著“Trick or treat”, 拎著籃子從下午的商戶到晚上的社區鄰居, 挨家挨戶去要糖果。

六六嗨到不行, 哪怕被女巫裙絆倒摔傷了, 還是換身衣服堅持著跑幾個小時, 一直跟我展示著她逐漸滿起來的糖罐。 回家後, 她抱著糖罐, 拿出一包奧利奧餅乾吃, 還一個勁的讓我也來一塊兒。


是的, 相信看到這裡, 很多媽媽會微微皺眉:大晚上還吃這麼多糖果, 可以嗎?

對糖果能不能吃的困惑, 我們這些講究科學育兒的家長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過,

Advertisiment
頗為煩惱。

在六六一歲前, 飲食裡沒加過糖和鹽, 都是吃的食物本身的味道。 但特別甜的水果, 特別酸的檸檬, 特別嗆的大蔥, 基本可以入口的天然食材, 她都嘗過。 一歲半以後, 偶爾就給她小嘗幾口霜淇淋或者棒棒糖, 因為我們不是那種堅決反對的在意姿態, 她對糖果反倒沒有特別的熱情, 經常一個棒棒糖沒吃完就給我吃了。

糖果的壞處中, 容易造成齲齒是很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 但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忘了, 糖分本身是不會齲齒的, 而口腔裡的細菌才是造成齲齒的罪魁禍首。 所以, 與其嚴防死守不讓孩子吃糖, 不如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刷牙習慣。 萬聖節要糖的過程中, 還有家商戶給孩子們發的是把牙刷,

Advertisiment
六六很清楚的知道, 吃完糖是必須刷牙的, 否則會牙疼, 所以她吃完餅乾就自己跟我說“媽媽, 我們去刷牙吧”。 早早培養漱口刷牙的好習慣, 才是預防孩子齲齒的最好方法, 避免糖的攝入, 可不是個好方法。

◆ ◆ ◆

肯定有朋友會說了, 那是你們家六六有節制, 我們家孩子抱著糖果不撒手, 吃的沒完沒了, 只吃糖果不吃飯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對待糖果的態度, 是不是越管的嚴的家庭, 孩子對糖果反倒有著強烈的欲望。 越缺的越想要, 這是最真實的人性, 放在大人和孩子身上都一樣。

朋友家有個男孩, 三歲多的時候, 還沒吃過一顆糖。 去年她們社區在萬聖節的時候, 也有了家長自發組織的孩子要糖活動, 她允許孩子參加了,

Advertisiment
但孩子開心要來的糖果, 還沒踹熱, 就會被媽媽迅速拿走。 看著其他小朋友津津有味吃著自己辛苦要來的糖果, 兩手空空的他爆發了, 去搶媽媽拿走的糖果, 並大喊大叫“你是壞媽媽, 你是壞媽媽”, 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朋友堅持著教育孩子“吃糖果牙齒會長蟲的, 媽媽跟你講過”, 可男孩大哭大鬧著就是不肯, 母子僵持著, 場面很糟糕。 後來鄰居們勸著她說“孩子偶爾吃點糖沒關係的, 記得回家刷牙就好”, 猶豫半天, 她給了孩子一顆棒棒糖。

當那個小男孩迫不及待的連撕帶咬的扯開了棒棒糖的包裝紙, 伸出舌頭小心翼翼的舔了一口, 閉上眼睛, 無限滿足的歎了一口氣。 然後, 睜開眼睛, 又舔了一口, 抬起頭來, 舉起手中的棒棒糖,

Advertisiment
沖著他媽媽說:“真的好好吃, 你嘗嘗”他媽媽瞬間眼眶就紅了, 側過臉去說不出來話。

那天晚上, 她在我們群裡說:“一個棒棒糖, 孩子足足吃了一個多小時”。 而後來那位朋友告訴我們, 那晚看到孩子吃糖她實在心酸, 所以後來並沒有嚴格控制了, 而奇怪的是, 以前總是吵吵著要吃糖的孩子, 在經過最初的狂熱驚喜之後, 也慢慢的不感興趣了。

是的, 孩子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不講道理, 不可自控。 很多時候, 當我們限制他們言行的時候, 不如換個角度, 合理的放手, 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吃糖這事如臨大敵, 主要是擔心吃糖多會造成危害。

可是,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品嘗到的第一口母乳, 就是甜的。

Advertisiment
對甜味的嚮往, 是與生俱來的渴求。

我們總希望孩子更多的感受到幸福, 而對一顆糖果的處理方式不當, 讓不吃糖果之於他, 已經不單單是不能品嘗的美味, 還意味著束縛, 嚴苛, 委屈等等不好的感受, 更有甚者, 還會讓孩子產生想而不可得的匱乏感, 這肯定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 ◆ ◆

六姑姑是他們美國聖地牙哥一個科奧隊的總教練, 正好具體負責著營養學, 所以我經常會跟她請教一些問題。 她跟我說世界衛生組織一個成人一天的糖分攝入推薦值上限是25克, 孩子酌減。 過量攝入糖份對身體會造成傷害, 但完全禁止糖的攝入也是沒必要的, 但最好的肯定還是食材中的天然糖。 甜味食物能讓人的情緒產生愉悅和幸福感, 而在一些特殊時候更是對身體機能有積極作用,比如說長跑隊訓練後,教練也會讓隊員補充能量棒,熱可哥之類的高糖食物來平衡身體的損耗。

那怎麼讓孩子做到糖分深入不過量呢?堵不如疏,古人在千百年之前就教過我們這個道理,教育孩子,這個方法也適用,但一定要搞清楚,疏導不等於放任不管。比如吃糖果之前和孩子約定好,吃多少,吃完刷牙,如果做不到,那麼下次的糖果就不能吃了;告訴她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好的不可以吃的,所以她現在就知道可樂不好,奶油不好,非但自己不吃,也不讓我們吃。

六姑姑家是讓糖分攝入總量深入每個人心裡,他們家孩子最小六歲,逛超市自己就會看配料表,含糖量特別高的東西自己就不要了,連萬聖節要的糖,也會很節制的一天一顆,吃幾天就自己忘了。而逛超市時六六看到包裝很浮誇成份很垃圾的糖果,我告訴她對身體不好,那個不能吃,她就不要了。幾年來長期培養出的無條件信任,可能也讓管教她相對難度小一些,育兒是個長期的過程,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分享的具體方法,僅供參考哦,還是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適合的疏導方式。

對於糖果的選擇,大家還有一個顧慮,覺得孩子可以吃糖,但不能吃巧克力,怕咖啡因傷害孩子。關於咖啡因,美國食品安全局沒有攝取量的官方指導,加拿大是對5歲以下兒童,每天攝取量不超過45mg。在允許範圍內,少吃一點點巧克力也是可以的,當然,這裡說的巧克力是含糖量比較低的純巧克力,像白色戀人那種齁甜齁甜的巧克力餅乾,從哪方面看對身體都沒什麼好處,孩子還是儘量別吃吧。

還有一點我想提醒下攝入時間,糖果即使讓吃,儘量不要在吃正餐前吃。糖果有著很強的飽腹感,六六是個小吃貨,但如果吃飯前吃個餅乾吃塊兒蛋糕吃點兒糖,都會影響她那頓的食量。

◆ ◆ ◆

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滿足,不管是糖果,還是其他,孩子會慢慢的學會自我控制。孩子會慢慢長大,他所面臨的誘惑會很多很多,我們沒有辦法永遠替他們抵擋一切風險,他們終究要學會如何自控。

從小小一顆糖果開始,教會他們懂得利害關係,教會他們理解甜蜜和傷害,有度又愛,教會他理解規則,懂得遵守規則。相信他們的人生,不會輕易被誘惑而迷失了方向。

羅羅有話說:

不管在哪個方面,我總是特別在意不讓孩子產生匱乏感。因為從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看,哪怕只是衣食無憂的小康之家並沒有大富大貴,但我比很多非常富有的朋友滿足感和幸福感都要多,這得益于父母一直所給予的信任和滿足。

前些天和一個事業風生水起賺錢很多的朋友聊天,她說,希望孩子以後千萬別像她,雖然賺錢,但太痛苦。而我發自內心的希望,六六長大後能夠像我這樣生活就好了。事業上沒什麼大的追求,要投資求上市這些目標,從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分享自己喜歡的產品有朋友選擇信任,分享的文字有朋友願意看,然後這樣的日子能過很多很多年,就是很穩定踏實的幸福了。

因為對六六沒太高期待,只是希望她長成我這樣,於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羅羅從不奢望六六是自製力過人的超齡兒童或者能力出眾的天才,因為我也不是,所以我在具體的能力培養方面下的功夫並不多;但我希望她性格好,有教養,做事有毅力,懂知足會惜福就足夠了,而心理學,就是我學習和思考的重點。

如果一顆糖的嚴防死守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不如換個方式,培養好習慣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愛吧。

而在一些特殊時候更是對身體機能有積極作用,比如說長跑隊訓練後,教練也會讓隊員補充能量棒,熱可哥之類的高糖食物來平衡身體的損耗。

那怎麼讓孩子做到糖分深入不過量呢?堵不如疏,古人在千百年之前就教過我們這個道理,教育孩子,這個方法也適用,但一定要搞清楚,疏導不等於放任不管。比如吃糖果之前和孩子約定好,吃多少,吃完刷牙,如果做不到,那麼下次的糖果就不能吃了;告訴她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好的不可以吃的,所以她現在就知道可樂不好,奶油不好,非但自己不吃,也不讓我們吃。

六姑姑家是讓糖分攝入總量深入每個人心裡,他們家孩子最小六歲,逛超市自己就會看配料表,含糖量特別高的東西自己就不要了,連萬聖節要的糖,也會很節制的一天一顆,吃幾天就自己忘了。而逛超市時六六看到包裝很浮誇成份很垃圾的糖果,我告訴她對身體不好,那個不能吃,她就不要了。幾年來長期培養出的無條件信任,可能也讓管教她相對難度小一些,育兒是個長期的過程,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分享的具體方法,僅供參考哦,還是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適合的疏導方式。

對於糖果的選擇,大家還有一個顧慮,覺得孩子可以吃糖,但不能吃巧克力,怕咖啡因傷害孩子。關於咖啡因,美國食品安全局沒有攝取量的官方指導,加拿大是對5歲以下兒童,每天攝取量不超過45mg。在允許範圍內,少吃一點點巧克力也是可以的,當然,這裡說的巧克力是含糖量比較低的純巧克力,像白色戀人那種齁甜齁甜的巧克力餅乾,從哪方面看對身體都沒什麼好處,孩子還是儘量別吃吧。

還有一點我想提醒下攝入時間,糖果即使讓吃,儘量不要在吃正餐前吃。糖果有著很強的飽腹感,六六是個小吃貨,但如果吃飯前吃個餅乾吃塊兒蛋糕吃點兒糖,都會影響她那頓的食量。

◆ ◆ ◆

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滿足,不管是糖果,還是其他,孩子會慢慢的學會自我控制。孩子會慢慢長大,他所面臨的誘惑會很多很多,我們沒有辦法永遠替他們抵擋一切風險,他們終究要學會如何自控。

從小小一顆糖果開始,教會他們懂得利害關係,教會他們理解甜蜜和傷害,有度又愛,教會他理解規則,懂得遵守規則。相信他們的人生,不會輕易被誘惑而迷失了方向。

羅羅有話說:

不管在哪個方面,我總是特別在意不讓孩子產生匱乏感。因為從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看,哪怕只是衣食無憂的小康之家並沒有大富大貴,但我比很多非常富有的朋友滿足感和幸福感都要多,這得益于父母一直所給予的信任和滿足。

前些天和一個事業風生水起賺錢很多的朋友聊天,她說,希望孩子以後千萬別像她,雖然賺錢,但太痛苦。而我發自內心的希望,六六長大後能夠像我這樣生活就好了。事業上沒什麼大的追求,要投資求上市這些目標,從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分享自己喜歡的產品有朋友選擇信任,分享的文字有朋友願意看,然後這樣的日子能過很多很多年,就是很穩定踏實的幸福了。

因為對六六沒太高期待,只是希望她長成我這樣,於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羅羅從不奢望六六是自製力過人的超齡兒童或者能力出眾的天才,因為我也不是,所以我在具體的能力培養方面下的功夫並不多;但我希望她性格好,有教養,做事有毅力,懂知足會惜福就足夠了,而心理學,就是我學習和思考的重點。

如果一顆糖的嚴防死守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不如換個方式,培養好習慣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愛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