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增進親子關係的好辦法

增進親子關係的方法

小寶寶初到人世, 對這個陌生的環境充滿了害怕與不安, 這時家長們應多陪伴與安撫寶寶, 以滿滿的愛協助他度過這段適應期。 想增進親子關係, 除了要常常注視寶寶、和他說話外, 也請不要吝於給他溫暖的擁抱。 此外, 藉由遊戲來刺激寶寶的感官, 亦能幫助他順利發展與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跨出親子第一步 成功度過磨合期

依照雙親關係互動的五個階段來看, 可分為磨合期―冷卻期―獨立期―挑戰期―共好期, 其中磨和期是最重要的。 劉文琪表示, 此階段是互相磨掉棱角時期,

Advertisiment
可讓彼此關係達到一個平衡點, 互相瞭解並建立友好關係。 若將此說法套用在親子關係上, 便可將磨合期解釋為“新手父母與寶寶的彼此適應期”。

羅文喬則表示, 磨合期的時間沒有一定的長短, 每位父母、孩子的個性不盡相同, 相處模式也不一樣。 家長除了應具備耐心與愛心照顧幼兒外, 也可以從親子教養書籍、雜誌及講座中獲得專業知識, 甚至詢求專家的協助, 都是度過親子磨合期很好的方式。 如果家長具備正確的育兒觀念及方法, 用心瞭解並且滿足幼兒的需求, 就可以縮短磨合期的時間。

愛 從良好的互動開始

一般所指的磨合期, 其實也就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期, 其中又可分為寶寶出生l周內及l歲內兩大階段。

Advertisiment
在過去, 許許多多的學者及民間團體, 特別強調在第一階段內, 主要照顧者和寶寶身體上的互動和接觸, 及缺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而造就了母乳哺喂率、母嬰同室等盛行。

這雖為美事一樁, 但期間卻也衍生了其它問題。 即部份寶寶因先天異常及疾病的關係, 從出生起就必須由醫護人員照顧, 使得這些孩子的父母因無法和寶寶有所互動而焦慮不已, 深怕因此影響親子關係建立。 為了鼓勵這些家長, 專家學者不再刻意強調關鍵期, 而建議家長由提升照顧品質著手。

爸爸媽媽應瞭解的是, 親子關係不光是建立在所謂的關鍵期, 例如難帶養的孩子不會因為這段時間的互動就變得好帶了, 或是孩子會因此照你的期待發展,

Advertisiment
而是希望及早透過親子互動, 幫助家長觀察孩子的特質及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奠定日後良好互動的基礎。

仿子宮內環境 跨出親子第一步

★學理與作法

加州大學洛杉磯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Harvey Karp醫師于美國小兒科國際會議中所發表的5S法, 即繈褓(Swaddling)、側躺抱姿/肚對肚抱(Side/Stomach positioning in the parents’arms)、發出噓聲(Shushing)、搖擺(Swinging)、吸吮(Sucking)。 這五種類比子宮環境的方式, 可讓新生兒有還在媽咪子宮裡的舒適感, 激發嬰兒的體內冷靜反射。

模擬小叮嚀

★寶寶哭鬧時, 媽咪噓聲越大越好, 因為子宮內的聲音高達90分貝。

★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時, 習慣于媽咪走動時搖晃的感覺, 所以搖擺能使寶寶睡得更安穩。 但新生兒頸部十分脆弱, 因此搖擺時應固定好, 且動作不可太大。

Advertisiment

★優點

根據研究顯示, 類比子宮內部環境, 可讓寶寶停止哭泣、熟悉環境與增加安全感。 羅文喬表示, 當新生寶寶感覺自己回到媽咪的子宮裡, 會較有安定感, 因為子宮為一溫暖安全的環境, 沒有外在刺激。 國外研究更發現, 胎兒期六個月時寶寶的聽力開始發展, 如果媽咪在孕期六個月之後到生產前的這段時間, 常聆聽某特定音樂, 當寶寶出生後, 只要一聽到這個音樂, 就會安靜下來, 就是因為該音樂能讓寶寶回到子宮內的情境中。

爸爸也要參與喔!

現在越來越重視全人照顧, 也就是全方位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 方麗容表示, 照顧孩子不只是媽咪一個人的事, 爸爸也要參與其中。 研究發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Advertisiment
爸爸有無參與, 對孩子未來抗壓性高低影響甚巨。 假如爸爸是漠視與不介入的, 孩子以後就會比較畏懼爸爸, 無形之中築起雙方的心牆。 羅文喬則表示, 爸爸的角色 對男女寶寶的成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不管是人格發展、性別角色認同與未來和異性的相處上, 皆有所肋益。

爸爸不知道該怎麼照顧寶寶?其實媽咪不妨多鼓勵自己的另一半, 讓他有機會嘗試。 親子關係不光靠血緣聯繫, 親子互動的頻率及品質才是重點。 建議媽媽動動腦筋, 增加爸爸參與的部份。 像是最初可請他幫忙準備或傳遞用品, 讓爸爸能夠看到媽咪如何照顧小寶寶, 待他較為熟悉且感受寶寶獨有的反應後, 相對比較願意動手試試看。

其實只要循序漸進, 爸爸能做的可不少,包括爸爸可以幫寶寶按摩、換紙尿褲,也可以多抱抱孩子等等。過程中,媽咪別忘了要給予爸爸肯定,讓他產生信心,慢慢地爸爸就會更願意參與寶寶的生活

爸爸能做的可不少,包括爸爸可以幫寶寶按摩、換紙尿褲,也可以多抱抱孩子等等。過程中,媽咪別忘了要給予爸爸肯定,讓他產生信心,慢慢地爸爸就會更願意參與寶寶的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