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壓歲錢怎麼管?背後是教育孩子怎樣和欲望和諧相處

一起來聊一聊如何教育孩子管理財富、獲得財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壓歲錢大戰的時候了, 孩子們滿心期待的壓歲錢, 到底應該歸孩子還是父母出面管?傳統的統統交給父母合理麼?

為什麼要讓孩子管理零用錢開始, 告訴您不同年齡的孩子, 處理壓歲錢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錢”背後的權利和責任從理智氣壯拿錢的熊孩子說起

眼瞅就是年根兒了, 我的一個朋友(就叫她樂樂媽好了), 給我講了一件發生在她家裡的煩心事——過年花銷大, 所以樂樂爸上周就乾脆一下子取了兩萬塊現金, 放在了家裡平時放錢的抽屜裡。

Advertisiment
結果, 沒兩天之後, 夫妻倆就發現這錢數有點兒不對, 就去問了 7歲大的兒子 “是不是你拿的?”誰知道小男生倒是答應的毫不含糊:“是啊, 是我拿的, 我也是咱們家的家庭成員啊!”

好可愛的熊孩子, 好了不起的一句“我也是家庭成員啊!”

為此, 樂樂爸跟這個小男生單獨長談了一個多小時, 樂樂媽則被這爺倆兒甩在書房外面, 自己跟自己一個人犯糾結:一方面, 她本能地覺得孩子這樣隨便從家裡拿錢有問題;另一方面, 她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對抗孩子這句“家庭成員”的理由, 覺得父母不應該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講道理”。 所以第二天, 她就在微信上找我講了這件事。

然後, 我就好好嘚瑟了一下自己的那點兒專業知識:“是的,

Advertisiment
你的兒子和你們一樣, 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 但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和責任, 從來就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之上。 從表現上看, 似乎在錢的話題上, 我們大人是比孩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自由, 從家裡拿錢也從來不必徵詢孩子的同意, 但是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或者說, 這只是從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出發, 而得出的一個看似不公平的結論。 但事實上, 為什麼父母要擁有這樣的一個自由?因為他們的肩膀上還承擔著從整體上管理家庭經濟情況的責任。 ”

簡而言之, 從一個家庭治療師的視角出發, 家庭內部的所有公平都是相對而言的, 而且更高意義上的公平, 關注的是每一個家庭成員角色和功能上的公平, 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之間的公平。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孩子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因為爸爸媽媽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保護他。 一個7歲的小朋友拿著錢去玩具店, 他的小腦袋裡, 一定沒有全家人接下來這個月的柴米油鹽, 更不要說過年的各種花銷了。

欲望 VS 欲望的把控讓學齡兒童試著自己管理零花錢

聽過這些話, 樂樂媽又繼續和我聊了聊, 在管理孩子花錢方面的這個話題。 於是我直接建議她, 可以讓上學以後的孩子嘗試自己管理零花錢。 至於具體的錢數要多少?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 所以我們的原則——

是讓孩子的生活水準不會因此發生大的改變。 媽媽可以在平時記錄一下孩子在一周(再大些的孩子可以一個月)的時間內, 大概在他的零食、玩具、文具、書本等方面的開銷有多少,

Advertisiment
然後把參考這個錢數, 給孩子一個定期的零花錢, 之後就放手讓他自己去管理。

如果沒到時間, 孩子就把這些錢提前花光了, 媽媽也一定不能心軟再額外補給他們。 因為我們之所以要讓孩子管理零用錢, 最主要的一個目的, 就是讓他們體會到, 相對於我們此起彼伏的購物願望, 可以支配的錢數總是有限的(我們這些大人也一樣)。

當然,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說, 得到管理零花錢的大權之後, 比平時更加捨不得花錢的孩子也是不少, 他們對於完全屬於自己的錢, 常常反而要更加捨不得。

對於我的這個建議, 樂樂媽還表達了她的一些擔心。 她想知道, 會不會正是因為我們讓孩子體驗到了自己購物的樂趣(孩子小的時候自己都不用買東西),

Advertisiment
才會激發出了他對金錢的欲望?才會讓他想出直接從家裡拿錢這種不靠譜的事情?

我只好跟她說你想多了。 孩子不可以不經過爸爸媽媽的允許, 就直接從家裡的抽屜拿錢, 這是一個需要被明確的家庭規則, 需要我們家長簡單清晰地告訴孩子, 並且從行為上去限制他。 這只是我們管教孩子的一個具體內容, 就和以前我們管教孩子從外面回家要拖鞋、要洗手一樣, 是親子生活中一個很普通的側面。 至於說對金錢的欲望, 我倒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 就是會很自然地體會到金錢的好。 我們都愛說孩子天真可愛, 但是他們不應該是個笨蛋, 連有錢的好處都不知道, 你叫他們長大以後怎麼混啊?

實際上,不管是錢還是性或其他,我們管教孩子的目的,都不是說讓他們儘量避免體會到這些最基本也最人性的欲望,而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對這些欲望的把控感,讓自己可以同這些欲望和諧相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心在將來的某一天,自己可以平靜且略帶傷感地目送他們出門,去過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生活。

壓歲錢該歸誰管?不同年齡方法大不同

正好, 這馬上又要過年了, 孩子們歡欣鼓舞地等著厚厚的大紅包,好多家長卻在犯愁壓歲錢的事情,不知道這少則千百多則上萬的壓歲錢,到底應該歸孩子還是自己出面管。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這邊給大家整理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希望會對你們有幫助。

學齡前幼童

拒絕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是最難的,因為他們常常會激起我們心中的全能感。面對孩子清澈的雙眼,照顧嬰幼兒的爸爸媽媽經常就會體會到這種“願意為他去做一切”的衝動。然而,儘管如此,我們當然是無法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的,我們必須學會對孩子說“不”。

原則

處理好自己的挫敗感

很多父母會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會有一種挫敗感——似乎自己不夠全能,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錢,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常常是大人想太多了。

具體在壓歲錢這個話題上,家長需要做得是處理好自己的挫敗感,避免將自己在錢上的無力感傳達給孩子。放心,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被拒絕,本身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遭遇挫折是每個人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會逐漸在挫敗中明白:“哦,原來這世界不是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方法

錢的使用由父母主導

因此,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錢的使用權,無疑是應該由父母來主導的。畢竟在他們眼中,粉色的鈔票只是可以換來滿足的神奇紙張。當孩子要求自己來管理大額的壓歲錢,父母就可以明確地告訴他“現在你還不可以” “你還需要我們來替你管理”。通常,孩子的不開心都不會持久太久,大不了我們就用棒棒糖跟他們換好了。

小學兒童

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已經在生活中,體會到了“錢”在很多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他們對於錢的渴望不斷增加,也說明了他們的世界在不斷擴大。逐漸長大的孩子,會越來越多地要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支配錢的權利。

原則

從指令性過渡到指導性

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還缺乏一些必須的金錢管理的能力,他們的消費缺少計劃性,拿到錢後常常急於去實現願望的滿足。因此父母需要做的,是從對待幼兒時“指令式”地替孩子做主,轉變成對待學齡兒童時“指導性”地引導他花錢,讓孩子自己投入到對錢的管理中來,但也不是完全的放手。

方法

支配小額的錢款、列計畫

簡而言之,父母要做到“逐漸地放手”,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去自己支配相對小額的錢款,協助他們正確地認識金錢和使用金錢。

當孩子要求自己獨立管理壓歲錢時,父母就可以借機對他們進行有關金錢的教育工作。可以先把一小部分數額的錢款交給孩子管理,家長完全不干涉;也可以讓孩子先列出一個用錢計畫,得到父母們同意之後,再把全額交到孩子手中。在這個與孩子商議的過程中,父母同時也是在認可孩子的成長。

青春期的少年

十多歲的孩子,在消費行為上已經與成年人非常接近,幾乎沒有太大的差異。他們十分清晰地理解了金錢可以交換來多種形式、多重意義的的享受與滿足,所以家庭中有關錢的戰鬥也就更多具有硝煙的味道。

原則

尊重對獨立性的追求

在這個麻煩的年齡段,我們這些父母通常“做什麼都是錯的”。生理上激素分泌,促使青少年的生活中必然充滿衝突,對於獨立性的追求,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這個時候父母再想蹲下身來,和顏悅色地進行跟孩子“商討”,在他們看來就變成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方法

有底線的管理權

具體到壓歲錢的問題上,父母需要做的,是給予孩子“有底限的管理權”。在不影響家庭經濟情況的前提下,劃給孩子自己的“獨立帳戶”,讓他們自己去管理吧,孩子總歸是要長大的。

你叫他們長大以後怎麼混啊?

實際上,不管是錢還是性或其他,我們管教孩子的目的,都不是說讓他們儘量避免體會到這些最基本也最人性的欲望,而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對這些欲望的把控感,讓自己可以同這些欲望和諧相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心在將來的某一天,自己可以平靜且略帶傷感地目送他們出門,去過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生活。

壓歲錢該歸誰管?不同年齡方法大不同

正好, 這馬上又要過年了, 孩子們歡欣鼓舞地等著厚厚的大紅包,好多家長卻在犯愁壓歲錢的事情,不知道這少則千百多則上萬的壓歲錢,到底應該歸孩子還是自己出面管。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這邊給大家整理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希望會對你們有幫助。

學齡前幼童

拒絕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是最難的,因為他們常常會激起我們心中的全能感。面對孩子清澈的雙眼,照顧嬰幼兒的爸爸媽媽經常就會體會到這種“願意為他去做一切”的衝動。然而,儘管如此,我們當然是無法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的,我們必須學會對孩子說“不”。

原則

處理好自己的挫敗感

很多父母會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會有一種挫敗感——似乎自己不夠全能,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錢,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常常是大人想太多了。

具體在壓歲錢這個話題上,家長需要做得是處理好自己的挫敗感,避免將自己在錢上的無力感傳達給孩子。放心,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被拒絕,本身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遭遇挫折是每個人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會逐漸在挫敗中明白:“哦,原來這世界不是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方法

錢的使用由父母主導

因此,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錢的使用權,無疑是應該由父母來主導的。畢竟在他們眼中,粉色的鈔票只是可以換來滿足的神奇紙張。當孩子要求自己來管理大額的壓歲錢,父母就可以明確地告訴他“現在你還不可以” “你還需要我們來替你管理”。通常,孩子的不開心都不會持久太久,大不了我們就用棒棒糖跟他們換好了。

小學兒童

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已經在生活中,體會到了“錢”在很多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他們對於錢的渴望不斷增加,也說明了他們的世界在不斷擴大。逐漸長大的孩子,會越來越多地要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支配錢的權利。

原則

從指令性過渡到指導性

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還缺乏一些必須的金錢管理的能力,他們的消費缺少計劃性,拿到錢後常常急於去實現願望的滿足。因此父母需要做的,是從對待幼兒時“指令式”地替孩子做主,轉變成對待學齡兒童時“指導性”地引導他花錢,讓孩子自己投入到對錢的管理中來,但也不是完全的放手。

方法

支配小額的錢款、列計畫

簡而言之,父母要做到“逐漸地放手”,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去自己支配相對小額的錢款,協助他們正確地認識金錢和使用金錢。

當孩子要求自己獨立管理壓歲錢時,父母就可以借機對他們進行有關金錢的教育工作。可以先把一小部分數額的錢款交給孩子管理,家長完全不干涉;也可以讓孩子先列出一個用錢計畫,得到父母們同意之後,再把全額交到孩子手中。在這個與孩子商議的過程中,父母同時也是在認可孩子的成長。

青春期的少年

十多歲的孩子,在消費行為上已經與成年人非常接近,幾乎沒有太大的差異。他們十分清晰地理解了金錢可以交換來多種形式、多重意義的的享受與滿足,所以家庭中有關錢的戰鬥也就更多具有硝煙的味道。

原則

尊重對獨立性的追求

在這個麻煩的年齡段,我們這些父母通常“做什麼都是錯的”。生理上激素分泌,促使青少年的生活中必然充滿衝突,對於獨立性的追求,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這個時候父母再想蹲下身來,和顏悅色地進行跟孩子“商討”,在他們看來就變成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方法

有底線的管理權

具體到壓歲錢的問題上,父母需要做的,是給予孩子“有底限的管理權”。在不影響家庭經濟情況的前提下,劃給孩子自己的“獨立帳戶”,讓他們自己去管理吧,孩子總歸是要長大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