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報告!寶寶聽不懂老師的話

如果孩子在家裡能夠聽懂父母的話, 在正常情況下(即孩子沒有聽說方面的障礙, 如, 耳聾、口吃等), 那麼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在干擾他——

·家庭用語不規範

在家裡, 大人的語言一般比較口語化, 而在幼稚園, 老師使用的是規範語言。 他進入幼稚園以後, 往往不能理解“小便”(撒尿), “起立”(站起來)。

解決方案:平時在家裡,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說說規範的普通話。 讓孩子從小習慣傾聽和使用規範的語言, 這對於他適應學校生活, 有效學習非常有利。

·方言使用頻率高

有些家庭中, 方言的使用頻率很高。 那些平時所聽所說基本上都是方言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往往不能將老師說的普通話指令與自己所熟悉的方言聯繫起來, 這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解決方案:如果家裡面方言使用的頻率比較高, 那麼你應該每天額外的抽一段時間, 給孩子增加使用規範普通話交流的機會。

·不能適應集體傾聽

在家,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基本上是“一對一”, 因此, 孩子初入幼稚園, 往往不能立即適應集中聽老師說話的生活, 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解決方案:在家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參與對話和集體交流的機會。 如請鄰居家的小孩到家裡來做客, 一起聽大人講故事, 提問回答做語言遊戲, 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意要創造讓孩子在集體中傾聽和發言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孩子排斥陌生環境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 進入幼稚園, 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陌生情景, 而孩子與老師的關係也是一種陌生的關係, 有些孩子會因此在心理上出現排斥的現象, 往往不能立即進行語言交談;理解能力方面, 表現出不明白;在行動上, 也會出現消極、排斥反應。

解決方案:對於這樣的孩子, 你可以和老師交流一下, 讓他多和孩子說說話, 交流感情。 並鼓勵和幫助孩子與同班同學一起做遊戲, 交朋友, 組建消除孩子對老師和環境的陌生感。

此外, 你還要不斷發掘孩子樂觀、合群的個性特點, 多多帶孩子出席一些社交活動, 如家庭聚會、同事聚會、親子活動等各種集體活動, 在接處陌生環境的過程中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和集體交往的能力,

Advertisiment
這對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是絕對有效果的。

·孩子的語言興趣點不同

不同孩子的語言興趣點是不同的。 比如有些孩子只喜歡說, 有些孩子只喜歡聽……所以聽到老師指令以後, 不同的孩子, 反映也不一樣:有的孩子表現為消極怠慢, 有的孩子則表現的積極。 這和孩子的語言點, 行為操作關注度, 友好交往關注度和學習活動關注度都有關係。

解決方案:你要提高孩子對於聽、說的興趣。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 然後就故事內容問孩子一些問題。 或者讓孩子複述故事。 此外, 你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旅遊, 看畫展, 聽音樂, 在和孩子一起看、聽、相互交流的過程中, 擴大他的知識面, 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視覺,

Advertisiment
聽覺和表達能力。

·孩子比較內向

面對老師的指令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有時候也與性格有關。 有的孩子開朗、外向, 善於表達, 一聽到老師發出指令, 馬上就能做出反應, 而有的孩子明明心裡知道答案, 卻嘴上偏偏不說, 一般來說, 這樣的孩子比較內向。

解決方案:對於內向的孩子, 父母應該多帶他外出交往, 多和同齡小夥伴做遊戲。 讓孩子更加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時, 這也可以使孩子對生活、事物的關注度越來越大, 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新詞彙, 新語言。

以上分析的是非病理引起初入園孩子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那些由於聽說障礙而導致在理解能力上有問題的孩子, 建議父母最好孩子帶孩子去有關醫院做系統檢查治療。

Advertisiment

採編自:為了孩子

****媽咪愛嬰網——沒有長不好的莊稼, 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