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揮之不去的壞情緒
四年級的小明來到諮詢室尋求幫助的原因很簡單, 他覺得自己正遭遇心靈上的“霧霾”:“很多時候, 我感覺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隔著一層玻璃罩, 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和我沒關係, 有時我想高興, 卻發現自己戴著難看的面具, 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為了讓小明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 我讓小明記錄了一天之內自己的幾次情緒變化:
6:50 眼看著上課就要遲到了, 媽媽還在不停地嘮叨:“別忘了帶飯!”“上課認真聽課”“哎呀, 你穿這麼少, 不是和你說要變天嗎?”……我感覺心裡有一股無名火總是往上躥,
Advertisiment
8:00 期中考試的最後一科卷子發下來了。 看到那個刺眼的成績, 我感覺後背僵硬、呼吸急促, 不知不覺中, 臉色變得慘白。 一股混合著羞愧、不安、憤怒的感覺襲上心頭, 我已經很努力了啊!抓狂……
9:40 上操的路上, 好友跑過來問我數學成績, 我如實告訴了他, 並偽裝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沒事兒, 我就比你多幾分……”好友支支吾吾地說, 想要安慰我。 可是, 我說過我想知道你的成績嗎?十月的陽光照在我身上, 我感覺不到一點兒的溫暖, 反而覺得刺眼的陽光令人想哭!
17:45 我自己都不知道這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和同學再見後, 我便飛跑回家。 一進門, 整個人就撲到床上,
Advertisiment
從小明的情緒記錄來看, 一天之中, 小明的情緒幾次處於“崩潰”的邊緣。 他不停地和自己的差情緒“較勁兒”, 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也影響到了日常的學習和生活,
Advertisiment
策略:如何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 都或多或少的體驗過小明這般灰色的心情。 作為成長的必修課, 人們都要學會同自己的情緒相處。 考試考砸了、與父母發生衝突、同朋友意見不合或者弄丟了心愛的東西……成長中, 壞情緒如影隨形, 怎樣才能快一些和那些不開心的事兒說再見呢?
策略一:學會表達情緒
成功的情緒表達, 不僅能夠紓解不良的情緒, 而且有助於恢復人際關係。 首先, 遇到不開心的事時, 需要認可、接納自己此時此刻的不開心。 “因為數學成績再次失利, 我感覺不舒服!這很正常, 因為我為它付出了努力。 ”小明如果能這樣暗示自己, 波浪起伏的心情就會平靜很多。
Advertisiment
策略二:學會運用情緒
壞情緒, 具有它本身的價值。 一方面, 它能夠告訴孩子“你正處於沮喪中”, 具有保護作用;另一方面, 負面情緒是晨鐘暮鼓, 能夠促使我們反省, 避免重蹈覆轍。 同時, 小明需要審視導致自己壞情緒的具體想法:“付出努力, 馬上就會有收穫!”“別人能把數學學好, 我學不好就證明我不行!”這些不合理的想法, 只能加重小明的壓力。 所以, 除了為學習成績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外, 還應當在想法上給自己減壓、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我這次沒有考好,
Advertisiment
策略三:學會監控情緒
要想學會控制情緒, 需要懂得監控自己的情緒變化。 小明做的“情緒紙條”的練習, 即記錄自己一天(或一周)內的情緒變化, 就是很好的情緒監控方法。 通過這種方式, 我們就能瞭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變化, 瞭解觸動自己情緒由好轉差的原因, 並且從中找出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比如, 小明使用壓抑的方式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沒能及時表達情緒, 才導致情緒最終“崩盤”。 所以, 監控情緒可以提醒小明及時處理自己的壞情緒, 不要積壓。
策略四:學會調試情緒
小明感到自己的情緒亮起了“紅燈”時,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為自己爭取調整情緒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此時,親人還在身邊喋喋不休地嘮叨個沒完,小明可以這樣拒絕:“媽媽,我現在心裡不舒服,能不能過一會兒再和我說話?”如果親人還在不停地施壓,小明可以找機會離開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境。記住,最好的武器是平靜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和親密的人去吵架。因為,親人間吵架後通常會給彼此帶來傷害。你表達得越平靜,話語的可信度就越大!最後,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儘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比如聽音樂、散步、運動等常用方法,都能讓孩子們轉換掉壞情緒。如果上面的方法都沒用,就要借助外部資源:找信任的人談話,向家長、老師尋求幫助,求助專業的心理老師等。總之,不要讓情緒的紅燈亮得太久!
不要積壓。
策略四:學會調試情緒
小明感到自己的情緒亮起了“紅燈”時,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為自己爭取調整情緒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此時,親人還在身邊喋喋不休地嘮叨個沒完,小明可以這樣拒絕:“媽媽,我現在心裡不舒服,能不能過一會兒再和我說話?”如果親人還在不停地施壓,小明可以找機會離開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境。記住,最好的武器是平靜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和親密的人去吵架。因為,親人間吵架後通常會給彼此帶來傷害。你表達得越平靜,話語的可信度就越大!最後,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儘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比如聽音樂、散步、運動等常用方法,都能讓孩子們轉換掉壞情緒。如果上面的方法都沒用,就要借助外部資源:找信任的人談話,向家長、老師尋求幫助,求助專業的心理老師等。總之,不要讓情緒的紅燈亮得太久!